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週以來,計畫購入一部或兩部的腳踏車
想著若是到日月潭/清境/阿里山/花蓮/台東/中南部縣市時可以增加一些行的方便性。
唯考慮攜帶的方便性,一直在小摺與小徑間拉鋸
預算不多,一部最多兩萬
小徑,主要考量車身強度比小摺安全些,較不需擔心車身折斷問題,考慮的車款有:
2019 GIANT IDIOM1 18速,$14,800,問到的每個店家都是這價格再送一成配件,估計就是手套車燈車帽之類的
小摺,圖的是可在摺疊厚塞進車內,不用考慮外掛車架攜帶的問題,考慮的車款有:
2019 KHS F20-T3F 451 30速,店家說可以不到 20,000
2019 KHS F20-JJ 16速,店家可給 12,000 以下的優惠
至於 GIANT 的 Halfway,考慮的僅 7速的限制,也避免因齒輪比不夠應付一些基本的緩坡,暫時沒考慮在內
Note:
朋友一直推 GIANT,說是用料比 KHS 好,自己現在各有一台 GIANT 27速與 KHS 24速的登山車,還有一台Giant 27速平把都市通勤車。
事實上自己也覺得 GIANT 的變速系統在使用上相對 KHS 這一台順很多,不過其價格也是倍數的差距就是了。
因為沒幾次小摺或小徑的體驗,煩請版上有經驗的騎友們能不吝於給意見與建議,先謝謝了。
後來是買了一台 T3F 與一台 JJ
主要是女王控制預算下能買的標的物
因為,原本自己想買的是 SpeedOne 或 Performer 的鋼管車,女王聽到價格後馬上打槍。。。
至於 GIANT vs KHS,則是在大盤部份 Giant 的摺疊車只有單片齒盤,
個人以為這會影響丘陵地形高低起伏的騎乘樂趣,所以這次就不買 GIANT 了
決定 KHS 後,本已經決定兩台都 T3F,無奈女王看了T3F與JJ後一直覺得兩台是"一樣"的車
任憑如何我強調兩台車部件不同,她都回應我一句"我要便宜的那一台就好"
弄到後來我也差不多被說服說: 好吧,乾脆就兩台JJ吧,反正一起騎車時,就純粹兜風而已
不過在訂車的霎那腦袋進水,有個聲音提醒自己各訂一台,為的是讓女王自己體驗這兩款車的差異
後來,車是帶回家了,結果讓女王體驗沒五分鐘,她喜歡JJ的騎乘感覺。。。還冒出一句:T3F不好騎。。。
這。。。我賺到了
後記:
在摺疊與小徑的取捨間,很慶幸自己最終選擇的是摺疊,因為會用來載腳踏車出遊的車基本上會是四代 Forester XT,這台車畢竟只是一台小型 SUV,行李箱空間在後座椅不傾倒的情形下仍無法塞入兩台摺疊的KHS(或許我還沒試出好的擺放方式吧),目前只能做到倒放一邊後座才塞的進。如果買小徑的話就必須後座全倒且必須橫放了。
這兩天騎乘下來,雖然只騎個三四公里。
T3F與JJ的騎乘感差異不大。因為只是兜風,JJ就夠了。
特別是T3F的坐墊較窄一些,這部分倒是讓女王覺得不舒服
我自己輪流試了各一次後也覺得JJ的坐墊坐起來還是舒服些
真心覺得若真能重來一次,選購兩台 JJ 即可
至於T3F所強調的"後吸震器:Power Tools「不回彈」精心設計",說真的我的屁股真沒感覺到有比JJ的吸震處理好到哪裡
嚴格來說就是 - - 完全沒感覺差異。感覺只是視覺上的效果 - 裝飾用的,況且 JJ 摺疊起來後還比 T3F 摺疊後更小一些。
T3F就好在收摺後有磁鐵可吸住,不像JJ得用個帶子束起來。。。
JJ Ch wrote:
我家剛好是一台JJ 我弟說算好騎
是跟我家另外一台是2-3倍價錢的小折來比
Cp值真的高 你女王其實挑對了
好的變速只差在傳輸效率 踩踏回饋比較直接
但你純兜風其實感受不出太大差異...(恕刪)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