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cent wrote:
突然想到, 登山車種...(恕刪)
是,但問題小些
MTB 不太會打到很高壓 (細胎除外)
而且因為輪幅長很多,大輪的吸震能力比較高
對零組件來說 相對沒那麼嚴苛
小輪徑事實上是比較麻煩的車種
連編輪的張力都比較不容易掌握
市面上一堆奇奇怪怪的小輪徑改裝輪組
其實都頗令人搖頭
包含DAHON, GIANT, KHS 都有類似的問題發生過.
打高壓就要知道要換高壓襯帶 (不過這應該車行出車也要提醒消費者才對).
登山車也有專用的高壓襯帶. 不過比較好買到.
而且登山車一般打到65psi就很高了.
而且登山車輪徑比較大沒這麼容易集中熱在某一個區塊散不掉.
不過即使是碟煞也有可能煞到熱鎖死.
(曾經有車友用160mm的碟盤. 連續20km的下坡,最後碟盤熱鎖死)
所以長時間下坡隨時監控輪框的溫度(碟盤的溫度).
培養正確而有效的煞車方式. (不是從頭到尾一直煞)
還有定期更換襯帶(或者是用兩層高壓襯帶外加電火布).
都是需要注意的.
to樓上
一定要更換. 而且打到120psi, 最好用兩層高壓襯帶外加裡面纏電火布會更安全些.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