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IKE FRIDAY」相信大家都已經對它非常熟悉了
但這次要發表的是大家比較陌生的AIR車系,翻翻過去01的記錄裡…印象中大概只有二台

因為這次考慮的車種相對來說都比較少人發表過
所以去年(2009年)一整年裡花了不少時間在做選車上的比較(其實是自已的動作慢啦)
最後決定入手AF 主要考量的還是我用車的習慣:
「通勤和短程運動」、尤其是:「能把車放在後車箱,隨時一攤就可以走」
因此…要可折或可拆…非常重要,
在「收折」方面相較於原有的birdy、Brompton 等,AF 應該叫拆折車
因為如果想把整台AF 都塞到後車箱裡,除了收後輪之外還要拆立管和前輪
(但要收的更平整的話就要拆鈦管跟後輪了)
就平整度與收納性AF 雖然只是聊備一格而已
但以便利性來看大致上還能接受(只是很不順手)
同門的師弟tikit在這方面可比它強上許多
不過tikit和雙B被我歸到同一類,同質性接近的就不考慮了
另外同門的PR系列,在這方面可能也比AF 強一點,騎乘的路感略硬一些
也是不錯的選擇,不過PR在外型上就是沒令我有驚豔的感覺(這很主觀,沒辦法)
說到外型,其實入手AF 多少也反應了我的喜好
因為就相同的預算來看可以選的車其實還蠻多的
像PKZ、TSR、AIRNIMAL 都是很棒的選擇甚至還可以考慮公路車
不過後來會選擇AF,並不是因為它最優
多半…是主觀上的因素決定了取捨
像一直很心儀PKZ, 這次因為不考慮不可折的小徑而作罷(但有機會還是會搞一台回來放啦)
再回到AF 上,因為它實在是太小眾了,如果出狀況了,幾乎是沒人能處理
還是得有原廠支援,要不然水貨的價格實在讓人很心動
所以最後還是忍痛給代理商賺了一手(就當作買保險好啦)
在代理商的部分BF不接受單賣車架,但全車系大多可以客製,客製包括大小、顏色及其他零件的配制
其中除了顏色、大小有必要外,客製其他零件幾乎都不划算,大家應該都很清楚了訂最基本的就可以
真的很陽春

反正除了車架以外其他零件大概都會換掉(就阿Q 一點:當作是買一個很貴的車架好了)
不過,BF用的頭碗大多是1又1/4的規格如果頭碗想換KING 的話,最好在訂車的時侯就先指定客製
要不然在台灣可找不到這個格規的頭碗,真的會很麻煩
AF 目前暫定搭10年的FORCE 和HED

10FORCE

HED

說到了FORCE 拿10年跟09年比起來實在漂亮多了,(我向來偏好黑色,對黑色沒有免疫力)
RED 雖然很讚…但我只對那個大盤有興趣,考量到後續還是會換掉大盤
所以…10FORCE 無疑的是我的首選(當然啦價格也是其中一個因素啦)
不過SRAM 過去我只用過登山車系統
因此我無法比較其中的差異…我只能說FORCE 給我的感覺就是清脆偏硬的手感,相對SHIMANO 則是黏滑柔順
不過這沒有誰好誰壞的問題我覺得各有各自的特色

在HED 方面,就簡單說了:很順,適合跑平路,山道則起步有些辛苦
重量和價格是它的缺點,但視覺100分
平日跑山和通勤的話其實HED 並不實用,因此我另外入手一組手編輪
所以HED 它真正的功用…多半是拿來參加大拜拜觀賞用的

接下來就AF 來說最大特色莫過於它特殊的車身結構,很多人看了
都會懷疑它的剛性,說真的在視覺上我沒辦法說服每一個人都放心使用,覺得有疑慮的就別嚐試

我評估自己的體重(算輕量級的)還在承受的範圍內應該沒問題
在鈦管部份則非常特別,因為AF 鋼管的車身相對來說還蠻直接的
路況幾乎可以從手震的部分感覺出來,不過震動在透過鈦管的吸收後表現幾乎是糢糊的
(但AF 的鈦管不像一般鈦車架的方式吸收這些震動)


AF是利用鈦管的特性加上車身的結構將震動轉成擺盪,造成有懸空的感覺
一般後避震器的位置多半設計在後叉和車身之間因而在站起來抽車時力量會被抵掉
但AF 的防震是靠著車身的結構產生的,需要使用者“坐在”坐艙上才能感受到防震的效果
一但駕駛離開座艙“站立”或“靠在”坐塾上抽車時,因為AF 本身並沒有避震器所以調性偏硬,
不多試幾次的話,很難試得出AF 特殊的地方

一開始我只覺得AF 的造型很炫,但不知AF 為何要設計成這副模樣?直覺AF 應該會很軟(這是錯覺),
但經過幾次騎乘後就會了解
因為AF 被定位為旅行車,為了強調舒適性,因此在路感偏硬的設定上加上鈦管的結構設計以達到“軟硬兼備”的理想
也就是說AF 的“防震”是設計給使用者依騎乘的姿勢而決定的

當然這台車也不是沒有缺點的,比方說跨點太高、收折設計不夠完整,還有…那支鈦管真他媽的緊(試了幾次始終拔不出來)
不過以上都還在可容忍的範圍內啦…我想一台車是否完美不是取決於能否全方位使用,而是能恰如其分的表現自已

結語:
個人覺得AF 的設計簡單卻不凡,除了在視覺上有極大張力效果外兼備有實用價值
也許有人看過tikit的快速收折…或者是耳聞PR車系的最速小折頭銜
會認為AIR車系…折起來沒人小,跑起來沒人快,價格卻比人家高…而誤會它一點優點都沒有
但事實上只要懂得如何擅用AF 特性依不同路況調整姿勢
AF 可以既舒適又剽悍…可能更適合給熱愛小徑的人仕使用
當然…前提是價格要親民一點!!別辣麼貴啦!!
最後,以小弟有限的知識與經驗下完成這篇不專業的分享,還要感謝您耐心看完,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