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碳纖輪組推薦

有沒有大約台幣35000或以下的碳纖輪組推薦,我希望框高是40-50mm的,謝謝
2022-10-04 17:13 發佈
文章關鍵字 碳纖輪組
zipp 303s價格就夠低了~
其他個人品牌也有這價位吧?
另外可以查看105 R7100 輪組價格
Neo Payne_HK wrote:
zipp 303s價格就夠低了~


Zipp 303s 這組全新的要四萬元左右, 超出樓主的預算一點, 輪組重1558克.

如果要在3.5萬以下, 可以考慮Giant SLR1 42mm的輪組, 如果是新車拆賣那會更便宜. 輪組重1452克.
TONY1978

滾動阻力數據差 但均速不會比較慢 因為要中和路況環境跟使用方式

2022-10-09 10:26
利口貝爾

TONY1978 滾阻測試就一般柏油路..畢竟用途不是越野

2022-10-09 12:19
有勾的無內胎框, 可考慮Reynolds (雷諾) AR41X (1480克), 價格約3.5~3.7萬, 大概是樓主的上限, 相當不錯. 我前不久收購了一組二手AR29X, 真的是很輕, 很好騎, 爬坡的好框! 它跟Giant SLR1都是高C/P值的好框!

另有一組有勾無內框的好框, 就是Roval CXL50, 不過價格超過樓主預算很多!
Caide
Caide 樓主

有勾比無勾好?

2022-10-06 6:33
利口貝爾

Caide 正確來說 同重量下有勾比無勾好...無溝最大缺點就是無法使用內胎 ..現在TPU崛起...如果框一樣重有勾能比無勾輕200G上下

2022-10-06 8:56
最近在看一組MEIYO ZEN42輪組...價格在你預算範圍內...
問到的車店剛好有配合試騎...
下禮拜試騎後感受一下再來決定要不要入手

Caide wrote:
有沒有大約台幣35000...(恕刪)
關於輪組選擇
有勾好還是無勾好.....
以往TPU內胎價格高昂...導致一般人大多使用橡膠內胎
而無勾框通常比有勾框輕量50~100G不等...
重量上就有相當的優勢

而現在 TPU內胎崛起 基本上可以說相反...無勾框只剩下"噱頭".拿來打重量大戰用的
以差不多等級的輪框相比
roval alpinist clx ii
窮人配置------框重1265G+內胎35GX2+外胎GP5000 200GX2=1735G
極致輕量------框重1265G+內胎24GX2+外胎155GX2=1735G=1623G
CADEX 36 DISC
窮人配置------框重1302+補胎液50G+2根氣嘴2x5G+GP5000 300Gx2=2012G
極致輕量-------框重1302+補胎液30G+2根氣嘴2x3.5G+265Gx2=2012G=1869G

頂級無勾框來比
Zipp 353 NSW
窮人配置------框重1255+補胎液50G+2根氣嘴2x5G+GP5000 300Gx2=1965G
極致輕量-------框重1255+補胎液30G+2根氣嘴2x3.5G+265Gx2=2012G=1822G

無論如何有勾框因為內胎的原因在輕量化能達200-300G的優勢
有勾框取代了"管胎"的輕量化
而且對於休閒騎士來說...無內胎可能半年也磨不完.甚至使用一年以上...這時候補胎液需要"再"補充
重量就會更重了

而備胎方面...
有內胎需要備用一條24G內胎即可
無內胎可能需要一灌事後補胎液
重量上也是有內胎勝

而輪胎方面一直是我覺得很奇怪的...看到很多人框7.8萬....結果外胎用2.3級...內胎也用一般50-100的
1年是能換幾次胎...不知道在省幾點的...

以框用10年報廢...1年換2組胎(應該算很多了吧)來看
買3萬的框+頂胎 更省=而且性能更好
利口貝爾

allenhuang1971 300塊的就很好用了拉

2022-10-06 11:59
jcchiou

我來重拾信心試試看好了....

2022-10-06 12:06
Caide wrote:
有勾比無勾好?


兩者各有支持者, 也各有優缺點, 很難說.

以現在新出的框來說主流是無勾, 只是這股主流能否繼續延續下去再好幾年? 這還要靠時間來證明.

無鉤框主要是要配合無內胎, 可以不用打太高的氣壓, 舒適性與操控性都不錯. 但是由於是這幾年剛開始, 你一定要選無勾外胎來配合, 選擇可能較受限.

