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吉斯Maxxis Light 0.6mm(65.5g)-200元 & 華豐輕量公路內胎(70g)-110元 。
請問這種稍微輕量化的內胎,耐用嗎? 各位先進推薦嗎?
(爬文看很多輕量化內胎都會自爆或撞到坑洞爆掉^^")
我一盒還用不完..趁蝦皮特價再買4條備用. 一推折扣券又免運後...就是超便宜價了... 平時帶2條出門.又輕體積又小 還能救顧路的車友

比上個月便宜很多.沒折價都買了 有折價當然...從一條450開始買,越買越便宜 !!!!!

跟一般內胎差不多..沒特別防刺...防刺是外胎的事情吧...
而這個價格基本上刺破直接丟掉也不心痛(tubolito的話我還會想補個1.2次)
我是想不到有什麼理由再回去用橡膠胎拉..甚至Hookless也都清掉了...
頂多爬武嶺我會換成tubolito 24G的..再輕一點
新款重了一點大多34~36g... 舊款31-33g其實都不錯用..
45mm. 65mm 85mm價格都一樣...重量都差不到1g.... 我全款都有買
目前裝了6車份23C-28C都有.不過我只有一個屁股.總里程2000有找.沒遇過夾胎跟碎石坑洞(我沒什麼在閃坑的)破胎過. 目前 服役中X10.破胎次數X1(鋼索絲屑刺破) 救援次數X1...
比較要注意的是..如果是窄框.安裝後要把氣嘴頭推進去.跟記得用一小段雙面膠定位在框上(不然安裝時會跑來跑去)...習慣後安裝會比一般橡膠胎還快. 因為不用巡兩邊也不會夾胎..量橡膠內胎基本上已經毫無cp可言了...
我目前覺的這個胎比較不可取的地方就是浪費..每個胎都帶一個鋁製氣嘴.跟盒裝說明書,
很不環保..建議廠商弄個經濟包什麼的..一袋4個 .甚至10個.說明書一份就可以了
kenzodex wrote:
ride now
ride now 之前有考慮,可是爬文,好像很多自爆,氣嘴漏氣,撞到坑洞就爆。
住山上,出去騎車都有上下坡,柏油路也很多坑洞。有點不太敢買ride now 。
TONY1978 wrote:
超薄容易破 但不是刺...(恕刪)
其實我發現了更可靠的新發法..可以讓OPEN胎跟無內胎幾乎一樣洩氣速度 跟修補能力
首先關於單單使用 補胎液在OPEN胎 我已經實驗了..有效果 但是效果並不像無內胎那麼好
..頂多只能補氣嘴漏氣...問題出在內胎的伸縮性.會讓洞口瞬間增大.讓補胎液修補大打折扣
OPEN內胎刺破時.內壓會推擠破洞.導致洞口變大.....
無內胎刺破時 因為外胎伸縮性很小 洞口並不會變大...刺可能堵洞口漏氣速度
手邊有氣球的人不仿做個實驗....拿針刺氣球...氣球會瞬間把氣漏光.甚至炸開
而用"膠帶"貼在氣球上.用針刺進去膠帶貼住的地方...氣便會慢慢的漏
原因出在"膠帶"沒有彈性..針刺進氣球後..洞口會因為膠帶黏住而洞口不會瞬間增大..........
如果把這個原理利用再OPEN胎上呢.....外胎不正就是非常耐高壓的"材料"
不是有個寬度很合適的東西嗎? 沒錯就是管胎膠帶

這個東西非常契合TPU內胎..因為TPU內胎遠比橡膠內胎好黏太多(平整)...而且不會收縮(這很重要).跟管胎一樣的安裝法..
將內胎貼上一面雙面膠留下可撕的部分...安裝上內外胎..打70PSI定位後 消氣至2-30PSI左右(拉雙面膠可以拉動的幅度)...把雙面膠一遍的紙拉掉.讓內外胎結合..再打正常PSI就可以了
因為TPU內胎消氣時並不會收縮.導致黏性下降.非常適合這個方法
結合後刺破時.內胎就不會因為壓力而使洞口增加寬度導致快速洩氣..
也就是說讓外胎的剛性支撐內胎的破洞..如果有灌補胎液的話 .甚至會比無內胎好補...因為完全沒有胎唇或襯帶密合度問題
優點:1.因內胎貼合外胎.不會有內外胎摩擦問題.滾阻可能比較低.路感更好
2.洩氣速度能同無內胎一樣有優秀表現
3.重量表現..可比無內胎系統輕
4.遇到大破.更換內胎方便(快速上線)
5.補胎液量只需要無內胎一半..也可以選擇不上補胎液.(因為不需要填胎唇部份的縫)
缺點:1.安裝比較麻煩..必須準備管胎膠帶(常規安裝)
2.大部分管胎膠帶並不是很寬.防護不全面.只能防護到常破區域.側邊防護做不到
3.因為氣嘴不可拆.灌補胎液麻煩了點
如果不在意缺點的話..我覺得綜和數值會比無內胎來的優秀
而這個方法我目前正在使用中.但我也沒閒到故意刺破他..理論上可行性很高.大家可以試試.如果有刺破再貼上來討論效果如何.ok的話採樣越多可信度越高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