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教入門爬坡輪有哪些可以參考的呢?以及些輪組上的名詞求解惑~

各位車友好
首先謝謝您願意點進來看
如果方便的話
可否花一點點的時間幫我這個剛開始騎沒多久的嫩手解惑呢?

1.目前騎車的路線還蠻常爬山的,所以就有人推坑,喔~是推薦我要換爬坡輪,只是我一直都搞不清楚什麼才叫做爬坡輪.....什麼樣的爬坡輪才算是好的.....

2.隨看看輪組都是一萬起跳,有比較入門的爬坡輪可以參考的嗎?

3.有時候會看到一些叫跑X的輪組~跑7啦~跑零啦~這是爬坡輪嗎?感覺很像很厲害耶!當然價錢也很厲害.....

有好心的車友可以幫幫忙解惑的嗎?
非常感謝您看完~
2014-08-23 16:52 發佈
雷傑 wrote:
各位車友好首先謝謝您...(恕刪)


有人可以幫忙解惑嗎?
爬坡輪就是越輕越好
很多大廠都會設計可以讓爬坡效率好的輪組
個人經驗
雷傑 wrote:
各位車友好首先謝謝您...(恕刪)


找找bikefun的網站,
有幾篇對輪組的說明還蠻客觀的,
不會把某些輪組說得飛天遁地那麼神奇,
以前會想找全能輪組,
越了解越發現輪組是有功能性的差別,
全能輪組和專用輪組比弱項而顯得全能,
例如瞎貓和NU比平路的空力當然勝出,
和高框碳板比爬坡又勝出,
反過來看瞎貓爬坡比NU要拖平路空力又不如高碳板,
看你什麼角度去解讀。
個人覺得因為輪組有功能性的差別,
依騎乘目的需備多套不同的輪組,
遇到路況差異就用腳力補足,
例如NU跑平路需頻繁踩踏,
高碳板爬坡比較費力等等。

輕量是爬坡輪的特性之一,
過輕往往也代表鋼性不足,
又輕鋼性又強的輪組價格不斐,
例如Hyperon。

雷傑 wrote:
各位車友好首先謝謝您...(恕刪)
我用原廠輪組,3P,武嶺都上去~
一樣是不厭五分經典挑戰賽
同一部車,同樣的變速系統
用Dura Ace C24 輪組..與隨車來的XERO輪組
成績差不多..
沒覺得什麼阻礙..所以個人覺得爬坡輪組幫助不大..
但吸睛率一定高,敗家的好理由!!
先不分爬坡還是平路,我們先用簡單的物理:「力矩」這個觀點去看輪組(尤其是後輪)。

公路車的輪圈最常見的是 700 系列,也就是輪圈直徑 700mm(半徑 350mm),除了輪胎內徑增減造成整體直徑有小變化之外,基本上我們可以視 700 系列的力臂長度是相同的。

我們踩踏施力給後輪(為了簡化問題,鏈條以前的力就不計了 XDD),後輪會有那些力出現呢?

因為我的物理不太好,只能想到(有缺的還請版上神人補完 Orz):
1. 飛輪傳遞給花鼓的扭力
2. 花鼓傳遞給鋼絲的拉/扭力
3. 花鼓裡面的的軸承的摩擦力
4. 鋼絲傳遞給輪框的拉/扭力
5. 輪框/鋼絲/花鼓一同承受的載重(包含人/行李還有車子本身重量)
6. 輪框與輪胎之間的摩擦力/反作用力
7. 輪胎與地面的摩擦力/反作用力
8. 輪胎本身的韌/彈性(這可能還跟胎壓有點關係)

我想飛輪與花鼓之間的力量傳遞應該不太可能有減損,除非襯筒/內爪鉤已經變形或是有間隙了,所以問題 1. 可以跳過去 XDD

再來看 2. 花鼓傳遞力量這一點,其實是各家輪組、各門各派的重頭戲,鋼絲扣在花鼓上面的角度、編織方法,甚至於鋼絲是否為 J 形還是直拉,甚至輻條不用金屬改用複合材料,都會影響到力量的傳遞。雖然巨觀上我們可以把花鼓、鋼絲、輪框合成體視為剛體,但實際上只要是金屬就一定會有延展性/彈性,在瞬間大功率輸出的時候,多少會產生形變,如何去抑制大扭力造成的形變(尤其是爬坡、衝刺),就是各家絞盡腦汁鑽研的地方(這裡不討論全碟 XDD)。

高級的輪組,您可以在各家網站從照片上觀察後輪花鼓,您會發現越高級的輪組,花鼓與鋼絲的連結處是越強壯的,不會因為輕量化而讓連結處單薄,原因無他:抗變形、忠實傳遞力量。

3. 的部分則是軸承的摩擦力越小越好,但是要讓摩擦力減小就是要付出代價的:軸承等級是有分的,裡頭的滾珠圓度、軌道強度、油潤度及是否有密封等等,都是會反應成本的東西,甚至於看細一點,軸承之間的距離是否夠寬也是值得研究的地方(蓋:有些後花鼓軸承因為飛輪位置而被調整成偏心設計,如果大功率輸出時也許會發生偏擺而浪費一些力量)。

4. 鋼絲輕重/強度也是有等級之分,也是會反應在成本上面這個就不贅述。

5~8 比較屬於外部因素,所以姑且忽略不談 XDD

上面落落長囉嗦了一堆,您是否可以看出好的輪組主要賣點在那裡?對,就是花鼓和鋼絲編法,這兩個不論是平地向還是爬坡向都適用,但是平路爬坡真的都一樣嗎?

