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小折向前衝-我的ME.plus 我的夢 (續)

有鄉民的感覺真好~
從論壇、FB粉專、問卷的回饋資訊,我們持績努力ME.plus Mk II更符合大眾口味:
修改了部份線條讓身段更俐落;
增加了頭尾燈、擋泥板、駐車架讓使用更便利;
另外貨架跟水壼架的位置也規劃好啦~





henry89023 wrote:
有鄉民的感覺真好~從(恕刪)


支持原創的設計 加油

車子感覺蠻俐落的

只有前輪的角度 看起來有點(縮)起來
henry89023 wrote:
有鄉民的感覺真好~從...(恕刪)


避震前叉是反裝嗎?
看起來怪怪的。

期待樓主更多騎乘體驗的分享。
巡航力百公里的電動輔助車,蠻讓人期待。
坦白說,造型不好看。
不算醜,但也沒特色,也就是說,要靠外型是吸引不了買家。

品牌是新的,無知名度,也不是銷售點。

本土設計恐怕不具加分效果。遺憾的是很多國人寧可花大錢買外國設計。
本土製造,可能能吸引少部分人。但多大多數人無感。


如果不是在性能與品質上有超乎期待的表現,大概不容意賣吧。
撐了很久改東改西,
總算把該有的想要的都湊齊了,
全車好料的結果當然是成本一直往上跑,
不過,就這樣吧~
至少我能自豪這是我的車!


附上嘖嘖開賣的連結
從嘖嘖找過來的
近期也在看摺疊電單車
覺得外型不錯
只是售價有點超過預期
但如果可以試騎乘(台中)
應該會有更高意願
成車整體初型可以, 唯獨避震前叉是敗筆, 一般道路使用不需要這些避震叉, 換回普通的鋁前叉已足夠, 又可大大減低整車重量, 這種避震前叉對通勤小車來說是徒添重量而沒實際效益. 不要也罷.
以台灣環境的一般道路品質,避震前叉還是派得上用場;畢竟小輪對坑坑洞洞的抗衡力先天就不如大輪。重量增加倒還好,反正都電動了。
 
mctrek wrote:
成車整體初型可以, (恕刪)
我騎過至少6種以上電動輔助自行車,從一無所知到會量測訊號修車,甚至加裝GPS. 了解這心路歷程,必須給你一個大大的讚!!
前叉避震是必須,如果有中桿或者後避震會加分.
整合度還不錯,下面的那根桿子看看能否改善
機械變速可以拿掉,馬達本身就是動力輔助,何況小輪徑踩踏並不會用到多少力氣. 我的小折Shimano幾乎沒動過.
電池容易取出與否會影響銷售.
注意頭燈是否可調整,不要直射對方.尾燈若有煞車燈更是加分.沒有的話就自行買感應式尾燈
龍頭把手若可折疊加分,里程表現還不錯. 16公斤很有吸引力!!
目前主流是400W電機/48V,不是250W/36V. 感覺性能會比較弱一點
思考一下增加那些設計可以吸引銀髮族,他們喜歡速度感應勝於力矩感應. 這個族群的需求遠超乎想像.
電動腳踏車其實很耐騎,擔心後勤維修是多餘的,就像特斯拉4年後才需要回原廠檢查一樣.
看起來輪徑是16吋,不知道對不對?

mctrek wrote:
成車整體初型可以, (恕刪)


我也建議不用避震前叉 可以使用簡單的鋁合金前叉 或者是碳纖維前叉更好。
小輪靚車搭配的碳纖維前叉採購價格我想一定不會太貴的。
輕量化以外,碳纖維的吸震彈性,還有3K布紋的外觀,都會增加賣相與高級感。


另外直接加入避震龍頭作為簡單的選配,價格便宜很多。從採購的觀點來看可能幾百塊錢。

我自己的登山車當年把S ID避震前叉,改成
碳纖維硬叉加上可鎖定避震龍頭,一般城市騎乘非常棒。
就算沒有避震龍頭,碳纖維硬叉也夠了。

重量減輕很多 維修保養也簡單很多。


避震座館也可以當作選配,採購的觀點也是一樣幾百塊錢。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