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英製小布VS中國製小布?價差4倍

進口車國產車差價4倍
進口車國產車差價4倍
進口車國產車差價4倍





MOMO20863 wrote:
進口車國產車差價4...(恕刪)


國產車?你是哪一國?中國就是中國也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華民國在台灣,台灣製造的才是國產車好嗎?
還是你根本就中華人民共和國人翻牆過來裝中華民國的台灣人?
CHENCHIUTW
elvis30901

不好意思啊,在台灣現行法律框架下,大陸地區製造的產品就是中華民國的產品,也就是國產,大陸地區人民也是中華民國國民哦[偷笑]

2024-09-09 14:56
丟臉....
說到底就是一台仿冒的車
01怎麼會讓這種文存在。
真的不是很懂。
購買是成為達人前的陣痛!
價格是1500元(新台幣一千五百元)嗎? 還是我看少了一個零?
如果是1500元的話,我會訂一台回來看看它跟我的原廠Brompton差別有多大,然後再告訴大家為什麼山寨品那麼便宜還是沒人要買的原因。
vule2011 wrote:
價格是1500元(新台幣一千五百元)嗎?...(恕刪)
為什麼山寨品那麼便宜還是沒人要買的原因。

先來聽聽為什麼我還要花將近六萬買第二台小布,而永遠不會想買那種相似度高達90%以上便宜山寨品的原因
一台做工紮實,品牌品質有一定口碑的折疊單車,不但可以陪伴自己長長久久,甚至還可以留傳給後代使用,換算下來就一點都不貴了
而那種相似度高達90%以上沒沒無名的便宜山寨品,你根本不知道這商品品質及耐用度,廠商是不是真心要經營這商品,有可能短期商品賺了一手就不再經營,後續就算商品發生問題,消費者也只能自認倒楣
有口碑有品牌有品質的商品是自己真心喜愛的東西,買來看到或使用時都能為自己帶來好心情,而不像山寨品使用時要擔心它的耐用性,說不定騎一騎突然斷掉了還會受傷,這種心理因素,不是價格便宜就可以蓋過
山寨品就算免費送我也不會想要,因為不是自己真心喜愛的商品,我還嫌它放家裡佔空間呢
-----------------------------------------------------------------------
https://global.udn.com/global_vision/story/8664/2156285
英國職人精神,小布狂熱:B for Brompton Bicycle
2016/12/09 倫敦生活
如果有一天,你坐在長途巴士上,隔壁乘客與你相談甚歡,隨口提起他手上有間不賺錢的小公司也許需要像你這樣的人才,你八成會以為遇上詐騙集團了吧。威爾•巴特勒-亞當斯(Will Butler-Adams)卻不這麼想,他真的去拜訪了那間公司,發現自己熱愛這間奇特小工廠的一切,雖然不確定自己該怎麼做,但他放棄申請著名商學院的念頭,接受這份工作,最後成為執行長,讓工廠的年營收從170萬英鎊在短短十二年間暴增到2800萬英鎊。
這是布朗普頓自行車(Brompton Bicycle)現任執行長巴特勒-亞當斯的奇幻旅程,這牌的摺疊式自行車被不少台灣車友暱稱為「小布」,是小折界的夢幻逸品。有陣子在倫敦需要坐火車通勤,在車廂間常可以看到自行車騎士拎著摺好的小布等待下車,火車一靠站,就帥氣地展開小布呼嘯而去,我卻只能慢慢走向公車站,等著十五分鐘一班的公車到來。
雖然折起來精巧,騎起來有型,小布的代價卻也所費不貲,一台要價隨隨便便都是台幣七萬元起跳,所以它到底是在貴什麼?這也是美國記者布蘭登•葛里(Brendan Greeley)的疑惑,在紐約的自行車購物網站上,台灣製造的Dahon或Tern只要小布的三分之一價格,許多車友的首選依舊是小布。
葛里認為,車友對於小布幾近宗教的狂熱是它與其他競爭對手的最大區別:
