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20吋小輪徑的殺手「水溝蓋」

多謝樓主與各位大大熱心的提醒
推一個,透過申訴管道處理都蠻快的~

Dumb wrote:
http://onestop.taipei.gov.tw/
這裡反應....系統有紀錄...非回答不可 ...(恕刪)
benny450 wrote:
小弟從之前就一直覺得水溝蓋簍空孔的方向應該要裝置成跟馬路成垂直狀~

這個會有力學上的問題,柵板橫對行車方向,沒多久這個板子就變形嚕。
別忘了路上除了輕量的單車,還有重量級的汽車,甚至機車在剎車時力道也遠遠超過大家想像。這板子橫著放,撐不住這些力道的,一定變形。

比較好的設計是米字狀,但是這成本就高嚕~

另外,有沒有注意到,板本身的柵沒啥問題,反而是水溝蓋與水溝框之間那個縫隙要怎麼處理才是大問題。
那個可不能密接呀,密接會拿不起來。一定要有縫隙供板子翻轉才容易拿起來,也才容易放回去,但是有隙就會塞輪子。
那個縫隙留在前後會比留在側面安全,可是就算側面,還是得留些空間,要不然會放不回去的。
公路上的東西可不比工廠,容差要夠大,否則大卡車壓一壓,兩邊容差不夠,對不起來,東西就裝不起來了。

在縫裏塞個條?聽起來很聰明,實做起來很危險,要是縫條被車子壓到翹起來,那隨後的騎士就要撐竿跳了!

縫條加卡榫?粗勇的東西怎麼加上細緻的卡榫?卡榫被車壓變形了,可能這個水溝蓋就永遠不要拿起來嚕。

用高等級鋼材的卡榫和柵蓋?嗯,一條省道舖下去,看哪個國家有經費用「高品質鋼材」來幹這事…。有的話,今天舖了,應該後天就全被挖走了。

上鎖?請回頭看上兩行。理由相同。

有些東西,若需要以很低的成本熬過高暴力環境的摧殘,有時不是誰的錯,而是這真的是很機車的事。
遇到水溝蓋,輪胎與水溝蓋呈45度角斜出去就沒事了,
不過若雨天濕滑,怎麼轉都會雷殘,看個人造化吧。

前陣子下雨天騎機車已經知道前方有水溝蓋,速度放很慢,
到了水溝蓋小煞車一下,就給它打滑,膝蓋還真痛啊!
大家還是要小心一點喔!小輪徑實再要特別注意
有馬路誰不想騎
若有自行車道誰想冒險
一定是被車逼到路邊的
從馬路至快速路上
車速40 km/hr以上
萬一不小心被摸了下
版主就沒機會在這pos這篇文章了
還是拜託政府
快點劃一下自行車道
如果有自行車我也不想騎人行道了
不過想想台灣有些地方連人行道都沒有
有些則是別人生財的攤位
只好大家小心了
Keven, 管他什麼是是非非,騎就對了 msn:kevenlcw@hotmail.com
eric 孫 wrote:
像是仰德大道下山的白色橫紋的'跳動路面白線
也是1.25以下細胎的殺手 光是下個山整台車 車架抖到快斷
我跟台北政府反映
...(恕刪)


仰德大道的汽機車流量很大,並不適合腳踏車滑行,我也滑過好幾次,真的很不安全,雖然我幾乎每一個跳動路面都有閃過(只有寬約10公分沒畫線),但旁邊汽車車速相當快,取消跳動路面車手會更危險,建議可改由文化大學對面的小路往外雙溪方向走,避開高速行駛的車潮
基本上除了MTB(有裝巧克力胎)的可以狠狠的,“勇者無懼”的給它壓過去之外,其他的Bicycle看到水溝蓋不是閃就是要減速,閃不過的話輪胎方向也要偏一下才行,這種蓋子有時候連小綿羊都要吃瘪,咱們Bicycle不小心怎麼行咧
摸魚素偶最大的專長,殺時間素偶無時無刻不在做的事 http:www.wretch.cc/blog/sjbox1201[/url]
有一個很危險的路段,可能你的輪胎再寬都很難不雷纏,就是巴拉卡出來往陽明山的第一個彎,旁邊細石遍佈,只要速度快一點往上壓過去,不受傷都很難,車友要多注意
erc wrote:
這個會有力學上的問題...(恕刪)

格柵板的孔應該與路面垂直吧?(如同benny450大大所言)
如與行進方向平行,上方加載後才容易變形
若與行進方向垂直,短向承載力較大,較不易變形
設計、施工及驗收者都沒注意到
若非未注意,那就是為了"永續經營"(同向容易變形損壞→重新發包=大家都賺錢)
以上提出來純粹討論,非筆戰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