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下一代的電力輔助單車將電動馬達安裝在 BB 附近,直接驅動大盤,而不是裝在輪子上。中置馬達的好處是單車的重量分佈較為平均,重心降低增加單車的穩定性,減輕車輪的重量。
騎了幾年的電力輔助單車,後來放棄了。有幾個原因:
1. 車子太重了。增加折疊關節的負擔,上下公共交通工具不便。
2. 電池技術還未成熟,下坡煞車回充的效率不高。 下坡回充的功能相當於煞車的效果,可以調整煞車的力度,力度越高,下滑越慢,回充效果越好。結果會變成上坡有電力輔助很輕鬆,下坡卻得慢慢滑下來,若要快滑下坡,回充的電量很少。
3. 依賴了電力輔助,就會時常挑戰陡坡,加速電池耗電,最後騎到沒電,得花更多力氣騎回家。
4. 不利於單車長途旅行,主要還是車重至少十幾公斤,在加上行李的重量。騎電力輔助單車到山林裡爬山路,開始的時候會很爽,等到沒電的時候還有陡坡在前,或是遇到要扛車的路段,就囧了。
5. 若只是在市區通勤,大部份是平路,運動效果不佳。
未來電池的技術更成熟之後,以上這些問題或許都能得到解決。
隨著人口的高齡化,電力輔助單車會逐漸普及。若你還年輕,建議騎非電動單車鍛鍊腿力,存些老本。
eva200 wrote:
其實就算能摺疊我想...(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