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分享] 騎車防風眼鏡 720armour Rider C5

不是這樣的~~

因為廠商關切了一下十全店~~

有別的店家看到這樣的折扣!!

這樣有搶生意嫌疑~~

希望以後大大用pm的就好了~~

不要讓老闆難做!!

怎麼沒有人願意回答一下我的問題呀

無橫師 wrote:
一直在考慮到底要不要...(恕刪)

跟你分享一下我的經驗好了...

我買了之後,拿那個內掛鏡架去配光學鏡片,結果看到的景物不是非常清楚,因為鏡片太斜了。

如果只是這樣還好,因為我騎公路車,身體總是要彎的很低,眼睛往前看,結果,這樣子鏡片更斜,已經完全糊掉了。

有人說配的好就沒有問題,我猜我會遇到這種問題一方面是我的需求不同(騎公路車),另一方面,我的散光二百度,或許也會加重這種情況吧,如果單純近視的話,或許不會有我這種情況。

你近視七百度,勢必要用折射率1.6 以上的鏡片,不然會太重(容易滑下來),又太厚(可能會接觸到主體鏡片,長久下來會造成主鏡片的磨損)。

多少有風險存在,看你要不要考慮這個風險。

by the way,後來我改用拋棄式隱形眼鏡,至於花了三千五配的hoya 內掛鏡被我束之高閣,詢問眼鏡行能不能讓我重訂一付鏡片作到我目前用的光學鏡架都還沒回覆我
大家好
真的一分錢一分貨嗎?
請看以下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70714/57/h8ud.html


請各位想想,同樣的材質、同樣的品質,為何不標台灣而要標澳洲的?

標台灣的話,目前的價錢就會有人嫌貴了。
而且,有些人的心態就是崇洋,外國的就是比較好
廠商就是針對這樣,不然價錢賣不高

其實一大堆都是台灣、大陸做的
而且廠商的成本低的嚇人,利潤超高
除了開模的成本貴,以後就是做射出塑膠成型然後加工、度膜以及組裝
你想想,塑膠原料能有多貴?20公克的塑膠要多少錢?

就好像同樣的金屬
瑞士加工出來的錶,台灣加工過的螺絲,價錢就是不一樣
瑞士加工手錶的技術台灣可能沒有
可是太陽眼鏡台灣的技術可是一流呢

再加上一些好像很專業的介紹和外國品牌的加持
在有其他相同選擇的相對低價產品下,
還是會有一堆人不明就裡花個比成本多至少100倍以上的錢去買了所謂的外國品牌求心安


在同樣的品質、材料下
現在太陽眼鏡比的已經是誰能講的天花亂墜加上外國品牌的加持(也就是行銷拉)
誰就能賺『皮諾丘鼻子變長』的錢

可惜太陽眼鏡沒有像數位相機一樣有專門的雜誌做評測
不然結果出來後
可能會有一堆買的升斗小民氣死(當然有錢人例外)

畢竟大家還是希望花的錢是實實在在的而不是只有百分之一是真正花在產品上

takemehome96 wrote:
沒有貶低720的意思...(恕刪)
jengmoon wrote:
真的一分錢一分貨嗎?...(恕刪)


一分錢一分貨的時代已經不復存在。想買好東西「幾乎」都要花大錢,可是花大錢卻不一定能買到好東西。

若單純考慮材料成本,的確會覺得有些東西不該賣的這麼貴。

不過以另一個角度來看,一樣產品從設計初期到開賣所需的行銷手段,都要花錢的,不單單只是物料的成本。

我們家老一輩的,如我父親等人,都有跟你一樣的想法,覺得一樣東西明明成本不到賣價的一半,怎麼可以賣這麼貴!?

可是這個時代不就是以創意,設計的價值取勝的時代嗎?

有人說的好:「一樣東西的價值就在大家的一念之間,它可以很高貴也可以很廉價,你同意它所以你才買下它不是嗎?」,從道德方面來評批一樣商品的訂價也沒人說不可,最終還是一句話:「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大家好

看起來好棒喔
小弟也有在用RIDER
我是T337-2配上灰色偏光片
有時候會加上紅鍍膜鏡片
配色不錯喔
給各位大大參考
改天照一下再PO上來喔

無橫師 wrote:
不是這樣的~~因為廠...(恕刪)

難怪我要去單買個黃鏡片
居然跟我說780原價
害我就不想買了
工作之餘就是想騎著心愛的單車晃晃~
yhd wrote:
一分錢一分貨的時代已經不復存在。想買好東西「幾乎」都要花大錢,可是花大錢卻不一定能買到好東西。