代價數萬元,它既可以當手提行李帶進機艙,抵達目的地以後又可以任意遨遊,你買的是它無限的可能性。使用者所得到的滿足顯然不只是幾萬元:歐美各地紛紛成立了布朗普頓俱樂部(Brompton Club),週週一起騎著小布出遊,同好會堅定的程度令人讚嘆;有使用者則表示,在大雨中騎回家後,會先將小布擦乾,而不管自己全身濕透;日本消費者則是想辦法在配件上下功夫,打造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小布;在社群媒體Instagram上也有#MyBrompton的標籤記錄小布與使用者浪跡天涯的行旅,對它珍視與愛惜的程度,宛若是親密的家人。
然而,這近似宗教的狂熱又是從何而來?
布朗普頓自行車是由劍橋大學畢業的工程師安德魯•里奇(Andrew Ritchie)於1975年創立,名字源自里奇可以從自家公寓遠眺的布朗普頓聖堂(Brompton Oratory)。他設計出小布的原型後,原本打算將設計賣給當時英國最大的自行車製造商萊里(Raleigh Bicycle),結果吃了閉門羹,向銀行融資也遭到拒絕。最後跟親朋好友集資,自己開了間小工廠。
里奇是非常典型的阿宅工程師,對改善產品有無比的熱情,他說:
當時我們工廠裡有個蘇格蘭大塊頭,常常把腳踏車架坐壞,對於我們的品管超管用。
可是相對的,他對於行銷就沒有那麼在行,幾乎不廣告。也不管是否真的符合商業利益,國外經銷商只要煩他夠久,就可以得到他的授權。他的經營哲學是:「把產品做好,只要產品夠忠實,人們就會口耳相傳。
這也難怪儘管品質優良,營收卻未見起色。巴特勒-亞當斯在2002年因著奇妙的機緣進入布朗普頓,到了2008年,里奇終於願意讓他放手一搏。雖然巴特勒-亞當斯本身也是工程師,卻不像里奇那麼低調。他開始整頓工廠的動線與流程,大幅增加產量,並且開始加強行銷的力道,比方說在2011年推出皇室婚禮限量版小折。這些作法與里奇大相逕庭,當然也免不了當中的摩擦。
巴特勒-亞當斯表示里奇是個「傳奇人物」,卻也是「有建設性的麻煩鬼」。他經常無法認同巴特勒-亞當斯所做的決定,甚至會因此生氣,可以想見2008年放手對里奇來說是多麼困難的決定。甚至在退居二線後,他仍然每週進公司工作兩到三天。另外,他也有全公司最多的持股(20%)。
創業研究顯示,多數新創事業無法存活長於一定時間,原因是組織成長到不同階段,需要不同的技能組合。然而,這些技能組合互相衝突,不太可能出現在同一個人身上。更慘的是,如果夠愛自己的事業,創業者不會輕易放手,因而事業很快便陷入瓶頸。以後見之明來看,儘管衝突難免,但布朗普頓的經營交棒,可算是個圓滿結局。
里奇對產品細節無止盡的追求,再加上巴特勒-亞當斯的衝勁與管理才幹,使得布朗普頓可以遠遠甩開對手,成為消費者心中的夢幻逸品。不過,觀察布朗普頓最近的經營方向,發現巴特勒-亞當斯並非純然逐利,或至少在策略上並不打算跟競爭對手走上相同的道路。
首先,他並不將自己定位於「自行車產業」,而是在「都會運輸業」。因此他的競爭對手是巴士、汽車與捷運。產品訴求的對象是受夠了壅塞、缺乏運動的都會上班族,而小布則可以同時解決這兩個問題,折起來可以帶著走,拿出來騎既可以健身,又可以順利抵達目的地,一兼兩顧。
然而光是功能性的解決方案,恐怕無法激起消費者心中的狂熱。英國製與純手工打造的職人精神,才是小布成功的關鍵。巴特勒-亞當斯在受訪時曾被問及:如果要大幅度提高產能,為何不考慮到中國生產?他回答:
如果亞洲的客戶都要求購買英國製的產品,我們有什麼理由要到中國生產?另外,皇室的加持與保證(布朗普頓曾多次獲得女王企業獎)也是我們的一大賣點。
「在哪裡製造」對消費者而言,重要的意義在認知到那裡的做工比較優異。因此,「英國製造」之於布朗普頓自行車的意義便是——他們工匠的手藝在其他地方找不到。
阿布•艾爾•薩迪(Abdul El Saidi)是布朗普頓的銅焊訓練經理,廠內所有的銅焊師傅都是他親自訓練出來的,小布的焊接工作全由這群人負責,並在完成後在車架上簽上自己的名字。他每天都接到許多消費者的仰慕電郵,希望能欣賞銅焊的過程,這也讓廠內工匠們引以為傲,能毫不猶豫地宣告:「這是我做的!」

