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個開機車行的朋友談到現在的腳踏車熱就一肚子鬱卒,他說一部125的機車了不起5、6萬,腳踏車5萬還被玩家視為入門級,機車至少還有一顆引擎,平平爬山,腳踏車還要踩得半死,他說賣一部機車利潤1000元,賺的是日後維修費,看到現在一窩蜂單車熱,不禁感嘆幾年前腳踏車行被機車打到快關門,真是不可同日而語版大說以前1萬元的腳踏車就算高檔,這我同意,因為我從20幾歲結婚時就開始騎公路車,確實那個年代也沒什高檔車在市面出現,而現在車子材料、零件、部品,比起當年已是進步多多,加上幣值,還有熱潮,理當如此那時我的月薪還不到6000元,現在收入6萬的上班族多得是,2個月前入手一部可樂果,65張小朋友還只是入門配備!所以沒啥好大驚小怪的啦.......否則劉金標哪有閒情逸緻去環島!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跟我一樣的感覺單車熱好像有退燒的跡象這陣子為了找可以安裝在我的16吋FD-706的加高貨架逛了附近幾間G牌店;城市有水的地方(好像到處都有喔);一般自行車店等等前陣子店內裡裡外外擺滿未拆封等著組裝的車子景象好像不復見了重點是,商家態度都內斂許多喔(這點不知道是不是前陣子負面消息太多給商家警惕)就連我自己最近也在納悶,為什麼我的車上要裝碼表勒大家有沒有回想一下,一年前同款的車與現在的價格平均漲幅2~3成之前說鋼價上漲,這點可以理解,但最近中鋼的貨好像還銷不大出去吧這就像物價上漲,商人趁機一窩瘋喊漲,可物價回穩甚至下跌怎麼沒聽說要降價勒以往單車是通勤,一開始也是希望因此節能減碳可現在變成休閒運動,沒減到碳反到增加為何這麼說呢?最近路上有沒有注意車子裝腳踏車好像變多了,放在行李廂的摺疊就看不到了如此車子負重增加,油耗會不會提升,值得深思希望消費者理性點,不要造就這種消費畸形現象下手消費前,是否詢問自己為何要消費最近是有想要入手20吋折疊,想說在忍一下觀望一下好了<----其實沒錢再存錢中
漲價是一定有的阿..我記得我國中時.我爸跟我爺爺帶著我去買我人生第一部腳踏車殺價以後的價錢6000.我就已經很開心了.21段變速.還鋁合金的.我哥還說:贊喔.比我的輕.很好騎.我是不知道零件的等級啦.在我買之前.我哥組一台1萬8的我覺得超帥的.還前後避震..'想想..那已經是16年前了吧..當時車店裡.我就有看到一台30幾萬的腳踏車了.現在想想.其實一分錢一份貨啦..很多東西都是如此阿.電腦.我的1萬也可以玩.我弟的3萬.但是他的速度確實快我相當多.機車不也是.4萬買一台100或50的.有人花7萬買125.150.可是騎起來的感受呢?就不用拿重車來比了大家想想..生活中很多東西.明明功能一樣.用起來的感受確是大大的不同.當然如果沒能比較的話.就沒辦法了解囉...話雖這麼說.但並不是要大家一定要買貴的.高檔的.只要適合自己的車.就是好車囉
Invitai wrote:其實我覺得這是一個很...(恕刪) 去年8月開始騎,今年中開始比較常往山上跑,XTR、DURA-ACE在山上的車比例更高,個人認為如果年紀稍微有一點了,又有點錢,想藉著升級配件彌補自己體力不佳的限制其實並不算是罪惡。PS我沒錢,騎M1,一年多來假日出門幾乎都是騎我的M1,這段時間假日沒上電影院、少逛街、少上館子,加上省下的開車油錢應該已經超過了買M1的花費,10年老車現在最大用途就是載自行車跟去大賣場採買。下一部車想換三盤公路車配105變速系統,預算4萬~5萬,每當騎個幾十公里+爬山看風景,那時的感覺真的覺得很值得,河濱現在很少去,留給小朋友練習騎車。至於賣場車可不可以騎遠路跟爬山,我是認為年輕人應該挑戰一下試試看。
騎車開心就好在買下現在的座騎前我的觀念是單車買大賣場的就好最好是有變速售價1500以下有天在大賣場看車隔天買了現在的座騎「LGS」花了1XXXX不是因為它貴不是因為品牌(我根本就沒有品牌的觀念)而是第一眼的感覺讓我很喜歡(就是俗稱的一見鍾情啦!)聽到它要上萬元我也很心疼但,現在騎車很快樂
Invitai wrote:其實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奇怪的現象.明明沒有那個必要, 但是也要去買一個頂級的配備.腳踏車是這樣, 相機, 電腦也是這樣, 我想其他的應該也有很多例子吧. 你在指01的攝影版嗎?別這樣, 他們真的需要扛大砲來滿足自己.
我只能說,摟主的記者朋友跟你亂講!(希望他不是犯有記者的通病)我二十幾年前中學時,自己存錢買的捷安特 12 速 AirWolf 通勤車就要 5300ntd 了!記這麼清楚就表示我當時存錢也很不容易...當時就算是十速的入門通勤平把捷安特也一樣要三千多。(哪是我買飛狼的前一台車)哪來五千就很貴的說法.... 別是他自己想像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