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一下我原車的樣子
車架:Cr- Mo
平把,前變shimano alivio, 大盤shimano Acera, 42-32-22,後變速shimano STX, 飛輪7速。 V夾。
這是一台很多年前的登山車了,改彎把的目的很簡單,就是要讓手可以有很多地方擺而不是只有平把的那個位置。雖然我本身有裝羊角,但還是覺得希望能有更多的手部位置可以用。
首先:
1.平把要換成彎把:
這部分最簡單,我平把尺寸是25.4mm,但我要的彎把尺寸只有31.8mm,所以龍頭也被我一起換掉了。(前叉是1 1/8吋)
2.煞把:
換了彎把就要換煞變把或是你只想要用單純的彎把用煞把也行(當然此時變速就要另外想辦法),然而一般彎把使用的煞變把(有人也叫它甩把)的行程是跟V夾不一樣的,所以如果你夾器不換(就是依舊用V夾),理論上就是不能使用,要用的話要轉煞車行程轉換器。但是我個人就是煞變把加V夾的組合,V夾煞車皮的位置要比之前調整的更靠近輪匡,這樣煞變把煞車時才能夠煞到匡(因為行程的問題),但是這時煞車的感覺會跟以前平把的時候不一樣,總之裝了之後(煞變把對V夾)的感覺是以前煞車的那種線性改變了,但是是不是就不能使用呢? 以我個人來說可以用,只是手指的動作要更靈敏,但是這只是我剛裝騎1-2次的感覺,長期下來是否可以『安全的』使用,有賴其他人見證說明。
理論上彎把的煞車行程只能相容於C夾以及夾煞(或稱吊煞,中拉式煞車,canti-brake),如果你要使用碟煞,就必須買轉用的碟煞座。
使用吊煞的話要準備前止線器front cable hanger,夾器,Yoke cable,以及straddle cable carrier 或是triangles。這些東西很難買。好在tektro 這家公司都有在賣。(http://www.tektro.com/02products/accessories.php) 價格也很合理,所以還好。(車店方面應該都可以調的到貨)
有人或許想說這種canti-brake的制動力道是否可用,敝人我10幾年前曾用這種夾煞單車環島,去年也曾用這種夾煞車從武嶺下到花蓮,個人感覺是也許沒有V煞好,但比起C夾是好太多了,如果你用的又是好一點的煞車夾器與煞車皮,那力道我覺得OK(碟煞我沒用過無從比較)。
題外話:單車煞車我從來就不認為是要很有力,因為車煞住了,人也許飛出去了,習慣它才是重點,因為知道自己單車的煞車特性,所以會保持自己個人的適當時速以及知道什麼時候該慢下來。
夾器我買的是tektro 992AG(裡面就有附類似yoke cable的煞車線固定套,後來我才知道連這種東西都有尺寸的分別,要是尺寸不對,煞車也裝不上去,所以還是買straddle cable carrier 或是triangles比較好),煞車線從甩把裝到前止線器(我買的是1 1/8尺寸,固定在前叉上的款式)再穿過煞車線固定套(跟yoke cable連在一起)就完成固定。 到此canti-brake就組裝完成。
前止線器我也曾在網上問過何處購買,結果這產品真的是冷門,還好tektro 都有賣這些小東西。
但是----問題總在試驗之後才會發現:canti-brake不能裝在有裝前避震的車上,因為前避震的關係,所以這條煞車線的長度(止線器到夾器)在騎乘時長度無法固定,因為下坡時避震器壓縮,煞車線就相對的變長了,會感覺夾器夾不住,所以這樣的組合根本不能使用。解決方法只有換成碟煞,或是換裝硬式前叉才能解決。若是堅持要用前避震,只有用碟煞一途。否則就是用甩把跟V夾的組合。
後煞車也要有止線器,但是如果你的車架原本就沒有銲上止線座的話(現代的車子除非你是旅行車款式等,否則幾乎都不會有後止線座),最好是用碟煞,而這也是最方便的,因為現在的登山車碟煞都已經是主流了。但是如果你要裝canti-brake,一樣也可以向tektro購買轉接的後止線座。
這邊也一個考慮點就是是否可以安裝檔泥版,不過因為目前我沒裝,而且我也看過網上裝V夾的車也可以裝檔泥版,所以這點先暫擱著。
3.變速系統:
先說後變(因為整個變速系統除了變把之外我只有換飛輪) 因為一般登山車飛輪裝的是9速,後變速當然是對應9速,所以你換甩把的時候就要用9速甩把,這樣就可以不用更動到後面。但是現在10速甩把是主流,所以方式一是你可以把9速飛輪換掉換成10速飛輪,然後再換一個10速專用的公路車用後變速器(現在當然只有公路車用變速器才會有到10速),像我的XT 花鼓編的26吋框就裝上ultegra 12-25飛輪,只要再裝上10速專用後變速器就可以使用。
