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婆騎的是22吋的雜牌自行車,別人送的,有變速系統,但是只要一變速,鍊條就會掉下來,所以索性不變速,一檔到底,即便如此,速度還是比KHS F300快,省力,舒服
最近常騎的路線是,從樹林城林橋旁的自行車引道開始騎,一路騎到八里左岸,有時候會騎到十三行博物館。
來回大約50公里(沒仔細算),耗時大約5小時多。目前家裡這兩台腳踏車,一台速度慢,一台常常落鏈,再加上我想要騎更遠一點,像是從樹林騎到基隆,騎到金山,騎到九份,來回大約100公里,耗時大約10小時這種路程。所以,我接下來要買的自行車,以電動輔助自行車為主。
別人買房子看的是捷運/學區/菜市場/生活機能/影城....我喜歡的房子是旁邊就要有自行車道
不大喜歡騎自行車在一般道路上行駛,總覺得危險,希望自行車一出自家社區,沒多久就可以直上自行車專用道。
最近我買車的習慣是,外觀先決,車子的外貌佔80%,車子只要我覺得醜,我就不會考慮。
另要內建頭尾燈,我實在懶得每次出門都要整備兩台自行車的頭/尾燈,煩。
目前鎖定電動輔助自行車,我在網路看了好幾天
我心中的美車,這一台vanmoof S3 ,9萬台幣,來自荷蘭

覺得美的原因
1. Less is More. 呈現極簡的美感
2. 線能藏的就藏,能少的就不多
3. 頭燈/尾燈與車身整合,電池採內製式。
4. 內建防盜設備,會自己叫會自己鎖,還內建Apple Airtag。iPhone打開可以直接"尋找我的vanmoof"。
缺點
1. 電池不可拆下獨立充電
2. 貴,但這不是他的缺點,是我的缺點。(我買不起特斯拉,不是特斯拉的錯)
另一台我覺得美的車,BESV CF1

覺得美的原因
1. 同樣Less is More. 呈現極簡的美感
2. 線能藏的就藏,能少的就不多
3. 頭燈與車身整合,電池採內製式。手把/坐墊有質感。有剎車燈。
4. 內建防盜設備。大鎖隱藏於坐管內(28吋的)
缺點
1. 蠻大台,無法摺疊
2. 稍貴,48000。
我心中的醜車
大多數網路上在賣的我都嫌醜,在這邊隨便貼幾張照片示意一下


覺得醜的原因
1. More is More. 呈現不知所云的美感
2. 線能不藏就不藏,能外露就外露。東南亞移工STYLE。
3. 頭燈/尾燈不與車身整合。外觀設計很明顯不用心,不以追求美為目標。
4. 電池一定讓你一看就知道在哪裡,難道一定要背個大尿袋別人才知道你騎的是電動車?
最後,考量荷包和自己能承受的情況下,我下手的是這一台 SEBIC 電動小火箭

我選上這台的原因
1. 台灣製造。但無格閃電標章,售價25800. (據說2022之後出貨的才有)
2. 外型我可以接受,還算簡潔
3. 頭燈/尾燈 整合在車身裡面
4. 電池內置於車身內,要細看才知道這是電動車
5. 屬一秒摺疊電動車,這台車跟另外一台一秒折疊車,iMiro,我考慮了好一陣子,iMiro我也是喜歡。
iMiro SIVRAC也是台灣人做的,不過好像是美國的設計公司,華裔的樣子,隨便。

iMiro的頭燈雖然沒有內建,但是iMiro的尾燈,真是銷魂阿~~~
我是住社區電梯大樓,我住的樓層比較高,社區樓梯間,停車場都不能隨意放置腳踏車,所有鄰居的腳踏車都是放在自己家裡。所以大家要去騎自行車都會坐電梯,我有時候會遇到鄰居剛好要去騎公路車,公路車爆大台,輪子可能28吋,要立著才進得去電梯裡,且其它人只能等下一台電梯了。
我不選輪胎太大的自行車,主要就是考量會常常坐電梯,所以輪子20吋就差不多了 (不喜歡輪子太小,這是KHS F300帶給我的陰影),再加上SEBIC這台,可以一秒折疊,也就是說,進電梯前先摺一下,推進電梯,等出電梯之後,一秒恢復,這樣比較不會影響鄰居一起坐電梯。
這是秒摺示意圖

買了SEBIC這台,還缺一台電動自行車,目前我看上另外一台,也下訂了,但是這台在大陸組裝,大約要9月才會運到台灣,我是買客訂車,在工廠直接改好。
這台叫FTN T20 ,不能摺疊。有前後方向燈,有剎車燈。理論上可以載人(實際上違法)。
雖不能摺疊,但是前輪快拆,真的有需要就拆前輪。續航力可達100公里,基本上已經可以小取代機車了。售價42900(出廠落地改價格)
雖然前後燈都不是內置式的,但是整台車的感覺合我胃口,電池也是藏於車身中 (我最在意這點),電池可取下獨立充電。


目前這兩台車我都還沒到手,SEBIC聽賣家說,本周末會寄給我,到時候我再補上開箱心得
另一台FTN T20 至少還要等1個月-1.5個月才會到手.
MORE PICS OF FTN T20





AND 有可能是FTN未來的車型 (不確定)


備註: 以上照片來源,賣家/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