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跑車盛行,F20 R的討論也多
所以想趁機老實講一下個人觀點
那就是小徑車如果都已經用到9速飛輪
其實可以根本不必太CARE齒比棉不綿密
因為齒比疏密會隨著輪徑等比縮放啊
像700C幹麻要發展到用十速密齒??
因為他輪子大,只要後飛輪換檔跳個兩齒,每踩一下前進的距離就會改變很多
腳感的輕重就是取決於這個"踩一圈移動多少距離"
700*40c 飛輪變兩齒,和20"406飛輪變兩齒的頓挫感不可同日而語
小輪徑先天就齒比較大車綿密
卻老是有人沉迷於700C怎樣,小輪車也該怎樣的迷思裡
沒錯
700C是有10速密齒,所以小輪竟也該用9速密齒才能保有RB的靈魂??
嗯,方向錯誤
小輪徑本身就密了,再配上9速密齒也只是密上加密,但有需要那麼密嗎??
換算看看就知道
<topeak碼表資訊>700*40c 輪徑2224,標準盤最重齒比是53:11
平地曲柄踩一圈,不計慣性可前進約10716mm
假如換一檔升兩齒,變成53:13,移動距離則變成9067
差距是1649mm,馬上就能感覺變輕了
也因為輕重差距太大,
所以700c跑車設計前面幾片都是一檔升降一齒,換一檔差約893mm,要再密也沒了
(因為沒有差0.5齒這種東西)
來看看20'406裝1.35跑車胎是如何
KHS官方資訊T3輪徑為1450
愛拿小車根700C比的,所以假設一樣配標準盤,最重也是53:11,曲柄一圈輪子可移動6986mm
就算一檔換兩齒53:13,移動距離也才縮短1075mm而已,
和700C升降一齒差893mm的輕重感根本就所差無幾
這樣換檔還會太輕或過重??那人家700C怎辦??他們已經沒辦法再縮了耶
如何??
小輪徑齒比先天就比700C密了快一半
為啥還硬要裝跟700C一樣的密齒飛輪??
有必要搞到比RB密一倍才叫有RB的靈魂嗎??
其實一切萬惡的淵藪根本就是輪徑啊
輪徑一縮小
齒比也跟著變密了
不是把RB所有套件裝上小輪徑車,就把它和RB相提並論、不怎樣就沒有靈魂啊XD
何況要講靈魂,700c RB的靈魂無非是速度、慣性、重量
光把跑車套件原封不動的移植到小折車上
這三個靈魂我看不死也半殘了,因為就是被"小輪徑"或"摺疊機構"給打殘了 =_=
除非刻意去彌補(花很多很多的錢),不然兩種車就只是騎乘屬性雷同而已
這也是為啥很多人騎了小跑車一陣子最後還是會換或加購一台700C
因為700C的RB靈魂,只有跨上700C才容易找得到
小跑車??
就是小跑車啊,它有700C沒有的便利,但也請不要老是鑽啥RB不RB的牛角尖
要嘛先是把齒比弄到和RB一樣重才對啊,
而不是去龜毛在棉不綿密這種地方,小車原本就很棉了你是還要多棉??
講完了,開店去
陷入齒比迷思的不就是我嗎.........
不過這一切都是冤枉阿.......淡水段的河濱,逆風總是伴隨著我
風忽大忽小的,偏偏我又是迴轉速偏執狂?!(除非爬坡,不然我都固定迴轉速)
這時候只有過密的齒比才能滿足我的需求

小聲的說,而且我騎大車沒辦法跟壯哥一樣使用標準大盤,飛輪,那我換成小車用標準大盤,飛輪來安慰自己總該可以了

田宮四驅車的愛好者可入內一看
老小孩哩哩雜雜的玩趣日誌
http://old-chi.blogs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