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TINICH複合式自行車鞋~ 跑車黑色拉帶組

我也是在上星期買了一雙TINICH跑車鞋拉帶組+休閒大底, 我覺得蠻不錯的, 此鞋在 價格vs.品質vs.實用 折衷與定位的很好.

目前用跑車鞋+無勾扣片+TINICH卡踏;剛開始用無勾扣片確實發生'後半部無勾部分'打滑,但調整一下腳的施力點放在前腳掌上這個問題就不再發生.
個人喜歡無勾扣片,脫卡方便-脫卡只要腳後跟往上抬就好了;跟我之前穿球鞋騎車時腳離開踏板的方式都一樣; 不然’緊急狀況’時還要想一下如何’脫卡’,有點麻煩(當然也可以透過練習-習慣成自然養成).

個人覺得卡鞋與球鞋最大差異就是爬坡時穿卡鞋腳的踩踏力道傳導更確實, 球鞋在力量傳輸上稍微有些差異. (硬底與軟底 vs. 腳底固定與移動)

騎一趟124km石門水庫來回,整體腳的踩踏感覺都蠻好的;卡鞋跟球鞋比較個人還是喜歡穿卡鞋騎車;折衷就是使用’無勾扣片’既能享受卡鞋樂趣又不用太擔心緊急狀況時不易脫卡的問題. 短程行走(一兩百公尺)與上下樓梯只要不介意像鴨子走路,它後腳根止滑塊個人覺得也蠻不錯用的. 改天碰到要’逛街時’ 再來換上休閒底試看看!
howten1985 wrote:
所以就是如果用無溝扣...(恕刪)


買賣的"奇檬子"問題很多元...
所提賣方有待加強...

而價格問題...
如同百貨公司週年慶可能下殺到一兩折...
過後就恢復原價這事應該是會每年都在發生...
在週年慶買或一般時間買...
這就每個人的須求會不同...
賣方可能是基於好意提出...
方式上可能比較不完整...

我也是TINICH 系列產品的愛用者...
也使用累積蠻長的里程數...
提問的使用問題就使用心得分享...

Q:{{所以就是如果用無溝扣片
就沒辦法像一般卡鞋那樣做拉提的踩踏嗎?}}
A:我的經驗...
腳貼踏板沿圓周方向切線出力...
提拉跟一般卡踏並無不同...
而且可以修正出力方式...
然須記住腳跟離開踏板就是脫卡的動作...
入卡確保扣片前勾後頂卡踏的動作...
只要稍做練習很容易上手...

提拉在動作上要做到須要透過練習...
分享一下最簡單的說明是...
小腿肌肉比較小...
負責腳貼踏板及腳跟(膝蓋)方向...
由腰臀及大腿後方大的肌肉群迴轉上提(抬)大腿...
所以一樣可以提拉...
感覺上更扎實...
使用可以把卡踏的後勾片鎖到最緊...
不會影響脫卡動作...
對於提拉時卡踏上的後勾片的位移是最小...
當然腳離踏板時腳跟抬起就脫卡...

我碼表沒有迴轉速...
以我的犬師試過平路順勢的時候...
最高間歇速度62KM/H...

Q:{{卡踏上面的鬆緊螺絲~就是哪個紅色的那個嗎?}}
A:紅色是螺絲鬆緊程度的視窗...
一般卡踏都會是在後勾片背面(或卡踏背面後端靠近中間位置)中間有個六角沉孔...
旁邊圓週有細小的LH...

Q:{{我晚上回家研究一下~~
不知道這種扣片跟主流規格的鞋底板耐用度有沒有差
像昨晚才稍微繞了一下 可能不到500公尺
我看他扣片就好像磨損的很明顯了
堪用度~等騎久一點再看看吧!!}}
A:據我了解這耐用度不會比市面差...
路感會柔一點...
價格上是我看過最便宜的...

無後勾扣片是利用扣片與卡踏間的前勾後頂...
所以後勾片作動的聲音比較小...
入卡多練習感覺一下腳前後高低位置...
不難上手...

有勾的勾片也可以腳掌往外轉就脫卡...
也可依需要用斜口鉗把後勾片寬度剪小一點...
中間留約16mm~20mm...
脫卡時的角度會變得比較小...
我的有勾的都是直接把它修成無勾的...
剪時比對一下無勾的角度...
預留一點用100#砂紙磨順...
也是很好用的...
CaseyChao wrote:
我也是TINICH 系列產品的愛用者...
也使用累積蠻長的里程數...
提問的使用問題就使用心得分享...
...(恕刪)


感謝分享心得~
關於買賣間的感覺其實很難說
我是很care他一直跟我說一定要連鞋子一起買才會便宜
不然配件很貴的.....
我是覺得 商品可以有他的標準價格
搭配買可以比較便宜,這讓顧客去衡量
而不是還沒買就一直聲稱這是買鞋加價購的價錢喔
下次就很貴了

對了,您說使用了蠻長一段時間
那您的鞋底和扣片等等的配件都是怎麼買的啊?
是跟我一樣買鞋一起買的嗎?
很感謝提供心得分享
很高興認識您~~
一起交流騎車心得喔!!


