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五組輪組上路實測,台幣戰士會比較強嗎?



五組輪組上路實測,台幣戰士會比較強嗎?五組輪組上路實測,台幣戰士會比較強嗎?

老話一句,有實測就給推!!! 沒實測的人,我就問你的實測在哪裡拿出來讓大家評論一下呀。
直接上結論: 3萬-20萬輪組,性能上沒有太大差距!!!!!

都2023年了,這麼多國內外公正的youtuber都實測過了,還是整天有人活在過去已知用火的時代。輪組換了才跟得上人家才上得了坡這句話, 要不要先自己檢討一下。

版主歸納的結論也跟我之前所說的一樣:

既然差別不大,那要買就買自己覺得帥的就好了。
買輪組是追求外觀並非性能呀
2023-09-03 15:39 發佈





一樣的條件 6.5公里 平均坡度2%

NP200 最快的輪跟最慢的輪,秒差12秒,平均時速差0.3KM

NP230 最快的輪跟最慢的輪,秒差13秒,平均時速差0.4KM

有在練車的人大概就知道這差距有多大。

這測試只能反應出一件事,最貴的輪組不一定最好

但不表示輪組之間沒有差異。

如何根據騎乘的路段挑選合適的輪組才是該重視的,而非一味追求售價最高的輪組,

才是聰明的做法。
利口貝爾

NP230 最快最慢是捷安特兄弟吧差了20秒.CADEX 還多了一瓦 有夠可恥

2023-09-03 20:12
ertaihuang

看起來測試是AP 不是NP?

2023-09-05 10:46
SimonW wrote:
一樣的條件 6.5公...(恕刪)


這種測試就是告訴大家這幾個輪組都沒什麼不同吧數據點這麼少,又是人在戶外騎出來的,就是看看好玩啦反正花得起的還是會買貴的牌子
CONA24

最主要是好看的輪子都很貴,要買帥的,就要很多的錢錢壓。[大哭]

2023-09-03 16:29
SimonW

有定功率又是同一天做的測試,我自己是覺得有一定的參考性啦。至於說沒什麼不同我不認為啦,畢竟秒差還是有的。

2023-09-03 16:40
Delete all
Delete all
Delete all
Delete all
SimonW wrote:
一樣的條件 6.5公...(恕刪)


cadex 甚至比slr1 還差...

我覺得同高的輪組好壞看"均速"很難有差異.

無論是剛性還是輕量都是反應在 加速度

之前不知道聽哪個前輩說過.在同高輪組上求風阻是不現實的.
絕大部分公路車的使用情況頂多 只有2.3w的差異.
就像新款的zipp甚至風阻比舊款來差.反而求低滾阻跟穩定

選輪組
1.首求穩定.降低出事風險.過彎穩定(剛性的重要性)

2.次求輪圈輕量加速度走走停停.拉扯 會不會被開洞就是看這個

3.最後再求空力.無論如何總會有獨走的時候..不管是向前飛還是向後飛

而空力會擺在最後原因在於
巡航的時候不差瓦.只有拉扯才會加瓦..而有勇氣獨走的情況 其實也不缺2.3w
因為獨走你跟別人的效率差可能是2-300W 也不缺2.3W


更重要的是 每個輪組的匹配最優 條件不同
例如輪胎壓縮率都15%?
有的輪框是針對25c優化 有的是28c 有的甚至是30c
因為要設計抗風阻是胎跟框合體.胎有沒有跟框呈直線直接反應數據

例如cadex 就是針對cadex胎做優化.
他的輻條或許造成風阻大但是可以靠胎扳回一城.
都用gp5000 同寬度 也只是表面上的公平,對cadex來說等於少了4.5w...
就像窄胎寬胎用相同胎壓 審視滾阻一樣.假公平..實際相同壓縮率下窄胎滾阻反而優秀
jcchiou wrote:
都是好輪, 騎個15...(恕刪)


慣性真的是歷久不衰的都市傳說,現在輪組都那麼輕了,慣性效應早就沒這麼大了
jcchiou

deleted

2023-09-04 9:57
CycleFormula

對市民組來說不重要,對大環賽選手很重要

2023-09-04 10:41
我還是要提slr1這組輪
slr1就是性能分水嶺
從5000-10000-15000-20000慢慢升級到slr1
每升級一次都會有感
花大錢升級從30000-40000-60000-100000升級上去
會感覺到更好騎沒錯
但成績不會有什麼明顯差距了

真正要測試高級輪 只有跟高手的車隊
在編隊裝狀態 哪怕只差一點點
還是會緩緩被拉開 硬跟就是爆
這時候能省一點阻力 升級什麼空力帽
cs導輪 輪組 才能體會那邊際效益

自己運動爽快的
不差那幾秒 而且一般運動的心態
也榨不出那些邊際效益
有幾個人週末運動 下坡會抓下把抽車到時速70kmh的

備註我並不是在推slr1 畢竟它無勾很麻煩
SimonW

確實啦,難得同意你的觀點。自己騎車運動的話是不用多花錢去追求那一點點的邊際效益。

2023-09-03 21:05
TONY1978

難得哥你不毒舌兩句還真不習慣

2023-09-03 21:52
各家一級輪找組自己騎的順,聲音聽的喜歡的就好了
感覺騎起來快這個感覺是會騙人的,還是要回家上傳後看資料才是真的結果
以前買過小索TR22,他的花鼓耳外側是推到比別人家還要更外面
CycleFormula wrote:
慣性真的是歷久不衰的...(恕刪)




以這個圖來看.先不管上一代的 40SL 跟55SL
把45跟60疊圖不難發現 風阻表面上相差不少
照道理來說.如果要挑更空力的框形不如挑更高的框.
以選手場場均速50+ 再差也有40情況.這麼吃風阻情況下(且低風向角).一樣選40不奇怪嗎? 選手的腿應該也沒廢到踩不動1470G的60SL才對
還是有什麼屬性是比風阻更重要的


能發現選手依然選45 難道為了側風? 應該也不至於..
都自費偷用了也沒贊助商爸爸的不就是為了求好成績了?照風阻理論來說.應該也要45/60或 60/60才對
而且以選手的速度來看應該是更不怕側風..到不如說有側風高偏向角的情況風阻更低...
SimonW wrote:
一樣的條件 6.5公...(恕刪)


這種測試只有非常沒有參考價值
首先 CADEX 及 DT SWISS 皆有50框高輪組
CADEX用42框高
DT SWISS 用62框高

我認為至少要測試輪組
框高要測試就找全部都50框高
shimano DA r9200也有50框高(台灣好像沒進這款)
不然框高落差也不要太大45~50或50~55之間做測試
45vs55我就覺得差距很大

所有測試外面環境變化太大
也是有失準確
風洞測試還是比較準確
eric62

輪組都是自己車友提供,不是廠商提供,要找到一樣框高的本來就很吃運氣了.不過可惜沒有vision 45SL

2023-09-04 9:52
handup

完全同意,外在變因太大

2023-09-04 11:15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