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台灣的路面品質,還是乖乖用1.75"以上的旅行車胎比較安全吧,使用細公路胎是拿性命安全換速度。我遇到的狀況更危險,在桃園環保公園這個大下坡,我在晚上衝了好幾次之後,某次白天去騎才發現,路上有水溝橫跨路面,水溝蓋跟樓主貼的很類似,施工單位居然讓兩個水溝蓋之間露出超過5公分的縫隙,這麼離譜的洞,就算是巧克力胎也難以全身而退。想起前幾個晚上直衝而下,只看到有水溝蓋不清楚有洞,真是捏一把冷汗...
eric 孫 wrote:像是仰德大道下山的白色橫紋的'跳動路面白線也是1.25以下細胎的殺手 光是下個山整台車 車架抖到快斷我跟台北政府反映跳動路面白線可否與人行道之間 保留1公尺不劃白線好讓自行車安全通過結果連回個文都不回 可否板上有相關人員可以反映這件事......好保護車友的安全 其實,如果弄成路邊沒有這個跳動的白線的話,情況會更糟,我們這裡就有這樣的路段。每個經過的機車都會來個S型大蛇行,有時候連汽車也會,就算剛好有行人,他們也照彎不誤,使用叭叭聲將行人和騎腳踏車的人逼減速,反正就是行人和腳踏車就是要停慢下來等這種蛇行車通過就對了。總而言之,這個玩意的目的就要是全部經過這邊的人,包括腳踏車,都減速。腳踏車只要減速到用走的速度,就不會跳得很嚴重了,您可以試試。
這個問題 在我考慮換胎時有考慮過拉去年 年底打算利用二日從新竹騎到高雄身為肉腳級 就考慮將原車的1.95巧克力胎 換細在從芎林 騎到老學長的店途中 就有壓到水溝蓋就特別觀察 個人發覺新竹地區 水溝蓋鐵板上的孔洞 就有2種尺寸發覺1.75的尺寸應該是最低要求(但體重過重 輪胎可能會陷下去拉)
要注意有一種水泥的水溝蓋,兩塊水溝蓋中間也會有一個間隙,我曾經騎T2在新店的河濱步道,抵達碧潭停車場時掉進去,T2前輪半個插進水溝蓋內,靠著前叉頂住才沒全部掉進去。我人是整個飛起來然後雙腳安全著陸,車身同時自動轉了90度和前輪形成90度直角。當時完全傻住,旁邊早起運動的阿公阿媽還以為我在表演特技這個停車場有兩道水溝蓋,要命的是間隙與前進方向平行,所以要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