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都是看到個別的分享
不知有沒有大大都騎過,可以分享一下差別?
我自己的狀況:
身高167cm,目前騎美利達500-V的16吋
想再買一台折疊車,目的
1. 老婆也可以騎(她158cm)
2. 自己可以放在車子中,有人約騎隨時可以上場
3. 偶而回南部,想跟人家去騎,例如:上關仔嶺,又不想帶登山車
所以鎖定了這幾台,應該都可以勝任的
價位也是相近:從21600元到24900元
(我知道Dahon P24可能沒車,不過我不急,還可以等)
腳力可!
參加桃園的藝文廣場週四夜騎,可以不落地上國寶廟
上虎頭山運動公園也可以不落地上去
有大大可以給一些建議嗎?
找了一段時間,發現一個資料蠻不錯的

是一個叫做「影麻吉」的blog
內容摘取部分為:
我們以最輕檔為爬坡最有力來說,腳採一圈,T3轉(30/26)1.153圈,T2轉(34/30)1.133圈,P24轉(33.58/32)1.049圈,所以以相同踩踏力道騎車,感覺會比較 省力的排名就是Mu P24 > KHS T2 > KHS T3
以衝刺為例, 腳採大盤一圈,輪子轉動越多圈者,越耗力但也越高速!我們以最重檔為最高速來說,腳採一圈,T3轉(52/11)4.727圈,T2轉(50/11)4.545圈,P24轉(61/11)5.545圈,所以以相同迴轉速來騎乘,感覺會 跑得比較快的排名就是Mu P24 > KHS T3 > KHS T2。
大盤 | 飛輪 | |
KHS T3 | 52/42/30 | 11-26 |
KHS T2 | 50/34 | 11-30 |
DAHON Mu P24 | 61/46/33 | 11-32 |
原文連結
solidsnake wrote:
這麼看來,是P24樂...(恕刪)
不是


這只告訴你,車子性能,的確P24的齒比比較廣!
但是騎車省力的要訣並不在此限喔!

還有輪胎的磨擦力、配速、花鼓的順暢度、地心引力、
齒盤的綿密性、慣性等等。
爬山維持某一個速度與力量,比死打在最輕檔省力喔!
記得越省力,也就是越慢。
所以當你騎同一段路,輕齒比騎得慢也代表高轉速。
高轉速達到某一個程度,你的心肺指數也會標高,心臟負荷過大、呼吸就會過喘。
但是較高的踩踏力量,腳步的碳酸累積值超過某個程度就會告訴你好酸....受不了該停下來休息了,
且過度運用腳力,你的膝蓋受傷是後續引發問題的關鍵喔!
所以一般的騎車運動,配合自己的心肺機能和活動量,才能達到最佳健身的效果(而非傷身)。
所以你會看到市面上有些車錶產品還有包含心肺功能的計算,以達到最佳踩踏效率。
最後一句最重要!車的力量,來自人的力量(而非只是單純腳力)。
影麻吉 Image - 攝影對我來說,只是想留住那份感動。
http://gaujei.blogspot.tw/
是說從最輕檔到會重檔,檔檔上升,不會很大的落差。
綿密又廣是內變的好處呀~~
我用到61T的機會只有在下坡時,這樣腳不會踩空!
我女友是不管,反正他也不懂什麼鍊條偏斜,什麼重複齒比。
只要告訴他轉把哪一邊轉起來會讓腳採起來輕鬆,也不會很費力換檔位,更不需要什麼上坡前換檔技巧......
她在平地只要用內變三速(飛輪固定在中間齒盤)來當作是騎乘3檔位就很夠!
P24不需把他當作是前後盤的車來看!論而言之,他是24速"單盤"車!
我目前的部落格多了KHS F20-T2個人騎乘心得,有空可以參考看看!
過一陣子朋友會入手SP16水貨,到時候借來騎,再來寫感想。
美利達的車,一直沒有機會騎,雖然出貨時就看到在店家那邊。
不過看看車子的整體外觀,個人是覺得沒有K牌和D牌的有質感(以價格相近的來說)。
如果沒有各人喜好與特殊偏好,其實每一台車都有優缺點。
如果說升級可以滿足自己的需求,那就是在車車方面說沒有什麼是錢辦不到的啦~~
影麻吉 Image - 攝影對我來說,只是想留住那份感動。
http://gaujei.blogspot.tw/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