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間已到車店換妥
11-34T 七速定位鎖牙飛輪,
原裝備是 14-28T 七速定位鎖牙飛輪,
後變是 Tourney 長腳,
老闆看後認為不必換鏈條(加長),
只要換飛輪就好。
結果:感到原力與我同在,
新飛輪十一到卅四齒的變速範圍,
我查了一下,不少廿七段車就是這樣,
即後變九速的範圍;
對於這回花了一點錢從原來廿一段
性能提升到幾乎等同廿七段。
從車店騎回家時,
試了一下最小盤的高速齒和
最大盤的低速齒,
特別是我最先動念要這麼改飛輪的目的──
──即 34T大齒盤以利於爬山,
真是滿意,真是滿意。
因為我尚未累積足夠的11-34T 七速飛輪騎乘經驗,
如果有人認為這樣改裝不妥,
或曾遭遇什麼問題,
請不吝提供經驗和意見。
Thanks a lot!
在此試著一一提出我的看法,謹供各位參考:
的確是在松山火車站附近X胡那裡換的,父子對客人挺客氣,工也實在,
要不是本人省得要死,一定常去光顧他家的生意。
我的車是登山車,不是摺疊車。
為何要換飛輪(七速換七速)?稍前的文章裡有詳細的原因和邏輯,看官可以參閱。
引述:「有些坡段,用 28去爬會比較適合,用34來爬會太輕,然後迴轉數拉高,反而有點累」
是這樣沒錯,但我這部車還有些狀況必須跟各位報告一下,您就了解怎麼回事了。
首先,本車是好市多的廿一速登山車,前大齒盤為28,38,48T,較之有些登山車的22,32,44T為大,
也就是說它踩起來比較重,這點前提先設定好,接著才能說下去。
所以配合後輪飛輪如果是原來的13,15,17,19,21,24,28(拆下來才知齒比分配和它也是龍億的產品)
小弟在去年九月購此車時是大肉腳,光是上五指山,用前28後28最輕檔位,九牛二虎才上去,
這才明顯感到飛輪不夠大,想方設法最後選擇更換龍億的七速11,13,15,18,21.24.34飛輪。
齒比的確不如九速的綿密,但個人以運動為主要考量,所以沒關係。
目前腳力已明顯進步了,上五指山,用前28後24的前一後二檔即可;
前28後34前一後一檔的確太輕,很少用到。不過.....
下文是,我對同一路線的忍受力不強,喜歡嘗試新路線,不少很陡的地方,
這個新飛輪的最低齒比,對我的肉腳而言,還是必須工具;
譬如,大屯主峰(二子坪上民航助航台)、汐止大尖山,沒有這個檔位的話,我應該辦不到不落地上山。
最後,經過簡單的算術可以發現,原來換飛輪之前的前28後28(前一後一)齒比,
在換飛輪之後,可以用前38後34(前二後一)齒比替代(兩者齒數比率頗為相近),
所以您說「有些坡段,用 28去爬會比較適合」
我就是用這個檔位來替代廿八!也補上了24 直跳34之間的巨大齒比空隙,
挺好也挺綿密的不是嗎!
換飛輪至今騎了五百公里也不多,那龍億的飛輪並未出什麼狀況,配合SHIMANO TOURN後變,
變速明確,幾位騎G、 M牌上萬元單車的車友,試騎後對本車變速系統的麻利,也覺得小小驚訝。
反正總而言之,花小錢,獲得極大,我是省錢第一,運動第一,不是裝備派的。
哦對,還有高速衝刺和巡航等狀況:
由於腳力不足,平路用前48後11的前三後七檔位巡航或衝刺,踩踏迴轉數拉不上來,變成毫無意義,
車速還不如前48後13的前三後六或更輕些的檔位來得快。前三後七的最重檔,我用於下坡時提速,那就不會不夠力了。應付平路各種狀況的巡航,前二或前三,後面飛輪視速度隨時調整,原則是維持恆常的腳踏施力和迴轉數即可,頗為容易。
之前本站裡有人說過龍億的飛輪不好,他絕對不買,但我找本站,迄今沒有看到類似狀況描述。
謝謝各位聽我囉囌半天......
Thanks a lot!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