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人的 4+4 ,part2---再進化

全家人一起騎車出遊,是件幸福的事
尤其是帶兩個小蘿蔔頭
若能自已騎車,何止是幸福,輕鬆太多了
所以要趁早實行
要達成這個計畫,首選的車種就非12吋車莫屬了
雖然它不會是最小、最好收納的車
但因它用的零件都是一般常見的
還有就是車子普遍不貴,
騎太好的車出遊,光為車子的安全掛心
玩得也難盡興
這也就是12吋勝出的原因
尋覓多時,計劃的12吋家族正式成軍
現在一家人出遊所需要的四台車算是到齊
從弟弟的車先出場
捷安特 嘟嘟龍
一家人的 4+4 ,part2---再進化

這車原是姊姊的練習車,在計劃還沒形成前就存在
無奈,還沒學會騎,人已大到不好騎了
也好,剛好計劃成型
就提早讓弟弟接觸,快些起步,看能否早些加大活動範圍
沒大的改裝,只是將龍頭、座管改快拆
另個原因也是這種童車,也少有改裝部品
同時,它用的是打氣胎
不是泡棉的玩具胎,輪胎也就不必做更改
一家人的 4+4 ,part2---再進化

這是姊姊的車
Ritter
一家人的 4+4 ,part2---再進化

最先是為了買來測試12吋車的可能性的
就先改成這樣測試,
大盤( 48t->40 ; 152->165)
飛輪(16t->9t)
還不錯,可達淑女車的效果
這是當初所希望有的性能
適合閒逛、代步用
一家人的 4+4 ,part2---再進化

由於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帶練習車外出練習
才發現練習車已是太小了,就同我們騎童車一般
身手無法施展,
就將它設定給姊姊騎

原本想說改立管與曲柄應該夠了
第一次試騎。
嗯…沒想像中簡單

想說將曲柄由165改152應該是可以的
沒想還到是有些長,
但我所知的、和所有的
好像152是最短的

結果卻又是如此好運
發現這個…140 48t
一家人的 4+4 ,part2---再進化

一家人的 4+4 ,part2---再進化

當然就它了
然而48t大盤配9t飛輪
顯然不是6歲能踩得動的
重編後輪工程大了點
就先找個舊後輪,加個16t飛輪給換上
暫時先頂著用,確定後再換個品相好點的
一家人的 4+4 ,part2---再進化

另一個問題是大人用的剎把太大
用得有點勉強
換成童車用的剎把改成這樣
一家人的 4+4 ,part2---再進化

結果後輪還是有問題
剎車太重,壓不下去!?
試了一個解決方式
將彈簧拿掉
一家人的 4+4 ,part2---再進化

一家人的 4+4 ,part2---再進化
哈哈,剎得住了,且不影響剎把的回彈。



這神奇的140 48t大盤來自何處呢?
就從這車上拆下來的
三折車
一家人的 4+4 ,part2---再進化
原本還以為是152長的
長知識了,原來還有140長的
原車主照顧的不是很好
座椅、後輪軸沒鎖好
前後輪胎紋不一樣
且後輪裝反了
反正這車不好找,問題又可解決,就不計較了

這車結構我覺得不錯
雖是三折車,但滿結實的
零件用料還不錯
可調長度的長立管、鋁前剎夾、很夠意思的50公分長座管
一家人的 4+4 ,part2---再進化
這可能就是車子重的原因

因此車子並不需做太大的更動
主要是改
大盤(48t->38t,140->165)
飛輪(16t->9t)
一家人的 4+4 ,part2---再進化
一家人的 4+4 ,part2---再進化

另外這車還是有個問題
重心太集中在後面
騎車姿勢可能要調趴一點騎
會較穩定


最後是媽媽的車
城市寶貝
一家人的 4+4 ,part2---再進化
這車整體而言
我也算滿意,不改就不錯騎了
原廠裝的是44t大盤 + 12t飛輪
速度本就不慢
但還是會想找組170 48t的大盤給換掉
31.6的座管,滿夠力的
只是剛好有一隻34的,
拆掉座管內膠環
內徑剛好合適
但需稍做修整才可換上

