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又是刷了PR
今天的胎壓是70/70 感覺一直有種車比人兇的感覺
其實我沒有感覺到會拖
反而一直有種好像可以再踩快一點的感覺
奈何不知道是真的太久沒爬坡 還是因為戴了口罩
其實覺得呼吸不是很順
然後 因為新車齒比是前52/36 後11-30
讓我一直在想之前我到底怎麼用52/36 11-28來爬風中劍的
現在用36-27 腳就一直抗議了呀...
總之 整體而言我覺得 ZIPP 303 FIRECREST 其實爬坡並沒有因為低胎壓就比較差
反而平路比之前用的MAVIC COSMIC PRO CARBON來得好
爬坡也比MAVIC COSMIC PRO CARBON來得好
(PS:因為我之前也是只有單一輪組而已)
以上心得
下次更新可能要等有破胎的時候再說了...

新的一年也要繼續騎騎騎
因為平路40上下巡航時, 會覺得齒比有欠綿密
大盤50t, 飛輪15, 16, 17是這個速帶需要的齒比
有感少了16t很不方便, 進一檔會發現太重.
想要抽掉12t/13t, 補上16t/18t
手邊剛好有Miche 13-29T這顆奇怪的10速飛輪.
13T是第一齒有帶鎖的.
簡單抽掉12/13T加上Miche 13T/Shimano 16T
綿密的13-30T飛輪就現世了, 綿密度佳又夠大顆.
上鏈點沒對齊, 但變速一樣準確無延遲(甚至因為只差一齒更快速)
我看網路上有販賣14T帶鎖修補品(Shimano 14-28T 第一齒), 不過是11速的.
想用來改14-32T, 但10速的18T並不好找, 修補品網路上通通沒有, 可能要從其他飛輪拆.
jcchiou wrote:
303S我配的是6700...(恕刪)
18T很難買 我用昂貴價格買到一片 但厚度居然是9S 暈倒
shimano 10s 18t 只有ds跟ultegra 11/23飛輪才有 我透過車行詢問原廠 基本上交期一年
sunrace10s CSMX3 11/42有18t 正在詢問中 能購買我再跟你說
6700 12/30 加16t 改13/30 雙盤用 使用gearoop墊片搭11T外蓋

red 11/25 加30t 改成12/30 三盤用

6700 11/28 加16/32t 改成13/32 gravel用 使用gearoop墊片搭11T外蓋


2.155(圓周) x 50T/飛輪T x 迴轉數 x 60/1000=速度 km/hr
迴轉 100/90/80 轉/min
飛輪15T: 43.1 / 38.79 / 34.48
飛輪16T: 40.4 / 36.36 / 32.32
飛輪17T: 38.03/ 34.22 / 30.42
飛輪18T: 35.92/ 32.33 / 28.74
飛輪19T: 34.03/ 30.6 / 27.22
平路高速在衝時, 迴轉數沒超過90基本上無法耐久.
迴轉數太慢, 速度40以上無法撐過3分鐘.
30以下優閒騎的話, 迴轉數就沒很要求, 反正不怎麼累.
15,16,17算是40上下的速度帶最需要的三齒.
18反而還好, 前後兩個齒比稍微變動一下迴轉數就能涵蓋.
以往慣用12/27T飛輪, 就有完整的這三齒.
改大飛輪之後, 16T就沒了, 於是決定要塞回來.
參考01之前的文章看來, 改造飛輪其實有失敗可能.
不同品牌的飛輪可能不能相容, 同品牌也可能不相容.
一顆完整的飛輪, 上鏈點都有對齊.
中間安插別的齒盤, 就可能破壞上鏈的順暢性.
齒差越大越容易有問題.
所以安插新齒, 跟前後最好只能有一齒差, 差更多就要賭.
找修補片時逛到的資訊, 同T其實有不同規格適用不同款飛輪, 但這是11速的

平路和下坡無庸置疑的是303s較為舒適(胎壓70psi),搭配28c的無內胎非常舒適,BORA WTO 45的話會比較震(胎壓100psi),搭配的是25c的無內胎。
爬坡的部分,10%以下差異不是很明顯,超過10%以上的坡,迴轉帶不上去的狀態下,會覺得303s踩踏下去的力量會被吸掉,簡單說就是比較重拖,BORA WTO 45因為胎壓高,比較沒有這種感受。
另外,最明顯的一點就是,在爬坡需要重踩或抽車的時候,或是一些髮夾彎下坡的時候,303s很容易會聽到碟盤蹭到的聲音,反觀BORA WTO 45後,上述地方就沒有聽到蹭碟的聲音,我不確定這是低胎壓的問題還是ZIPP本身的框體或幅條較軟的問題,總之讓我感受到最明顯的差異大概就是蹭碟的問題。
加速慢, 爬坡拖, 力道沒有隨傳隨到....
低胎壓雖然舒適, 但是轉數低就是會拖.
一開始以為爬坡會軟, 後來才知道是爬坡時轉數太低的關係.
轉數沒掉, 爬坡就不會拖, 路不好時甚至比跑零還快.
為了減輕後輪承重, 我習慣了下把位騎車.
為了減少重拖感, 我習慣了高轉數騎法.
低風阻姿勢下, 能拉高轉數破風前行.
現在平路耐久力大幅上升, 可以40up長時間巡航, 這是我以前做不到的.
以前只有車隊中少數帶頭大哥有的能力, 我終於也get(感動)
如果你迴轉數是90, 速度35
進步到迴轉數100, 速度38.88
再進步到迴轉數105, 速度40.8
平路能40獨推的車友, 鳳毛麟角, 但要作到好像也沒太難?
轉數+10%遠比肌力+10%容易太多了.
高迴轉才是王道啊.

有人質疑還是稍微貼一下數據。
這是萬大橋東向西,這條橫跨高屏的大橋,兩公里多的長度全是水平零度,四周全無遮蔽物,任由八方風吹,什麼風都有就是沒有大順風,是南部車友認證自己平路獨推能力的衝刺段,疫情前拼個37就透支了,重新開團後42騎完游刃有餘,不用板輪也只慢一點,抓到了技巧自信爆棚難掩興奮……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