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綿密度有用,尤其是競賽與訓練,會產生極大的差別。
2. 對2X系統,所有2X,要真正發揮綿密度,要搭配電子變速才實用。
換句話說,沒有電子變速系統,2X比1X還累(困難→慢→不綿密)。
=============================================
補充三個資料。
有車友說,變速系統是幾速就是幾速,是22速就是22速的綿密度,與電子變速一點關係也沒有。這句話是對的,升級電子變速,並不會因此變成是 44 速,但是,這句話對,只對在『規格上的數字』,實際上路測試,就會知道『規格上的數字只是規格上的數字』。
我自己實測,已經很用心、認真,但是依然過於主觀,也少了公信力,因此找了幾個補充資料,一起提供參考與研究。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uFkLeh9euQ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B9HPZcpZ7c
https://en.wikipedia.org/wiki/Electronic_gear-shifting_system
Advantages >>
the front and rear shift pattern on a bike with multiple chainrings can be programmed to make best use of the gear progression, avoid duplicate ratios and relieve the rider of the need to decide what combination of front and rear sprockets to employ
=============================================
以下是實際測試內容。
今天早上故意挑了一個人少時段,選擇升一檔試試,最近有練車,果然差別很大,輕鬆就升到 33-34kph。
對一位將近 50 歲休閒騎,這個速度已經超乎滿意。
不過,所謂升一檔,實際上要播 4 格,大盤升 1 格,小盤升 3 格。
對,這就是關鍵,以台北市河濱,33 真的是很快了,路窄窄的,人又多,直線路段又短,跑 33 有點辛苦。
但是,以 95 rpm 練習,33kph 要搭 52*19T,差一檔是 36*14T,所以是 4 格。
查一檔要打 4 格,太累了,這個綿密度,除非刻意練習,或是換電變,不然說句跟大家想法不同,但還算是中肯的人話,這個 2X 跟 1X 一樣。
所以結論是,確定了,我要來換 1X 了,我都要 50 歲了,人生已經過得太快,河濱騎 33kph,對我來說是輕鬆,但是沒有意義,現在總算有點懂了,這就是今天測試關於綿密度的實際心得。
附照片

現在在考慮是加一台,然後無家可歸,還是換新車,一樣無家可歸

對了,本樓僅限研究目的,禁止推坑。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