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ner wrote:把錢省下來吧,煞車觀...(恕刪) 煞車●技巧:雙手同時煞車、點煞車。林惠忠表示,騎車追求速度感同時,必須了解自行車相當輕,錯誤的剎車方式會造成翻覆,最正確的方式是先煞後輪再煞前輪,但緊急時容易忘記這個順序,所以建議養成前後輪同時煞車的習慣。煞車時儘可能採多次漸進式煞車,取代一次緊急煞車,如此可以順利減緩速度。此外,切記剎車必須考慮到前置距離,一般來說,自行車平均速度在 15-20km/h,所以至少保持10公尺的安全距離,學習謹慎駕駛、提前剎車的習慣,因為緊急剎車通常會造成剎車不及或是翻覆的狀況。我去google了一些,我覺得我應該都還算有觀念…不知道大大有什麼要補充的
V夾直接施力於輪框上,因為磨擦當然會產生高熱...特別是這幾天都是陽光普照的天氣,累積的熱量又不容易散去(相比於26吋輪徑的大車子,整個輪框大也意味著散熱面積會較大,比起20吋輪組會比較不容易到達較高的溫度),所以整個輪框的高熱就很容易造成內胎爆胎。碟煞沒問題是因為摩擦力是施在碟盤上,所以內胎輪框基本上只有因為太陽照射造成的熱量,基本上不至於造成太大的影響。至於兩個施力造成的影響...需要輔以照片說明會比較清楚,這部分就晚一點再拍照解釋吧
請問一下樓主,你下坡時剎車的詳細過程?是從頭到尾含著剎車,讓剎車皮一直接觸著輪框,然後只是用握力的大小來控制剎車的力道嗎?個人猜想啦....車子前進的風加上輪圈轉動的擾流,應該對散熱蠻有幫助。因此下坡時,不用剎車的話儘把剎車把全放。然後要剎車時可能扣下去就至少是三分力(打個比方) 等剎到我覺得安全的速度,就又全放開。這是從開車經驗轉移過來的....以前開車上陽明山,下山時全程含著剎車。結果仰德大道走到一半剎車皮就燒焦了。此後改變剎車方式,就再也沒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