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3 買來三週,平常都騎堤防,只有一次騎比較遠到八里、淡水去,今天想說來爬一下山路,看看腿力在這兩個星期有無長進一些....
早上因公司加班,11點回家後從家裏出發,從三重上重陽橋,走大佳段單車道到內湖去,經過美麗華,拿了一份地圖,就找通往劍南路的入口,順著山道才過了兩、三個彎,發現好喘....這時才發現原來經過這兩週騎乘,還是超級肉腳一隻,整段劍南路我分了三次,每次休息五分鐘,喝個水才爬上去,覺得兩隻腳快留在馬路上了。上到最高點一路滑下來,真的很爽。之後就從至善路往明德樂園去,看看能爬到什麼地方,這一小段緩坡也休息了兩次,才爬到明德樂園的門口,就很累了,想說今天大概就這樣為止,14:00回到三重的家,今天總騎乘公里數才33公里,卻比上次騎的65公里還累。
因是才剛入門,什麼迴轉數還搞不太清楚自己要怎麼練,也沒有買可測迴轉數的碼表,目前迴轉數多少也不知,總覺得我上坡的姿勢一定有不對的地方,無法持久。還有想請問一個問題,下坡是不是應該要放高速檔踩踏,還是任其滑行就好,如果只是為了保持迴轉數空踩,一方面要保持姿勢,又要在高速下注意路況,感覺有點危險說。
encorewon wrote:
T3 買來三週,平常...(恕刪)
哈~
恭喜加入山道的行列.
劍南路小弟二四的晚上,都會順道去騎一下.
騎山路可是會上癮的.
而且騎一次山路,大概是平路輕鬆騎運動量的10倍吧.
騎久了,你就不會想要騎普通的自行車道了.
況且...說實在的,現在的自行車道只能算是綜合休閒道.
因為一到假日,除了自行車塞車以外,上面還有慢跑選手.直排輪選手,散步養生組選手,溜狗組,蛇行單車小選手.
山道的話,最起碼不會遇到這些...
若是覺得劍南路還不過癮的話,建議可以往下個路口走,騎中社路.
就過了劍南路那個橋以後,往至善路的方向.左手邊是釣蝦場,右手邊是橋,過了橋左邊會有個餐廳.
一路騎上去,就是難度稍微高一點的中社路.
勇腳級的大概20分鐘內可以騎完.
一般來說大概半個多小時就可以騎上頂.滑下山大概不用五分鐘...
接下來是單車族必遊之地--->風櫃嘴.

一樣是至善路過了中社路那座橋以後,往上騎,見楓林橋右轉上山.
騎到頂,就是風櫃嘴了.(建議早上就結束,下午可是會塞車的...-->腳踏車..)

最近騎車可能要多帶一件外套,今天早上上去風櫃嘴,超冷的...
小弟每週二四晚上八點都會在故宮前面的停車場集合.八點半出發騎中社社區.
有興趣的話,一起來吧~
騎+牽完巴拉卡+助航站之後,感覺山路果然是另外一個世界阿,腳力還要多練練才行。 =.="
回到正題,迴轉速的用意在於,用輕檔快踩取代重檔慢踩,可以讓騎車的人支撐的比較久。
平路跟上坡的時候有需要注意,但是在下坡的時候,就不用在意了。
下坡時,除非是安全的長緩坡想要加速,或者是選手比賽要拼速度的,
否則就別再踩踏板了,專心控制車子和煞車的狀況就好。
如果還需要加速,我都會先輕輕的踩一圈,測試一下這是不是適合的檔位。
因為若用到太輕的檔位就直接踩下去,可能會踩空失去平衡而摔車,
所以要先把合適的檔位調出來後,再開始加速。
等騎久了,對於怎樣的速度大概要配怎樣的檔位,就會比較有感覺了。
想拉速度用稍重的檔位,結果大腿沒多久就酸到沒力踩。
想拉速度用輕檔位,提高迴轉速去踩,踩的越快也越喘,結果爆心跳喘到下馬休息。
重檔位大腿容易酸,依坡度情況適當的放輕檔位,覺得大腿有點酸就放輕一檔,
不要過度出力可以讓肌肉撐的更久。
檔位放輕後,雖然速度會變慢,依然還是保持原本的踩踏頻率,不要因為慢而拼命踩快,
這樣比較不會喘到爆心跳。
練久了,同樣的坡度自然會發現可以用比以前重的檔位而不會酸,踩的比以前快而不容易喘。
這就是心肺跟肌力都進步了。
昨天順利的爬上北新庄的初級路線,該降檔就降檔,覺得喘就放慢速度,不去硬拼速度。
這次就沒有爆心跳或腿力不支的問題。
有的坡陡到用到最輕的檔位,踩的速度已經慢到不能在慢,這時就只能靠意志力硬撐了。
------------------------------------------------------------------------------------------------------
下坡基本上腳穩穩的踩住踏板穩定重心就好,不用去踩踏板。
遇到速度降低的緩坡,如果想在踏個幾圈加速一下,先看一下碼表時速,
如果你平常用最重的檔位,只能加速踩到36km/h,那先等滑行速度降到30km/h再踩。
如果滑行時速還有40km/h你就踩下去只會踩空,這樣會很危險。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