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FOX wrote:
如果你對結構力學有點了解 就會知道
壓過都市中的水溝蓋對結構的負擔遠大於山路行程...(恕刪)
這點我相信我現役三台小車總里程52000km的心得(不含退役小車,不含現/退役26"/700c車),爬坡,尤其是強攻坡(需要28/28的誇張坡),對車架很傷,騎個幾個坡橫摺車就吱吱歪歪叫個不停,日子一久就是摺疊盒板件變形...
我通勤為主,水溝蓋天天壓不曉得多少個(台灣的水溝蓋之多,哈哈!),就實際運用來說,除非你去高速衝擊縫隙大於胎寬的水溝蓋(伸縮)縫、或高速撞擊高度高過路面太多的突出水溝蓋,否則有何大影響?問題是,刻意這樣胡搞車子的意義何在? 學土坡車嗎?
我覺得一旦要搬出學問來,就要確切說明其應用狀況,最好附上實務舉證連結,否則恐怕不只會流於空談,還會造成誤導,不是嗎?
CUFOX wrote:
如果車子設計有通過基本的強度測試,廉價車也是夠安全的...(恕刪)
一樣,「務實面」來說,三五千元的三盤小摺,哪來的基本強度測試?CUFOX兄好康倒相報一下,以後我來推薦給親朋好友~哈哈!
--------------------
後註:本來這段是不說的....
CUFOX兄,小摺熱時,你身旁難道沒人騎斷劣質小摺車嗎?
我身旁就有兩個嚴重案例,其中一個還硬生生斷成兩截。
兩台車我都知道,這些小摺都搭配三盤,看似可以飛天鑽地,消費者也真傻傻的用力給它操下去,結果咧?
我自己也有一台一樣配置的給兒子騎,座管明明沒有拉高超過安全線,立管就給它變形了(哇咧當時小四的兒子才幾kg...),推測要不材質太差,要不就是因為其立管/上管設計有誤(有設計嗎-_-),導致強度不足,不能以一般座管安全線做標準……擔心車架斷裂危險,雖然事後購入超長座管插至立管深處,那車還是騎不到4000k就放著長灰塵了。有趣的是,該款車後來有出改良版,主要變更就是在立管/上管交接出焊上一大片補強片,顯見我那台的情形絕非個案。
擔心擋人財路惹人厭,就不指名是那三款車了(PM也不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