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會尋找Topeak是否有出相關配件,不管是貨架、上管包、龍頭手機袋、坐墊袋(蟲蛹包)、
維修工具到基本的碼表,幾乎都是購買Topeak的產品,原因無他,耐用、設計簡潔且具有巧思,
每一款產品的使用者體驗都非常好!第一台單車是購買GIANT IGUANA,
碼表是購買Topeak的Comp 150

Topeak Comp 150 (照片取自網路)
這顆簡單的有線碼表裝再登山車上一用就是九年,到現在還頭好壯壯的運作中!
現今單車碼表市場白熱化,在智慧型手機各式運動紀錄App和GPS碼表的夾擊之下,
傳統的有線/無線碼表可是說生存的非常辛苦,還記得以前在購買碼表時,
大家都會推薦Sigma、Cateye、Echowell到高階的Polar碼表,
現今在購買碼表時,多數網友會推薦帶有GPS紀錄功能的Garmin或是Bryton。
在市場競爭白熱化的環境中,Topeak選擇開闢一條艱難的路推出高階的無線碼表Panocomp X
雖然不帶有GPS即時記錄的功能,但碼表的功能大致上做到盡善盡美,力求在市場中殺出一條血路。
此篇文章將針對Topeak Panocomp X進行功能的測試及實際騎乘的使用經驗分享。

內容物介紹 |

打開包裝,內容物有:
Panocomp X碼表本體、藍芽/ANT+踏頻速度感應器、31.8mm碼表延伸座、配件包、說明書
補充說明,這顆碼表是朋友借我測試把玩的商品,版本是美版的不管是操作介面還是說明書
都是英文,台灣部分有出繁體中文版的。
外觀介紹 |

2.2吋的單色黑白顯示螢幕是續航力的來源!
碼表有黑、白兩種顏色,朋友借我的黑色款式,左右兩邊各有兩個操作鍵,
分別是「背光/電源、選單、確認/暫停、上一頁/分段」碼表所有的操作主要都是透過這
四個按鍵,操作方式很直覺,透過NEXT按鍵移動選單,按Enter確認或進入次層選單。
比較可惜的是沒辦法往上移動,NEXT按鈕只能單向向下選擇,如果移動過頭了只能再循環一次。

碼表背面的部分有兩個金屬接點,這是提供充電使用的

背面接上充電頭的樣子,充電是採用磁吸式且可以邊紀錄邊充電,
解決大家擔心電力不足的問題。

碼表厚度
碼表功能介紹 |

初次使用開機會需要選擇語系,我這顆試用品是美版的所以只有這些語系,
台灣版本有支援繁體中文喔!

Topeak Panocomp X
支援透過他們自家的APP Panobike+藍芽連線同步(ios/android)
也可以直接進入使用(選擇Profile Setup)

我個人使用的手機是 紅米Note 4X,官方有列出比較合適的機種,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Topeak官方網站參考中文說明書囉!
記得先將手機的藍芽功能打開,再繼續配對。

手機配對畫面

初次使用會透過手機App傳輸更新檔到碼表上,
耐心等候他更新一下韌體就好囉。

初次使用前記得先將碼表和踏頻/速度感應器配對(配對在設定選單中),
配對的時候我是有使用磁鐵在感應器旁邊刷阿刷讓他持續保持喚醒狀態,
這可能需要多搜尋幾次,出現Topeak SC就算成功啦~
連線後會跳出輪徑設定畫面,說明書內會有各車種建議的設定值。

碼表上方有一列狀態列,和智慧型手機的概念很像!
由左至右分別是「電量/心跳/速度/踏頻/溫度/時間」這部分騎乘的時候
不會顯示,就算顯示應該也看不太到,跟其他資訊比起來相對小。
上路測試 |

進入Let's Ride選單,上路!
Topeak Panocomp X提供兩種騎乘紀錄模式:
1.碼表直接紀錄騎乘資訊
2.透過App Panobike+進行騎乘紀錄,碼表在藍芽連線模式下可
成為即時監控App紀錄動態(速度等基本資料)
1.碼表直接紀錄騎乘資訊:

Topeak提供的安裝方式是使用一個31.8mm的延伸座,
如果之前有購買他們家相關的手機架的比對一下應該都相容。
騎乘時的紀錄畫面共有三個頁面可以設定,
顯示的部分從八公格到三公格,依照個人習慣去設定顯示內容。
一開始實際上路測試,因為自己沒有詳細閱讀說明書(壞習慣),
踏頻/速度感應器的安裝有問題,導致騎乘時的速度數據一直被踏頻干擾!
若有網友使用記得要依照說明書建議去安裝。
錯誤安裝如圖:

較正確安裝方式:

(下雨天騎車有點髒,請見諒)