回到正題,為什麼輪組購買的時候還是會略分爬坡向或平地向呢?首先我個人認為的平地向是全線均低於 Cat 4 條件的公路(Strava.com 的算法是坡度 % 乘上距離 m,大於 8000 小於 16000 為 Cat 4,例如有一段 3% 上坡但只有 2km,那麼這就未達 Cat 4;同樣的 3% 如果連續 3km,那麼就符合 Cat 4 條件)。

一般而言,平地向就是:速度、速度、速度,沒有之一。扭力整體平均而言是沒有太大起伏的,這樣的取向,多數發展平地向競技輪組的公司,已朝向「流體力學」上面去解決,而不是在「減少動力損耗」上(相信是因為後者發展已臻極限,而前者換來的效益比後者高很多),這個產出的商品最著名的就是碳纖維板輪,也就是眾車友所講的平地競技用途。

那爬坡向呢?爬坡就是希望每個踩踏都是輕快省力的,所以除了動力傳遞要分毫不漏之外,更希望能在兼顧輪組強度下,輪框重量帶來的「力矩」達到最小(這點恰與平地向相反,平地向的板輪其實重量還是有的,力矩會比較大),而且輪框的運動不會有「相位延遲」(鋼絲是彈性體,大功率輸出的時候很有可能花鼓先轉但輪框產生極微小的延遲才動)。

爬坡過程力矩小可能踩幾百下還分不太出來,但如果踩上萬下或是數十公里的連續上下坡呢?這個輪框輕量化數百公克省下來的力氣可能就是最後成功的關鍵;另外高級廠輪研發的鋼絲特殊編法就是為了要消除花鼓與輪框轉動間相位延遲問題,這個相位延遲也是眾車友所說「重拖」的因素之一(這個因素與承載重量正比。高載重、高功率騎乘時,或是過坑洞不平路面,輪圈可能呈現非真圓,進而影響鋼絲張力而放大了相位延遲,所以著名大廠 Fulcrum 輪組雖限重 109kg 但卻有個但書:82kg 以上要經常注意輪組檢查,相信就是這個理由)。所以好的爬坡輪除了強調輕量化之外,也會特別強調鋼絲編法,使輪框能穩固真圓不偏擺,而這也是爬坡輪騎起來「硬」的原因之一。

以上回答了您第一個問題,什麼樣的爬坡輪才算是好的?簡言之,就是低框輕量化輪組,而且鋼絲編法能夠確實傳遞踩踏力量就是了。

第二個問題,前面有說了,輪組幾個關鍵零件,都是一分錢一分貨,另因為爬坡輪框輕量化,要能維持足夠強度也是各門各派獨家功夫,廠家就是靠這些專利在賣錢。其實「入門」輪組是沒在分爬坡平路的,就如同玩 WoW 穿藍/綠裝打怪練等般,只有高等級輪組您才需要去分爬坡或平地向。

跑 X 系列輪組被多數車友歸類為爬坡向,但您要拿來跑平地也行啊 XDD 依照 01 的精神,預算擠一擠就花下去買跑 0 吧!

雷傑 wrote:
各位車友好
首先謝謝您願意點進來看
如果方便的話
可否花一點點的時間幫我這個剛開始騎沒多久的嫩手解惑呢?
1.目前騎車的路線還蠻常爬山的,所以就有人推坑,喔~是推薦我要換爬坡輪,只是我一直都搞不清楚什麼才叫做爬坡輪.....什麼樣的爬坡輪才算是好的.....
2.隨看看輪組都是一萬起跳,有比較入門的爬坡輪可以參考的嗎?
3.有時候會看到一些叫跑X的輪組~跑7啦~跑零啦~這是爬坡輪嗎?感覺很像很厲害耶!當然價錢也很厲害.....
有好心的車友可以幫幫忙解惑的嗎?
非常感謝您看完~


雷傑 wrote:
各位車友好
首先謝謝您願意點進來看
如果方便的話
可否花一點點的時間幫我這個剛開始騎沒多久的嫩手解惑呢?

1.目前騎車的路線還蠻常爬山的,所以就有人推坑,喔~是推薦我要換爬坡輪,只是我一直都搞不清楚什麼才叫做爬坡輪.....什麼樣的爬坡輪才算是好的.....

2.隨看看輪組都是一萬起跳,有比較入門的爬坡輪可以參考的嗎?

3.有時候會看到一些叫跑X的輪組~跑7啦~跑零啦~這是爬坡輪嗎?感覺很像很厲害耶!當然價錢也很厲害.....

有好心的車友可以幫幫忙解惑的嗎?
非常感謝您看完~..(恕刪)


個人淺見,參考看看..

1.什麼叫爬坡輪-低框,高鋼性大部份都是爬坡輪,有上坡就有下坡,低框下坡相對比高框較穩.
2.&3. 如果要入門,其實只要是低框強壯耐用的鋁框都不錯用,不如從飛輪,迴轉速,心肺和體力分配著手對於爬坡會比較有效果,這些都強化後要在進階時換二,三萬的爬坡輪會比較有感覺..


El Guapo wrote:
先不分爬坡還是平路,...(恕刪)


感謝您認真的回文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