題內話:之前我不知道XT花鼓居然可以裝公路車用飛輪,因為我的甩把是10速的,還以為要用一個公路車專用的花鼓然後才能裝10速飛輪(因為登山車飛輪最多只有9速),爬文才知道原來shimano登山車花鼓也可以裝shimano 公路車飛輪。而且就算要用公路車花鼓編700C或650C框,700C的輪徑不管是V夾還是吊煞都夾不到,650C的沒嘗試過(有人說可以,有人質疑),不知道是不是有人用公路車花鼓編26吋登山車框就是了,不過問題既已解決,剩下的就留給後人做實驗。
有人連輪胎都從26吋換成650C甚至700C使用,這時煞車系統就一定要用碟煞才有辦法了。
4.變速調整:
上面提過我的後變速器是shimano STX,後飛輪是7速裝在XT花鼓上(有用上墊片),所以如先前所說。換裝上ultegra 12-25後飛輪之後應該要用10速後變才可以變速,但是奇怪的是我先試用ultegra 10速變把 配上STX後變的組合居然也可以變速,而且以我這個DIY的角度來看還十分精準。

再來我擔心10速鏈條無法使用在我的前大盤shimano Acera上,因為先前裝的是7-8速專用練條,我知道10速練條可以使用在9速飛輪上,但是10速用在7速上?所以我實驗性的把10速鏈條裝在我自己的7速用大盤上看看是否可以使用,居然是可以的,至少我覺得沒異音,變速都變的上去下來,不需要用蠻力等等。 老實說,我覺得真的太神奇了。

到目前為止前變與大盤沒有更換的念頭,因為前變甩把『聽說』無法使用登山車前變(而且我的ultegra前變把是2段,前變是三段),而公路車大盤裝在登山車上又有Q factor以及是否會打到後下叉的種種疑慮(有人真的裝上去了但是還要增減墊片),小弟沒有多餘的零件可以實驗,只怕買了之後是根本無法使用白浪費錢而已,所以我的解決方式就是使用無段式的bar end control shifter來解決目前前變的變速問題。
無段式,非定位式,就是所謂的friction方式是以前鋼管車比較常用,現在三鐵等bar end control shifter也大多是定位式的了,所以購買方面我只找到一種dia comp的選擇,但是變速方面也很ok 。因為騎乘時大多數是後面飛輪調整的次數多,而前大盤比較少一直頻繁的換檔,所以這樣的方式我覺得可以接受,後面可以很快的切到我想要的檔,而真正上下坡變動大時再切換前變即可。
另外,如果真的很想用彎把,又想用V夾,又擔心煞車的行程問題,可以試試tektro的這個:RL520 (http://www.tektro.com/02products/11rl.php),我是還沒買啦,不過看介紹似乎是可以使用在V夾上,但是變速方面可能就要用bar end control才可以,這還有一個好處是可以用前避震器,不過現在以現在碟煞通行的程度,我想這樣使用的人應該相當少見。
有很多人都覺得要用彎把還不如買公路車,其實我也有一台公路車,不過以台灣路面的環境,相信很多人都不是很滿意,我自己好幾次騎公路車從北宜海輪咖啡下到新店都覺得路面真的不是非常好,加上下坡速度快就更顛了,所以有前避震還是不錯的。至於換硬式前叉,相關文章很多,可以多看看。
個人建議:以目前登山車碟煞的流通程度,建議要改彎把的人用碟煞,煞變把要考慮好與前變、大盤、後變的搭配關係,再買9速還是10速的,後變可以沿用登山車26吋框加公路車飛輪+登山車後變或公路車後變速器(看你是幾速使用),另外要考慮到maximal capacity的問題)。前面大盤與前變就要考慮好怎麼跟煞變把融合使用,這部分我沒有經驗,因為我沒裝過,就請想換的人爬爬有換過的人文章吧。
以上改車的微薄資訊,提供給想下手的人參考。個人使用上是覺得bar end control 變速滿不錯的,固定在變把末端也不會影響手部握持,後變能有10速並且是定位的更增添行路間的順暢(雖然這樣就是一邊bar end 一邊煞變把變速),有前避震雖然吃掉一點踩踏力道,但是換來更舒服的路面回饋,對長途、不趕路的使用效果很好,最重要的彎把,我自己可以有5種手部抓握的姿勢可供轉換,令我十分滿意。 另外要注意的是,如果你的車架已經有點大,那麼這樣改起來(如果還有可能會換成硬前叉的話)的確會變的更趴,手必須更往前握一點,這點倒是需要注意,最好是這個車架對你小了一點再改會比較好一點。副煞的使用我沒有經驗,如果說你擔心,或許可以安裝,反正也沒有什麼不好。
圖片…..目前手邊沒有數位相機,短期無法上圖,說聲抱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