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2007年九月在街邊的十字路口乍見一輛不知名的紅色小摺從我眼前閃過,便開始上網尋找這輛單車的蹤跡。當時的自己對於單車世界仍是懵懂無知(其實現在也沒多好),便只能從「折疊車」這個關鍵字開始搜尋。
搜尋那輛紅色小摺其實並沒有花費多少功夫,而答案便是目前仍然熱門搶手的T3。只是,當時T3雖然熱門,但不至於如2008年搶手,幸運的我便在2007年10月底,順利將只是在街邊驚鴻一瞥、08年規格的紅色T3帶回家。只是,原以為找到了心目中的理想單車,心底的想望便就此滿足。只是,殊不知一旦跌入小惡魔的世界,便無法自拔。自己只對小輪徑的車子感興趣,於是……
2008年2月,Brompton 6ML小黑布入手。
2008年5月,末代Birdy intego 限量珍珠白入手。
2008年10月,Bike Friday tikit鋼索版入手。
2009年2月,carryme SD版入手。
這一路上網搜尋資料、買車、蒐集零件改車、如車奴般的過程,這種明知自己只有一個屁股,但看一輛、愛一輛,甚至到了「買來玩」的十足不可取的心態,大概只有曾經歷過的車友方能體會箇中滋味。
我也不是光買車,也是努力的騎著。買著、騎著,總覺得缺少些什麼?在全都是小摺的車款中,似乎少的是小徑;在全都是平把(除了Brompton的M把)的小摺中,似乎也少的是彎把。於是,便將目光放在彎把小徑上。Masi mini velo、Gios Panto、Bianchi mini velo……,一臺看過一臺,讓我看得眼珠子都快掉來了。
一次,在中和的沙漠有水瞥見一輛高懸在架上的彎把小徑,全黑的車身、白色的CYCLEWORLD標誌,深深吸引著我的目光。面對黑色低調的單車,我一向毫無招架之力。只是,CYCLEWORLD是什麼牌子?我滿腦子問號。雖然店長小陳力推這臺小徑,但從沒聽過這臺車的我,只是很理性的笑了笑。
回家隨手翻著手邊的單車雜誌,居然在上頭看到這臺車小小的簡介(其實是內湖日系單車店的廣告)。上網搜尋,得到的資料居然多半都是機車相關的網站,唯一相關的,也全都與這單車店有關。關於這單車品牌的簡介如下:
「擁有五十年歷史的日本手工車訂製廠,以限額的方式為日本頂級騎士設計自行專屬的愛駒,每量自行車皆有手工打造,消費者可以選取自己希望要的配備,車架更有53種顏色可供選擇,更重要的是,價格平意近人,是喜愛手工訂製車的您,不能錯過的選擇。」
至於關於這輛車的評價—零,因為似乎沒有車友(或有入手後沒寫文)針對這臺車做任何評價。至於規格,全車公路車Tiagra等級(但飛輪和夾器不是),其實就是目前一般小徑彎把車的基本通用規格。但,或許這輛單車強調的便是手工打造吧!
後來,反覆去沙漠有水的店裡看了好幾次,當時的自己心想:我只是個四十多歲、走低調路線的老男人、又不是頂級騎士,這手工打造的吸引力也沒這麼大。只是,每看一次,就著魔一次,於是這輛單車最後終於進了我家大門。只是,從沒騎過彎把車的我,騎了它竟發現自己的手短。為了將它調整合身舒適,可讓店長小陳費了不少功夫,而自己也沒有一路記錄它的「成長」過程,所以就讓它直接登場吧!


全車照

CYCLEWORLD logo,不知為何是張黑猩猩的臉?

FSA WIN PRO鋁合金公路車小彎把車手、FSA 80mm龍頭。
原廠龍頭是100mm,後來更換調整為80mm。雖然只是短短20mm的差距,但感覺卻是差之千里。

更換龍頭時,咬牙換上Brooks真皮手把帶。黑色—低調的原則。

Tiagra變速/煞車把

原廠不知名座墊,換成Sam Marco Zoncolan中空座墊。

Tiagra前變與大盤

Shimano登山車正反兩面用卡踏。
(雖然很怕摔車,但說不定哪天熱血動念穿卡鞋,就換個兩用的初階踏板吧!)

Tiagra後變

Tiagra花鼓

Alex DA16輪圈

Shimano C夾、koolstop煞車皮
由於自己購入此車前,並沒有任何彎把車的騎乘經驗,所以牽車後第一趟騎完的隔天,肩頸繃緊酸痛,如同在睡夢中狠狠打了一架,所以光是適應騎乘姿勢就花了好一番功夫。當然後來更換了龍頭和小彎把之後,整個騎乘感受與之前相較,簡直如登天般舒適。
我實在不敢說這臺車擁有多高C/P值,也不敢對這臺車的騎乘感受妄下斷語,但它確實是小眾車款,也帶給我不同於小摺的全新騎乘感受。以上與諸位車友分享,若有錯誤之處,亦請指正!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