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入手"Oyama A200紀念版"開箱文

歡迎加入OYAMA的世界喔
小弟是8月1日購入的
到目前為止,滿意使用中
除了因常摺疊,變速似乎需要常調整外...

個人建議,如預算可行
踏板.煞車皮.駐車架.坐墊..
是可考慮更換的順序

另外請教,
OUTLAND使用感覺如何
小弟原先是開Tribute3.0
2年多前換轎式旅行車
最近由於常折車4+2+2出遊,
有時甚至還要再加上寶貝兒子的16吋童車
頓時,像在開貨車...

出遊時,把3台車拆好.折好擺入,再把3台搬出鎖好.折好
回家時,再重複以上動作一次
x..比騎車還累呀~

真的有點後悔了
所以,目前在慎重考慮中
謝謝大家對Oyama A200 的改裝建議
不好意思因為我現在正在國外出差
現在才回覆

關於outlander的使用
我對上下對開的尾門設計很喜歡
有一次到陽明山看花
遇到下雨
下尾門拉開可以坐兩個人
上尾門還可以遮雨
油耗比較過同級車款
也還可以 - 平均10km/L (市區加高速)

我開到目前為止
開了五個月,將近5000公里
只有一次雨刷出了點小狀況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62&t=647301&last=6482320

其它真的沒什麼可以抱怨的..

Tribute之前也有考慮過
不過太后對它的造型有意見因此做罷

以上為親身體驗
僅供參考
stay foolish stay hungry.
恭喜入手好車一台
以後要多多用力用心騎唷
拍手
大家好呀

我是新車友

我的A300到現在 只騎三次 都是颱風

我有想改裝椅墊跟~踏板 有建議的朋友嗎

我的A300原車都沒改 只裝後貨架

分享一下我的oyama單車日記
樓主的後車廂應該要鋪一塊泡棉墊對你的單車比較好喔

不然載個幾次烤漆可能就毀了
小弟也是剛拿到A200
目前還在跟愛車磨合中
可惜因為颱風天而放假,也因為颱風天而沒法出門
等天氣好吧~~











KM (D7D + 24-105 F3.5-4.5) + Sigma(30F1.4 + 70F2.8 Macro + 28-200F3.5-5.6)
我有一些好奇想問一下,A200和A300不是只有相差在變速器的部分嗎?
車架有差嗎?或許只是外觀貼紙的差異。知道哪內情的跳出來說明一下吧!?
當然相差4個多小朋友,值不值得?要看個人對零件的價值觀差異啦@!
我沒有用過『微轉』的變速器,不瞭解半檔的作用。那是在變速器和鏈條有一點摩擦,產生異音的時候,可以多壓一點點,來解決嗎?

目前考慮要在T3和A200中作選擇,01裡有人說Oyama A200的前後輪中心距離,和26"的登山車一樣,比一般的小折(T3)長10cm,所以下坡比較穩定。是真的嗎?我已經有2台單避震和一台雙避震的登山車。因為沒有騎過小折或是小徑,所以對穩定的要求比較重視。畢竟比較穩定,代表比較安全。


albert lin wrote:
我想造成這股風潮的最主要原因
是最近油價破天荒的高漲
及節能減碳的風氣漸成氣候
還有一些客觀硬體條件
如臺北市到目前為止已經建設166公里的自行車道
其中包括市區自行車道60公里
河濱腳踏車到106公里
而郝龍斌前幾個月也宣佈
北市將連結腳踏車道和捷運系統


你想太多了喔,上面提到的都只是行銷和宣傳的把戲、口號、和噱頭。
油價高所以用腳踏車代步,這樣的人數不多吧。
節能減碳,那也是騙外行的,要節能要減碳就要把日常生活中的能、碳省下減下來,如果平常還是一樣開車上下班、插頭不抽出來,就休閒騎腳踏車,是不了什麼能和碳的。
自行車道也是一樣,主要的自行車道是休閒用的,不是大眾通勤的,也疾是說自行車上班通勤上學還是一樣危險要搶道,要影響大家騎自行車通勤,這個誘因還不夠大。總不會騎河堤繞一大圈上班。

自行車活動的成功在於他美麗的外表、動聽的口號、品牌的深植人心等等,就如同一種運動一個風潮或是海角七號,說是蛋搭效應、吃大豆磷脂的風潮也可以,時間一久,就知道真的有人靠腳踏車通勤真正在減碳或只是買來沾一下當做消休的運動或是追求風尚的流行。我也是這陣子大家騎車才開始騎車,不過我還是一樣機車上班機車下班,騎車只是假日的休閒,減不了什麼碳,假日不騎車也是待家裏看dvd,不是真的靠腳踏車通勤。畢境台北要能腳踏車通勤,除非政府有魄力有規劃,不然還很危險,搶道又路爛。

人間肉球好像是日文漢字,人間是人類,肉球是指手掌的肉壂,像貓狗的掌一樣厚厚的。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