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花鼓36孔,輪圈24孔的編法

最近收到一台朋友的車子,花鼓是36孔的,不過鋼圈是24孔的,請問該如何編呢?用跳編嗎?會影響強度嗎?
2013-08-10 7:47 發佈

拾荒小行員 wrote:
最近收到一台朋友的車...(恕刪)


要跳12孔,看要你的輪子是什麼種類的

輪徑、有無碟煞、傳動

不過因為孔數差異較大,要編起來時鋼絲長度種類有該會有很多種

對邊輪者說比較麻蠻,建議還是買孔數與圈相應的配置

這樣編出的圈也比較穩
算體入到兩大U商怎麼賺錢了 INTEL:出新規;玩家砍掉重練 AMD:出新規CPU/MB先後不停地一直 [img]http://daqtvq.bay.l

拾荒小行員 wrote:
最近收到一台朋友的車...(恕刪)


花鼓耳的孔每編兩孔跳一孔即可,不會影響輪組強度,前提是你選的輪圈要能適用你的體重或使用方式。

所需的鋼絲長度只有傳動側和非傳動側兩種長度,和一般輪組相同。

我自己做的鋼絲長度計算機可適用花鼓和輪圈孔數不同的情況,不妨用用看。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318&t=3271084

從網路借張圖給你參考:(看傳動側的交叉編法即可)

原文:http://sheldonbrown.com/rinard/36-24.htm

如果要採用上圖中的那種編法,在我的計算機裡面的編法欄位,是要輸入這樣的數字:



另外一種編法是把上圖中向前的鋼絲(圖片中往逆時針方向傾斜的鋼絲)向左移一孔,這樣一來輸入的數字要改成這樣:(鋼絲的角度會改變)

感恩...大大的教導...又多上了一課,只是很好奇birdy原廠為什麼配36孔花鼓及24孔輪圈...

givemelightbike wrote:
如果要採用上圖中的那種編法,在我的計算機裡面的編法欄位,是要輸入這樣的數字:


G大,謝謝您提供的表,我手上剛好有一個36孔的花鼓要編成24孔的圈,我參考您的方法,用您的EXECL, 不過有些問題,我照你的方法計算後,角度是負的,這樣是對的嗎?
另一個問題,是兩邊(傳動,非傳動端)都這樣編,還是非傳動端可以用圖上的用直拉的也可以!
我的是用349的小圈!
請指導一下!

technics wrote:
G大,謝謝您提供的表,我手上剛好有一個36孔的花鼓要編成24孔的圈,我參考您的方法,用您的EXECL, 不過有些問題,我照你的方法計算後,角度是負的,這樣是對的嗎?
另一個問題,是兩邊(傳動,非傳動端)都這樣編,還是非傳動端可以用圖上的用直拉的也可以!
我的是用349的小圈!
請指導一下!


左下角"花鼓耳上兩支輻條間所夾的孔數"如果是3或4,就會像前面的範例照片那樣是2交叉的,你用的輪圈很小,所以用2交叉會計算出負的角度,表示鋼絲和花鼓徑向的角度小於直角,鋼絲會和花鼓耳干涉。

要改成1交叉的編法,將"花鼓耳上兩支輻條間所夾的孔數"改成0或1即可,兩種方式都試算看看,雖然鋼絲和花鼓徑向的角度越接近直角越好(但我的計算器是顯示相對切線方向的角度,所以是越接近0度越好,但不小於0),但這個原則不適用於小輪徑,反而選用鋼絲角度較大的那一種編法會較佳,如此一來鋼絲在花鼓耳附近彎折的程度比較小。

輸入0的編法是像這樣(只看單側花鼓耳,0表示不穿鋼絲):前-後-0-前-後-0-前-後-0...
輸入1的編法是像這樣(只看單側花鼓耳,0表示不穿鋼絲):前-0-後-前-0-後-前-0-後...
同樣走向的鋼絲(朝前或朝後)是間隔60度,在36孔的花鼓就是每3孔重複一次。

如果非傳動側要用放射狀編法,每支鋼絲要間隔30度,但36孔花鼓兩孔間隔是20度,所以不是很理想,要這樣編的話就參考前面範例的圖片即可,因為鋼絲排列不均等,全都用同一種長度會略有誤差,但影響不大。

givemelightbike wrote:
左下角"花鼓耳上兩支輻條間所夾的孔數"如果是3或4,就會像前面的範例照片那樣是2交叉的,你用的輪圈很小,所以用2交叉會計算出負的角度,表示鋼絲和花鼓徑向的角度小於直角,鋼絲會和花鼓耳干涉


g大,您的話讓我當機了5分鐘,不過我還是看懂了!
我把我的前後輪資料修正了,您幫我看一下這樣對不對
前輪我是直拉,corss 0 (16孔)
後輪是36孔花用24孔的圈來編,驅動端用1(corss1), 非驅動用直拉!
資料如下
前輪用150.8mm (16支)
後輪驅動150.4mm (12支)
後輪非驅動 146.7mm (12支)

您看這樣對嗎?