一家人的 4+4 ,part2---再進化

一家人的 4+4 ,part2---再進化



出去玩了,通通給它塞進去
一家人的 4+4 ,part2---再進化

來個全家福大合照
一家人的 4+4 ,part2---再進化





最後
還是忍不住,給它再改一下
一家人的 4+4 ,part2---再進化
改直把,有點戰鬥氣息




2010-10-20 1:00 發佈
文章關鍵字 part2---
不需要華麗高貴的名車,但求家庭美滿和諧.不過護具也很重要喔!
讚賞愛家的男人.
有全家出遊騎車的心開始去計畫實踐真的很棒奉上5分
當初我也費盡腦力,從小女兒11x公分的身高開始去著手計畫,我配的是2台8吋胎的Mobiky與2台16吋胎的小布
全家騎乘在田野之間時的愉悅真是棒
祝福樓主全家


謝謝讚賞與加分
就如這個標題,騎車跟家庭要如何兼顧呢?
我選擇把他們通通拉進來
滿足自已期待外,我也相信
單車可以帶給他們快樂

回想小時因單車受到不少傷害
最嚴重的意外是在越野車流行的年代
摔到手臂骨折變形
卻似乎沒有減損到對單車喜愛
單車它就是有這樣的魔力
就是這種魔力
讓我開始嚐到速度快感
讓我不需父母的帶領
就能開始我的探險
而且不是局限在家門附近
放大了視野
就算是現在,這樣魔力依然存在
也是這樣的感動,又開始喜歡騎車
多少開車到不了、走路不會去的美景
就這樣映入眼簾
更重要的,可以帶來健康
有多少東西可以如單車有這樣多重效果
多騎車是對的


最近對又車子做了一些更動
多了一些騎車心得
我想多數人一看到12吋車的第一印象
大概就會聯想到童車吧
一種窄小、難騎
踩得很快、跑得很慢
就是小朋友的車
大致是這樣也沒錯
多數的車確實是童車設定為多
但就如公路車在做fitting一般
透過更換不同的部件
可適用的範圍也是不小
雖不脫童車印象,騎乘還是可以很舒適
也不會很慢,再說也不需要很快
簡單的說就是還滿實用的

介紹一下座艙大小
上管分別為
HASA F2 53cm


12吋三折車的上管57cm,居然比16吋hasa長4cm
我166感覺還有些偏大,不輸20吋dahon


城市寶貝47cm


Ritter 42cm


新成員Ritter Black


原大角度立管未改,剛好是我可騎的極限。

大角度立管


換裝前後比一比




細軸踏板改快拆板




不推這種外胎,聲音大,顆粒感明顯,而且好像易磨損

另外請留意一下後叉的拉鏈器
這類水平後叉,若少了拉鏈器
車輪很容易歪斜跑掉,建議要裝

車把再切短,不會碰座椅


拆車品,48t登山車大盤拆下的尺片,什麼作用呢?




沒作用,剩48t單盤,變身為...


持續改善中…

LMC0731 wrote:
有全家出遊騎車的心開...(恕刪)


爸爸開好車..
全家也都騎好車..
真是令人羨慕啊
整備許久的車,總不能老是只騎河濱公園
有違4+4的初衷
看到有人分享絕美的日月潭遊記
所以就來個中部二日遊
考量到弟弟無法專心騎車
先來個4+3遊中部
第一站是到月眉糖廠"吃冰"
地方很大,好像很適合騎車,
但天氣不是很好,陰天且風很大
稍停一下沒有留下紀錄

這是第二站,山線泰安火車站
離糖廠不遠,有些老房子
與南庄的老房子有點像
景點主要是在山線泰安火車站附近
範圍不是很大,一下就騎了一圈




東豐鐵馬道
到此試一下小車的能力
有點小累,但還能勝任


第二天來到日月潭
光是在遊客中心附近浪費一個多鐘頭
許多步道都在施工,不適合小朋友騎車


月潭自行車道/步道
什麼叫柳暗花明又一村,來這你就能體會了

這是命運的交叉口,可惜我們選錯了
更慘的是我們將車停在山洞入口前,
過山洞後還是個大下坡
其實可直接開車至月牙彎
有帶小朋友的請往右邊月牙彎,兩邊最後會會合








風景美吧!
美的事物總是有很大力量
回家後的兩天
神奇的事發生了
姊姊居然學會騎車了
不需再用輔助輪
這又是另外一個故事
現在又要忙著改車了
因為姊姊會騎車了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