若單純考慮材料成本,的確會覺得有些東西不該賣的這麼貴。

不過以另一個角度來看,一樣產品從設計初期到開賣所需的行銷手段,都要花錢的,不單單只是物料的成本。


這位仁兄點出了我上一篇要表達卻遺漏的重點。

我的意思是:
的確廠商初期是要花錢,可是再來呢?賣出一定數量成本回收後,後期的成本是多少?
當然不可能能跟第四台或電信業一樣,建置成本固定,客戶越多越賺,但也有點類似。
更何況現在技術已經很成熟了,大家都有技術,而非如之前像偏光膜只有國外幾家能做。
賣價三四千的眼鏡,假如廠商真的有花到一定的成本在研發及材質上,一部份花在行銷、廣告、外包裝上也很正常,而不是大部分直接入口袋。
那我覺得這付眼鏡就有那個價值。

我想一般人想要的應該是實實在在的東西,假如功能質感都一樣,但少了牌子行銷及無用的外包裝那些能降低售價的話就更好了。

因小弟工作上的關係,鏡片廠是我們的顧客,才知道原來成本低成這樣。
現在小弟我在用的,就是直接跟鏡片廠拿的跟各位一樣的功能材質,外型設計佳質感也好但不能打上品牌的東西。
價錢.....偏光加度膜的客戶賣我一副樣品價XX元,他說他還有賺一半以上。(只有眼鏡、沒有包裝、沒有外盒、沒有行銷)
50元有沒有這個功能?廠商向我介紹並且用他們化驗室內的儀器做了抗UV、偏光性、鏡面曲度等有的沒的試驗給我看後(我也不是專業,記不住那麼多試驗名稱)。加上親身的開車、騎車使用,還真的讓我覺得物超所值。
我要不要給他賺?當然要拉,還另外買了一堆廣送親友勒。


義大利?澳洲?美國?
別鬧了,哈,真的是他們國家做的嗎?還是只是一點成本加上一些些廠牌、行銷的費用剩下大部分直入口袋(供應廠商及如東森之流被罰廣告不實的賣場),然後由XX變4000甚至上萬?

一分錢一分貨是沒有拉,30塊錢一分貨到看到一大堆,在來就是60塊錢一點二分貨摟,是成正比,但不成比例。
不過不只是眼鏡,現在的幾乎很多東西有很多都是這樣,沒辦法,沒有專業知識的大眾也只能聽一聽廠商的天花亂墜的說詞然後掏錢接受。
感覺跟以前直銷公司200元的普通食品被他講成5000元的抗癌食品一樣。半買半相騙摟。

當然,還是有少數人可以拿到物有所值的東西,就看有沒有用心研究、有沒有知識、有沒有門路。

還看到網路上有人說眼鏡台灣製品不買,一定要買義大利瑞士等牌的,等他PO圖出來才發現他買的其實還是台灣製品(鏡架上還特意印義大利還是瑞士製呢),跟我媽去日本買紀念品送大家,結果我一看底部還是寫made in china一樣(這個比較誠實),有點想笑。

畢竟像這種保護眼睛的東西可不是聽廠商天花亂墜花大錢就一定OK摟,眼睛受損可不像皮肉傷可以恢復的。
花錢買心安可以,建議各位至少還是拿去眼鏡行用基本的儀器試試求進一步的肯定,不要拿自己的眼睛來做室外長期實戰試驗喔。
jengmoon wrote:
這位仁兄點出了我上一...(恕刪)


我想這就是台灣的廠商一直要努力建立全球品牌的原因,君不見BenQ為了要建立全球品牌而撒下大筆的錢買西門子,結果鍛羽而歸,慘遭失敗,現在的消費市場不是你的東西有多好,多便宜,而是你的品牌,國際品牌為了建立知名度,不知花費所少的行銷費用,這些也是我們看不到的。
由此驗證,施振榮所提出的微笑曲線,做製造、代工的,這些價值都是在最底端,而品牌,行銷、研發才是有價值的。
以上是小弟的拙見。
我的部落格:http://blog.xuite.net/louis.yu/blog
其實!很多產品原料成本不高!!
但是!背後一堆~設計~研發團隊每年要花多少錢才生產出一件成品!!
從工廠拿東西當然很便宜!!
工廠員工不知公司花了多少錢去設計~研發!!
只知道原物有多便宜!!
jengmoon wrote:
這位仁兄點出了我上一...(恕刪)


這位仁兄如果你是老闆!!
你願意把原本賣1000元的東西!!
賺到錢以後改賣10元嗎??
  • 2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