常聽到的一種說法是:「明明是一樣的東西,多加個牌子就賣那麼貴,多不划算。一些小地方也不用那麼在意,反正功能都可以用。」讓我想到在電子廠工作的朋友曾說,裡面的工程師已經被訓練到看到一樣產品,可以立刻計算出所有的零件成本加總,並推估其溢價加成,這種截然不同的思維相當值得玩味。
當然,不同的經營模式會導致不同的獲利思維。我相信眾多品牌價值中的部分溢價不外乎來自炫耀或盲目購買。比方說我有蘋果我好潮,或大家都有LV我也要。可另一方面來說,若品牌僅有這般能耐,那也未免太小看消費者了。一窩蜂總有個極限,如果價格沒有真正的價值支撐,恐怕也不會活太久。
小布的價值,除了精良的製造品質外,也滿足了使用者對於好東西的想像,甚至形塑其對某種生活風格的追求,進而產生超越功能與成本的價值。我想說的是,不管是貪小便宜、永遠追求物超所值;或盲目購買、以金錢價格取代真正的價值,都很難找到適合自己的東西,滿足真正的需求。
而小布謎樣的類宗教崇拜,或許正填補了價格與價值之間某個小小縫隙吧。


看完您的文章後,我很認真的要考慮去買一台小布了,真的。


鄉間河太急 wrote:
先來聽聽為什麼我還要...(恕刪)
Paul Biker
記得拍一張發票的照片來證明
Paulbiker wrote:
看完您的文章後,我很...(恕刪)
證明什麼?您可能沒看清楚我寫的吧!「⋯⋯我很認真的要考慮去買

一台小布⋯⋯」就這樣啊!又不是我「一定」要買,即使我買了,我

也沒有那個「義務」要拍發票跟您「證明」什麼?您這是什麼「邏輯」

上的「要求」?還有,我是對「鄉」大回文,也不是「樓主」您啊!


看來您的「心態」頗讓人覺得⋯⋯怪怪的⋯⋯。 好像沒必要這樣搞吧!

我可是沒看不起360這台車子,只是我佩服小布的企業精神,如此而已。

您仔細看看我在別棟有關的發言: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317&t=5218947&p=5#65607072

那時,我反而是比較申援360的喔!我也考慮要買過⋯⋯,不過,經您這麼一說,

我是真的不會想去買360 m3了,原因就不可言喻了⋯⋯。




MOMO20863 wrote:
記得拍一張發票的照片...(恕刪)
Paul Biker
考慮弄個英制的開箱文

以前90年代英制的霹靂馬跟國產霹靂馬80萬 國造60萬也才差價25%


chenchiutw wrote:
國產車?你是哪一國...(恕刪)


喔, 我也來歪樓一下好了
我是不用翻牆的中華民國人
根據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第二條, 大陸地區指臺灣地區以外之中華民國領土
既然都說是領土了, 大陸產說是國產, 也沒什麼不對啦

不過話說臺灣的小折零件真的越來越少, 價錢也高
不如直接淘寶買一買, 含運CP值還比較高呢!
elvis30901

終於有一個看過憲法的了

2024-09-09 14:58
  • 1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