若想繼續用無內胎最好換一下他牌的補胎液。
這點你應該很實用。
後來我都換回有內胎了,因為外胎壁如果還很新,
我都會選擇換條內胎繼續用,換內胎比換外胎成本便宜太多了。
----分隔線----
雖然說是老話題了,
但我也還是很想吐槽一下無內胎。
-破洞不是保證補,但保證噴到你高潮。
-每次打氣前,還要看一下氣嘴位置,免得氣嘴被胎液噴出塞住。這很煩。
-時間擺久了會乾會結黏塊,多一項固定的保養工作-檢查補胎液。你有兩輪,所以要檢查兩倍。
-成本高一點,恩真的高一點,破一次會有感。連破兩次直接就懷疑人生了。
-自動補完胎壓-超級低-低到根本不敢壓框,除非你框真的沒多少錢。
-你所說的路感,其實佔不到騎乘表現的1%,大概兩天就無感了。
無內胎這東西只適合把所有東西交給車店的人啦~~~
Giant廠輪我還遇到襯帶氣密問題, 找不到漏氣點又不想花功夫重貼.
氣嘴塞住一次滴針車油疏通, 外胎自行拆裝一次手快廢了.
如果要體驗公路車無內胎, 還是只推薦新款的寬框無勾配寬胎, 煩惱比較少.
路感舒適, 拆裝容易, 低胎壓自補容易成功.
只有首次裝新胎需要靠CO2或tire booster壓力才夠撐開.
eddics wrote:
七月初後輪的原廠胎再次因浮洲鐵路陸橋至浮洲橋間自行車道施工,遭到尖銳碎石刺破,破裂約1~2mm,補胎液自破裂處流失後,仍無法修補
基本上除了第一個胎肩被刺破很難補(或許可以),第二次第三次都可以用內補來補.第二次那次算是被店家宰了,這種2mm的基本上從裡面貼補胎片就完美解決了,隨便用內胎補胎片內補,搞剛的可以用park tool的外胎內補用補胎片

補胎液一開始我用捷安特的,也是噴射完後補不起來,就算補起來,也只能60PSI. 後來換口碑款的咖啡拿鐵補胎液,明顯比捷安特的濃稠,但是頭一次安裝,需要三週的氣密時間,氣密完之後,我覺得漏氣程度是一週從100PSI掉到70PSI,這相當可以,前陣子遇到樹枝穿刺,補胎液補起來後可以打100PSI沒問題.
其實依照你的里程,半年就要換一條胎,用無內胎不會有補胎液大結塊的問題,現在市面上最強的防刺胎是無內胎系統的,是PIRELLI tubeless Cinturato VELO TLR,這定義是四季胎,國外冬天碎冰很利,所以四季胎防刺會做得比較強,甚至比continental gator hardshell還強.如果有門路可以買到PIRELLI tubeless Cinturato VELO TLR,就去裝來看看吧!
eddics wrote:
騎乘環境是新北河濱自行車道(新店陽光公園到土城城林橋間),台北市自行車道(新店陽光公園到社子島間)
基本上每日來回騎乘約40公里,假日約60公里
我跟你的狀況類似,大概是平常日來回騎河濱47公里通勤(假日隨興)。完全同意放棄無內胎系統,單車當交通工具就沒必要把事情複雜化,保養簡單、可靠、問題排除簡易最重要。
我用的是schwalbe marathon防穿刺胎,騎了2年2萬多公里後輪還有紋路。期間爆胎三次,都是在路邊換內胎10分鐘解決。
Marathon及Marathon plus其實是schwalbe全球銷售第一的單車輪胎,可惜國內思維 "爛車用爛胎,好車用競速胎" 所以沒什麼Marathon的市場...
wikiwikiwildwildwest wrote:
Marathon及Marathon plus其實是schwalbe全球銷售第一的單車輪胎,可惜國內思維 "爛車用爛胎,好車用競速胎" 所以沒什麼Marathon的市場...
Marathon Plus 用戶經過, 我用的是35c。如果這條要換内胎的話,沒有第三隻手,拆裝内胎應該應該就要花半個小時以上。
以輪胎的硬度來説,應該不容易刺破。因爲輪胎真的很難塞進輪框。用了約200k,胎毛還在。

歐克力 wrote:
我車錢一陣子剛換SCHWALBE PRO ONE 無內胎
同樣路過曾經的用戶(三四年前),刺破率是50/50,不管是有内胎還是無内胎。雖然是光頭胎,但是很容易卡小沙石。我用了一個禮拜就讓他下課了。
あなたが思うより健康です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