昨天我沒看得很仔細,再看一次你輸入的數據,發現花鼓孔數打錯了,你輸入24孔,所以會算出錯誤的結果。

我也忘了提出一個重要的概念,要用孔數不同的花鼓和輪圈做跳編,還需考慮左右孔位的錯位角度。

如果是一般的36孔花鼓,左耳和右耳的孔位會錯開10度(360/36),36孔輪圈上的孔位間隔同樣是10度,所以輪圈上的奇數孔和偶數孔分別穿左側和右側鋼絲,呈現"左-右-左-右"的交替方式。

若要將24孔輪圈編到36孔花鼓上,且要維持左右交替的鋼絲走向,則輪圈上最小的孔位間隔是15度,所以左右鋼絲的錯位角度是15度,其次是45度。但左右花鼓耳的錯位角度最小是10度,接下來依序是30、50、70度..。因為花鼓和輪圈沒辦法配出一樣的錯位角度,所以找不出適合的編法。

有的輪圈鑽孔沒有方向性,鋼絲向左或向右都可以,在這種輪圈上就可這麼編:左-右-右-左-左-右-右-左...,所以左右側的鋼絲就不需錯位,但是花鼓的孔位還是錯開10度,那要怎麼辦才好哩... 答案是兩邊用不同的跳編方式就可以變成沒有錯位的情況了,直接看圖片就瞭了:

傳動側的編法和照片中一樣,兩支交叉的鋼絲在花鼓耳上間隔100度(兩支鋼絲之間有4孔),而這兩支鋼絲在輪圈上則是穿到相鄰的兩孔,中間沒有留一孔。至於非傳動側的編法如紅線所示,兩支交叉的鋼絲在花鼓耳上間隔40度(兩支鋼絲之間有1孔),而這兩支鋼絲在輪圈的這一側則是中間夾2個孔位,是給傳動側鋼絲用的。兩支交叉鋼絲之間可留0,1,3,4,6,7孔,但不能是2或5孔,因為這樣間隔是60度或120度,剛好是下一對交叉鋼絲的位置(一側有6組交叉鋼絲,間隔60度)。

在我的excel計算器中左下角的編法欄位可以輸入兩支交叉鋼絲間的孔數,左右側必須分別是奇數和偶數才不會有錯位角度,用你的花鼓和輪圈數據,我找到的最佳組合就是照片中紅線畫出的那種編法,計算結果如下:


givemelightbike wrote:
如果非傳動側要用放射狀編法,每支鋼絲要間隔30度,但36孔花鼓兩孔間隔是20度,所以不是很理想,要這樣編的話就參考前面範例的圖片即可,因為鋼絲排列不均等,全都用同一種長度會略有誤差,但影響不大。


如果你用的輪圈是無方向性的鑽孔,那也可以在非傳動側用放射狀編法,像這樣:


雖然可以編得起來,但孔數較多的花鼓,對於鋼絲張力的承受能力會較低,36孔花鼓最好還是別用放射狀編法。
technics wrote:
g大,您的話讓我當機...(恕刪)

technics wrote:
我把我的前後輪資料修正了,您幫我看一下這樣對不對
前輪我是直拉,corss 0 (16孔)
後輪是36孔花用24孔的圈來編,驅動端用1(corss1), 非驅動用直拉!
資料如下
前輪用150.8mm (16支)


前輪的計算結果ok(前輪張力可輸入90~100kgf即可,但用2.0-1.8鋼絲時,張力對計算結果的影響不大),最適合的長度是151mm,150mm勉強可以,若要用鋁頭則最好選151mm的,偏短的鋼絲會增加鋁頭被拉斷的機會。

後輪的鋼絲長度我幫你算好了↑↑↑
我的習慣是,計算結果的小數部份若超過0.2~0.3mm的就進一位,例如非傳動側放射狀的計算結果是145.4mm(有扣掉鋼絲拉伸量),實際就用146mm的。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