對了....我還是在他們公司當地的據點購買的
不是網拍喔~所以感覺才會比較強烈啦!!
各位大大
可以PM小弟我如何購得及價錢?
謝謝
樓上,y拍賣就有
公司在大甲,似乎只有附近有舖貨
只能說這家公司的東西真的.......很有創意
模組化卡鞋,握把、座墊

雖然卡鞋可隨配件變換功能
但萬一公司或產品活不了很久(sorry看到其它的產品生出的念頭)
買不到也沒用
其實卡鞋的賣相不差,價格合理
也許可以辦些活動,走到不同地方
讓車友可以近距離研究一下
應該大家會很樂意支持國貨
howten1985 wrote:
感謝分享心得~關於買...(恕刪)


了解...
依我的騎乘最屬意休閒鞋組合...
一起買最便宜...
當然還沒確定屬性時...
依需求添購也是不錯...
依價差來說也不是很多...
分開買總價也比市面上價格便宜很多...
TINICH 系列產品...
可以參考TINICH
推著車逛一圈想要什麼就選什麼蠻便利的...
我買了很多他們的產品
不過到現在還是只用到卡鞋踏板跟坐墊

坐墊很棒~~只是坐骨很痛

踏板可以調鬆緊喔@@?
0度卡板 其實玩久了就OK...不過很容易脫卡...^^"...
上卡沒卡一聲~~!!所以感覺不太出來^^~
要轉一轉就知道了~~只是0度沒辦法矯正姿勢
容易受傷!!!!

我鞋子買太大了....後面多了一指幅....因為我腳掌寬度比較大
所以當初能穿的舒服的就是這個尺寸
結果昨天穿去上卡以後.....拇指球沒對到踏板
後來把腳往前移動就有了...只是後面空了一指幅..
不知道有什麼解決之道??
加一塊墊子嗎@@?
dream11 wrote:
我買了很多他們的產品...(恕刪)


這些產品我用蠻久...
單車里程也累積近四萬公里..
就經驗分享一下...
沒看到您的騎乘姿勢比較難給予建議...
有照片...
比較容易了解問題提供建議...

就我的了解提供參考...

Q:{{坐墊很棒~~只是坐骨很痛}}
A: 以我登山車的上半身比較挺的騎姿與跑車比較趴的騎姿來比較...
個人感覺坐骨壓力承受輕鬆耐久度比值:
不穿車褲...
登山車1:跑車2...
登山車可以騎150公里跑車300公里...
這每個人多少會有不同...
當上半身比較挺時建議要加有吸震片的護墊...
就可以增加騎乘時坐骨的舒適度...
據了解新改版已上市...
對於騎乘坐骨壓力的緩和提昇很多...

Q:{{我鞋子買太大了....後面多了一指幅....
因為我腳掌寬度比較大所以當初能穿的舒服的就是這個尺寸
結果昨天穿去上卡以後.....拇指球沒對到踏板
後來把腳往前移動就有了...只是後面空了一指幅..
不知道有什麼解決之道??
加一塊墊子嗎@@?}}
A: 這鞋如果以跑車鞋注意看外腰鞋子與底的貼合線...
這鞋子的最低點是在大姆指軸線的位置...
比一般車鞋有明顯的凹弧...
單就以腳貼鞋子踩踏勾拉也蠻穩定的...

我剛好也是食指伸進後跟進出QQ的...
一般提拉的時候腳貼鞋底及踏板並滑動並不明顯...
如感覺比較鬆可以在鞋墊橫向大姆指球彎曲折線後方...
加一水餃墊...
這一般在有賣鞋墊應該都買得到...
造形像水餃中間厚度約5~8MM 外圍約1MM左右...
貼在大姆指軸線後腳弓中央...
在提拉時的可以增加腳與鞋的穩定舒適度...
這是比較便宜好用的方式...

也有一種強調單車腳底人體工學的鞋墊...
印象中最貴的可以買一雙車鞋...

貼水餃片的圖找到的時候再提供給參考...

關於一般零度扣片係以多少角度可頂出脫卡角度...
這問題蠻廣的每個人的使用須求會不同...
早期十~二十年前使用一般卡踏...
扣片角度並不會影響我的脫卡動作及反應時間...

用過零度或是3'6'9'12度等...
不過我喜歡角度大的...
好處就是可活動範圍比較大...
打個比喻...
當我在拉速度時有時比較喜歡膝蓋靠近上管...
腳跟往外內八踩踏...
有時又喜歡腳跟平行踩踏...
使用零度的腳跟基本上是無法動的...
不適合我...

當騎乘姿勢已經固定...
騎乘中也不須變化腳跟角度時...
這在短距離衝刺型的騎乘選手用的比較多...

01真是好地方...
有車友對各產品的鼓勵與支持...
批評與指正...
建議各原廠應該多來01了解車友的看法意見...
成長一定會更快的...
ROLEX19710820 wrote:
可更換鞋底是不錯 可...(恕刪)


底之價格依型體不同有不同...
約在三~四百元左右...
市面上有些扣片就差不多是三~四百元...
感覺上蠻實惠的...

至於多久時間換這比較難比對...
有人一個月穿四~五次有人十多次...
有的走路多有人走路少...
有人走路會拖後跟等...
因而比較難定義...
在休閒鞋橡膠底或跑車登山車pu底...
比市面材質來說耐用度是不會差的...

我是喜歡穿休閒鞋款式...
騎跑車登山車平路林道就都穿這一雙...
上班單車通勤穿...
開車上班也穿...
假日騎車也穿...
簡單說除穿拖鞋及涼鞋時間外...
基本上就是穿這一雙鞋了...

我有點O形腿外後跟的磨損會比較嚴重...
約一年~一年半會換一次...
CaseyChao wrote:
這些產品我用蠻久.....(恕刪)


鞋墊加水餃片對於單車騎乘的踩踏拖拉...
個人使用後會感覺對於腳掌的定位有蠻大的助益...
一般來說每個人的腳弓不一樣...
厚薄就須依每個人的差異而略做調整...
也可自行DIY加雙面膠帶貼合固定...
貼的最佳位置在腳跟前方腳掌後方...
離外腰約2公分左右...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