同時如果你平常DIY, 無內胎加補胎液比較難搞, 有時候還是塞入內胎方便許多. 問題是一旦有內胎, 胎壓的要求都比較高, 超出無勾框的最高胎壓很多. 你可以內胎打較低的胎壓, 但就犧牲了操控性, 也不會增加舒適性. 而如果打高胎壓時, 那就有爆框的顧慮. 所以基本上, 你買無勾框, 就不要想塞內胎.

有勾框可以說是幾年前的過渡框, 但好處是無內胎或有內胎都可以用, 打高壓也不會有爆框的顧慮, 外胎的選擇與相容度也比較多.
allenhuang1971

無勾無內胎補胎液的重量幾乎可以忽略吧... 假日車手一年再換無胎液應該還ok吧? 車店老闆說沒騎時,前後輪氣嘴朝12點方向往下...無內胎輪組

2022-10-06 11:09
利口貝爾

allenhuang1971 不OK 樓下有補胎液說明

2022-10-06 11:20
Monte920 wrote:
兩者各有支持者, 也(恕刪)





上面是以建大最輕的內外胎 合計一車就比無內胎重120G了
如果用TPU內胎...就會差到250G了
輪胎差250G 可是比輪框差250G差異還大......

不僅重量無法不計...而且也是要補充的 有里程 跟時間的限制


再來看看所謂無內胎的滾阻



無論以滾阻 還是舒適度來看無內胎都占不到任何便宜..重量方面甚至可以說是大劣勢
無內胎無法高壓..
以建議高壓來看 GP5000 25C 滾阻約為13W-14W
而我們用有內胎的GP5000 28C-30C 只要11W

而且有內胎28C-30C舒適度也未必比 無內胎25C差
滾阻比較低..重量也比較低.... 風阻方面現在可都是流行胖胖框配胖胖胎.
應該不用解釋大家都懂.
而煞車又很吃胎寬.......

我認為無內胎只是輪廠"重量"競爭下的產物...尤其是無勾
因為無勾能大量減輕框重 讓"帳面上"好看很多
以前14XXG的輪阻就算爬坡輪了...現在沒13XX還會被吐槽...但是輕了框 卻重了胎沒比較好
而且因為低壓框的原因,很多框..就刻意把框壁做的更薄....打高壓爆框..摔車爆框 很多案例

結論就是
無論是以"輕量化" 還是以"滾阻" "風阻""煞車"來看 高價位有內胎基本上都能輾壓無內胎
..無內胎框 其實反而比較適合做在中低階框...因為有便利性小洞自己修補..但是各個性能都比較差

其實有內胎也是能用補胎液的只是比較麻煩...可利呼也有示範過...
比較方便的方法可以買充氣式補胎液..灌進內胎中一樣有效果..只是效果比真無內胎還差一點..(能撐到你回家...內胎一樣要換掉或修補)
龍貝爾

話說...圖片上是不是沒有 有內胎的滾動阻力...而是管胎的滾動阻力?

2022-10-06 15:24
利口貝爾

龍貝爾 12樓有補充

2022-10-06 21:13
粉紅色TPU內胎CP值真的不錯,我也有用,比起傳統內胎兩輪減少180克
但就氣嘴品質很差,一直漏,我掛掉好幾條了
現在換成紅色蓋子版本不知道有沒有改善,再觀察一陣
利口貝爾

怕的話可以買充氣型補胎液灌一點點進去 也是不錯

2022-10-06 13:26
利口貝爾 wrote:
上面是以建大最輕的內(恕刪)


這就是我疑惑的地方

先不說無勾有勾,就以有勾來說,兩種都能裝,都以GP5000來說,

有內胎: 28C的GP5000 才240g,一條內胎最輕23g,加起來263g。
無內胎: 28C的GP5000 TR要280g,補胎液30g, 加起來310g。

那無內胎是好在哪裡? 好像越來越流行?

另外是無勾跟有勾,

無勾只能用無勾專用胎
有勾什麼都能用

那無勾的好處是什麼?
maxpayen

無勾裝無內胎,胎比較好裝,有勾裝無內胎真的緊到懷疑人生

2022-10-07 1:10
maxpayen

要我用無內胎我一定選無勾

2022-10-07 1:14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