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不囉嗦
內胎的發展就是這樣展開,從標準的內胎到輕量化的內胎,演變成使用LATEX的內胎,又降低了重量,最後用特殊的PU材質創造了TUBOLITO這種極限輕量化的產品,後來很多品牌也仿效了TUBOLITO,以最近最紅的PIRELLI SMARTUBE,REVOLOOP,Schwalbe Aerothan Tube等。這幾家品牌為了做區分,TUBOLITO用橘色,PIRELLI黃色,REVOLOOP跟SCHAWALBE使用白色等




每家的重量落差就是在35克/+-5克上下,其實可以把整個內胎的重量降到最低,優勢就是可以在整車減重100克上下,對於不想要用無內胎系統的車友算是一個福音。會選擇這種輕量化的內胎主要的考量就是
優點 :
1. 不想要用無內胎 + 補胎液
2. 傳統保守的使用內胎
3. 攜帶方便
4. 輕量化
但是這種也有缺點,生產成本比較高,首先我們要先了解TPU這個東西作為原料的材質。
TPU全名為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熱塑性聚胺酯,由多元醇、擴練劑和二異氫酸酯反應製成,是一種高分子彈性體的環保材質,不含可塑劑,可應用的範圍十分廣泛,例如PU萬可帶、PU氣動管、機械傳動皮帶…等等。
TPU材質特性:
TPU的特性介於橡膠和塑膠之間,具高張力與拉力。
TPU的特性如下:
1. 高耐磨性、耐衝擊性
2. 耐寒性佳:可耐-35℃下低溫
3. 耐高溫:可承受120℃以上高溫
4. 良好機械性:承載能力、抗衝擊力佳
5. 耐油脂、耐水 (看TPU種類)
6. 抗氧化性佳
7. 加工性良好:可用常見加工方式加工
8. 硬度範圍廣:硬度增加仍有良好彈性與韌性
TPU材質應用:
TPU的應用相當廣泛,如下列所示:
1. 成衣:雪衣、雨衣、風衣等防水透濕面料
2. 汽車用品:沙發座椅、絕緣面板、車輪等
3. 鞋類:品牌logo、登山靴、雪靴、溜冰鞋等之鞋面面料及內裡
4. 醫療類:傷口敷料、手術衣、導管、手套、手術床氣囊等
5. 國防用品:飛機油箱、軍用水袋、救生衣等
6. 工業用品:隔音板、防水條、防火布、防火衣等面料
TPU材質分類及加工方式:
從化學結構來看,TPU為嵌段共聚物,主要分為聚酯型和聚醚型,聚酯型有較好的拉伸、撓曲性能、耐磨性高、耐高溫,聚醚型則較耐低溫、耐水解、具高強度及回彈性。
TPU的加工方式有許多種,舉凡射出、壓出、吹塑、模壓、紡絲加工等,而射出和壓出為最主要的方式,佔70%以上。射出加工方式多應用於製造運動鞋底、鞋跟、錶帶等,溫度、壓力、成形週期為射出成型品的基本條件。壓出加工方式多應用於膠管、膠板,因為壓出加工製品需具耐壓性強、耐耗磨、可撓性高等性質。
(連結 : https://www.taiwanpu.com/tw/about/Introduction-of-TPU-material)
嚴格來說,TPU算塑化比較偏向高單價的原料,再來就是生產的方式,TPU的生產方式使用異型壓出機設備,這種就是一體成形就出來,要了解生產的方式,可以參考這一類的影片:
利用這種設備生產PU的管胎,在加上後製加工的方式把氣嘴透過超音波封上去,這樣的製作就差不多完成,整個生產最難的地方莫過於後製的加工,因為大多數都是用人工的方式半自動的設備一個一個封上去,可見消耗的時間跟人力是相當的,如果跟傳統的內胎來比,這個技術成本上會貴很多。
回到正題TUBOLITO最吸引的地方就是重量,可以看一下每一種材質的重量





對於追求輕量化,TPU是首選,但是也是最貴的,隨便一條都超過一千多。
談一下壽命跟使用後續
TPU本身也算是一種隨著時間也會劣化的材質,使用的方式,生產的時間都有關聯,那麼這邊要特別注意的是什麼:
1. 生產時間
建議買當年份的,如果是一般內胎就沒有差,壽命比較長,TUBOLITO如果使用超過一年,算是可以回本了
2. 使用的時間
這個就要看人的習慣,很多人騎一個兩個月就爆胎,有的人騎一年以上都沒事。目前統計很多人騎超過30000KM,以年以上的人都有,不會因為輕量就不好用,畢竟還有外胎的保護,但是遇到破胎就真的會很嘔。
3. 價錢:
如果用時間來換算,一般內胎確實是最便宜一條150元上下。
但是如果以重量為優先考量,TUBOLITO算是排前面,但是很多人因為會比內胎跟TUBOLITO的價錢,很多人會退縮,原因:太貴了。其實這樣比不公平,應該用相同的產品去比比較公平,意思是說蘋果跟蘋果比,葡萄跟葡萄比,西瓜跟西瓜比,所以正確的筆法就是 tubolito, smartube, revoloop比價才正確。
適合的對象:
1. 追求輕量化:
對車子來說 少100克,真的會很多,如果用馬牌GP5K 來說 ,重量約200克左右+ TUBOLITO的 38克,這樣的重量已經很接近無內胎的重量 (255克上下) ,只能說是一個新的選擇,破胎就換內胎,總比每三個月補充補胎液來的好,最後還要清潔等麻煩的事情在後面。
那麼另外一個問題為什麼每家的重量不一樣,這跟生產的穩定度,厚壁公差有關,越薄的厚壁越難控制公差,又追求高速生產更是一個難題還有製造的水汙染也會特別高,必須要廠內有水利用循環系統,最可怕就是技術全在歐洲德國,那邊的環保比國內嚴格很多,相對如果整個工廠移到大陸就可以降低成本,但是也怕技術外移而被仿冒。可說一言難盡。
另外要留意的缺點:
常常會聽到 LATEX跟TUBOLITO每天都要打氣,因為會漏氣,確實,最常看到的是氣嘴的地方,這個地方是塑料跟金屬的結合處,可以用手轉開或是鎖緊,那麼今年TUBOLITO為了克服漏氣的問題,參考了很多DIY的騎車,使用特殊的膠水把這個地方封死。

這樣一來可以把漏氣的問題解決,另外很多人說LATEX比較好用,因為是乳膠材料,越天然越容易劣化,因此也是一樣,都有劣化的可能如圖



那麼哪一種是最好的呢???
如果要壽明長: 一般內胎
跟管胎一樣的路感: 乳膠內胎
輕量化: TUBOLITO TPU內胎
歡迎大家討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