官方說明書有明確標出速度和踏頻的感應點,大家可以依照說明書去安裝

另外Topeak在迴轉的感應方式提供兩種,
一種是將磁鐵透過束帶固定在區柄上,一種是直接吸在踏板螺絲後方。

附上小惡魔福利(? 這次測試路段是台17線台南段

夜間背光功能測試,基本上是非常清楚也夠亮,
背光的操作方式只有「關/開」兩段,打開後是恆亮的!
個人是認為背光不太耗電,一個半小時全程打開的狀況下,
電量從100%→92%,算是省電。

這天剛好有下點小雨,雨水對這顆碼表來說小Case,朋友說
基本上整顆浸在水裡操作都沒問題,我是沒有實驗。

騎乘完畢碼表的顯示資料
「時間/距離/均速/熱量/爬升海爬」
2.透過App Panobike+進行騎乘紀錄,碼表在藍芽連線模式下可
成為即時監控App紀錄動態(速度等基本資料)

使用「監控模式」下,需要將手機與「碼表」及「踏頻/速度」感應器
分別連結到手機上,若只連結碼表,App上會無法紀錄踏頻。
若之後要切回純碼表紀錄模式,也要先中斷手機與踏頻的連線碼表才
抓的到踏頻/速度感應器哦!
一個很重要的點,使用監控模式時,所有操作都是在手機APP上完成,
「開始」與「結束」都要點選APP,不能讓碼表先進入騎乘模式。
若先將碼表進入騎乘模式再點選APP中的開始記錄會個別紀錄哦!

完成騎乘的紀錄
其他比較 |
最近剛好有從台南騎到台東的紀錄,
正好使用Topeak Panocomp X和Garmin Forerunner 35做個紀錄比較,
Panocomp X僅透過碼表去紀錄,Forerunner 35則是使用GPS單車模式,
Forerunner 35途中皆關閉光感心率偵測,順便比較兩者熱量的計算。

比較發現兩者誤差很小,距離誤差1%以內,熱量計算上也差不多,
為有高度的部分差異比較大,Topeak Panocomp X是透過內建氣壓計
去計算海拔,Garmin FR35則是透過內部圖資計算,兩者有較顯著的差異。
整體來說差異不大,都在可接受範圍之中。
心率功能測試 |
Topeak Panocomp X本身支援藍芽傳輸協定,透過藍芽心跳帶可以讓碼表同步
紀錄騎乘時的心率狀態,除了使用Topeak原廠的藍芽心跳帶外,另外因為Garmin的光學式
心率GPS錶的心率廣播方式是透過ant+傳輸協定,Topeak Panocomp X本身僅支援藍芽傳輸,
所以就沒辦法透過Garmin的光學式手錶傳輸心率資料給碼表囉!
Panocomp X 碼表本身僅支援藍芽傳輸哦!

本次心率功能測試使用Topeak原廠藍芽心跳帶

透過碼表去抓取藍芽心跳帶的訊號非常迅速!沒遇到甚麼問題就成功連線!
不過一開始抓到訊號時無法顯示心跳帶的名稱,有些可惜。

進入碼表中的感應器選項可以清楚看到Topeak藍芽心跳帶已連線!

基本上連線到碼表上沒遇到甚麼問題,很順利!
接下來測試手機連心跳帶是否可行:

雖然有成功抓到心跳帶的訊號,但手機上卻一直無法正確抓到心跳訊號。
看改天有沒有機會使用ios系統去做測試囉!
手機同步及社群分享 |
模式1「純碼表紀錄」也是可以將騎乘資料透過藍芽傳輸至手機同步上App中,
傳輸的速度不慢!比Garmin FR35同步到手機快了些。

碼表與手機APP同步時的傳輸進度,同步時App不能離開畫面,
要不然會無法傳輸成功。
Topeak Panobike+ APP支援活動紀錄上傳Strava的功能

點選進入個別活動後可分享至Strava

可惜的是,因為在模式一純碼表紀錄模式下,碼表並無GPS記錄功能,
僅能夠在Strava上顯示紀錄時間。若要紀錄更多資訊,得透過模式二才會
顯示較完整的騎乘資訊(時間/平均速度/距離等)
關於Topeak Panobike+ APP的部分有個功能滿實用的,
當有需要規劃長途騎乘時,可使用「旅程」功能,搭配手機架架在龍頭
就能夠在騎乘時即時導航,也算一種方便的使用方式囉!

功能統整 |


目前台灣官方建議售價為$4,990(含踏頻速度感應器)
PC電腦家特價$3,980
現在剛好Topeak有在做活動,另外再送藍芽心跳帶
應該算是可接受的價格吧!
優點 | 缺點 |
1.操作簡單直覺 2.續航力強,且能邊騎邊充 3.可搭配Topeak支架整合於龍頭 4.自訂馬錶資訊顯示多元彈性 5.保固服務完整良好 | 1.不支援GPS紀錄 2.藍芽連線非建議機種較不穩定 3.社群功能有限(僅有Strav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