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sonss wrote:我換的是含可替...(恕刪) 換坐墊吧!!!然後再加車褲,問題就可解決了....(因為沒什麼更好的方法了)gienmin wrote:前幾天看到這篇討論文...(恕刪) 啊哈...,你要的東西在加車子沒有萬把塊是很難的,不過說真的,整車看起來爽度增加了不少,就敗吧...
jasonss wrote:阿拍上有一台黑的要賣...(恕刪) 我看到了......可惜我林林總總買了一些配件後,剩下的小朋友還要拿來吃飯.........我...我.....不知該說什麼.......太衝動啦~~
各位先進大大,有沒有人的FD17s跟我一樣的情形,立架固定座周圍,有掉漆情形(大慨是遭小石頭襲擊),買進一週,騎了大約10Km,就發現立架座與後輪之間烤漆部分出現一小點點掉漆,該如何補救(回giant有辦法處理嗎,補漆或其他),又如何避免出現更多的傷痕?謝謝。
請教先進剛敗FD17s黑但今天才發現左手把煞車為何是煞前輪.右手把是煞後輪???是否出廠時裝錯了後煞時會有吱吱吱的聲音是否代表太緊?買後3天發覺這台真的只能當便利性質用而已.連騎他去7-11買個飲料都怕被偷看來要有增強運動效能還是騎我賣場那台登山車了
peter.T wrote:(恕刪).....看來要有增強運動效能還是騎我賣場那台登山車了 上個禮拜六和禮拜天都騎著我老婆的小布丁從北投出發,去了關渡和淡水,很有運動效能啊!尤其是騎著小布丁一路踩上關渡橋, 保證你會大呼過癮
右手煞後輪 左手煞前輪 沒裝錯。這在別的討論串有解釋 在此不再提。 後煞吱吱叫是因為原廠煞車皮煞車時磨擦輪框產生共振聲, 建議換煞車皮,這樣可以避免共振聲,也可以加強煞車強度。 可是換了煞車皮,煞車還是比不過V煞的強度。
入手FD-17S後的騎乘經驗,確實無法像其他形式煞車,能夠完全鎖死,整體結構的設計與強度不足,應該算是元兇,但是一般市區內騎乘速度超過35KM的機會應該不太多吧,小弟在市區內上下(坡)橋,其實就算下坡加速也甚少超過40KM,(以在上海騎乘經驗裡,僅有一次超過42KM),因此煞車強度的問題,個人覺得還算是可以接受,否則以G牌的信用,設計出有問題的東西還上市發發售,如果因此產生嚴重事故,恐怕G牌要賠不完了.....FD-17S畢竟是都會車,拿他跟MTB或者公路車比,似乎不太現實........倒是因為泥沙造成煞車機構卡死無法回彈的狀況,在這款煞車上確實給小弟帶來不少困擾;近期天氣不是很穩定,上海小雨頻頻,每次出行只要遇上路面積水泥濘,後煞當場掐住無法正確回彈,還得下車手動調整,送回原廠修復也只是清除淤泥加潤滑油,感覺成效不佳,決定自己動手調整,卸除整個機構後發現,型臂(小弟自行描繪虛構名稱)的上端,與三角鉄片結合滑動的部分,螺絲的墊片有問題,原本出廠是螺絲面僅一片白色塑膠司華,三角鉄片另一面為"兩片"黑色塑膠司華(這顆螺絲是倒鎖的,亦即螺絲+白色司華+三角鐵片+黑色司華*2),以型臂中間固定軸下的彈簧彈力,其實絕對可以彈回無誤,但是如果摩擦阻力增大,就算沒有泥沙淤積,也無法正確回彈,(小弟的煞車就出現清光異物後加潤滑油仍然彈不回來),是否所有車子出廠都是如此,小弟不敢妄加推斷,但是同樣型式的煞車,為何前後力度差這麼多?這點讓我十分費解,因此作了小小修正,將鉄片另一面結合的黑色司華,換到另一面來,也就是螺絲+白色司華+黑色司華+三角鐵片+黑色司華,(黑色司華的硬度單憑手感也覺得硬度與潤澤度比白色高),重新裝回(未加任何潤滑油)後發現居然可以正確回彈了......,天啊!每一片零件的存在都有其特定工作意義,當然這樣的修正可能與原始出廠的預定不同,是否有安全方面的影響,小弟無法斷言,只能先這樣試試當白老鼠囉!弄了半天過程忘了拍照,各位大人將就看看吧!除了換整體煞車外也希望有高人指點一下(上海找不到M20的抱煞,G牌的師父跟本不知道有M20這台車,兩岸車型不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