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的部分,因為父子鬩牆,據他們所說,Vector車架的專利是掌握在台灣團隊這邊,從官網的產品看來他們也敢出Speed車架的款式,Midtown (我的最愛..T_T)則確定歸屬於Dahon,Mu可能也是,不過已經有Vector,這部分影響就不大。
另外探聽到的消息,現在Verge正在組裝新車準備參加月底的Eurobike,系列產品預計11月份推出,個人是很希望實車推出時品質、設計、通路、售後服務與訂價都能有好的表現,雖然目前看來最後一項可能很難達成...
ufpakurt wrote:
Vector車架的專利是掌握在台灣團隊這邊
我個人實在不欣賞vector的車架設計,還有應該趕快開發電動折疊市場另闢利基。
之於許多網友一直強調的售價問題,我認為售價高低不是重點,其跟隨的是產品的定位,如果其他國家能賣這個價,台灣市場自己在抱怨,那也是台灣市場的問題或部分網友的觀點。
我想高端市場本來就是小眾,很多人都不喜歡騎制服車。
teabox wrote:
許多網友一直強調的售價問題,我認為售價高低不是重點,其跟隨的是產品的定位,如果其他國家能賣這個價,台灣市場自己在抱怨,那也是台灣市場的問題或部分網友的觀點。
...(恕刪)
+1
確實dahon的售價不是問題
是品牌經銷的定位與遊戲規則,被少許人玩弄與破壞
而身為代理商又無能管制或是制止,甚至還變成使作俑者
當代理商急於出清存貨,讓價格崩盤後,許多深度忠誠者感到切心(台語)
因為早期介紹一堆朋友買這品牌的車,若干時間,竟然比之前買的價格幾乎還要少了1/3
情何以堪?!
而店家的角度,受到這樣的衝擊,造成庫存一堆,
甚至還可能受到車友的質疑為啥賣的貴(當時的進價成本,確實代理商給的也高)
惡性循環之下,相對後續願意經營這品牌的店家變少了
店家只想趕快出清自己的不動產
總結:
產品本身的設計與外型都是沒問題的
有問題是經銷的體制管理與代理商決策者的腦袋
當然Dahon在台灣的代理及亂象的確讓人痛心疾首(我三年多來陸續買了5台Dahon,其中的價差就只有辛酸可形容),當然希望未來的Tern能記取教訓,除了定價與經銷策略外,售後服務更是要加強,不要讓買車的人疲於到城市綠洲、捷安特、美利達等等地方去尋求協助,又因為Dahon許多特別的規格,這些店家也不見得能完全處理;要賣高端市場的價格,就要有高端車的整體品質。
Vector車架我個人覺得很不錯,它也得到2010年EUROBIKE的獎項肯定,所以如果高端的歐洲市場都肯定了,我覺得"部分網友"的觀點也不是那麼重要了吧。
ufpakurt wrote:
如果價格不是問題,又...(恕刪)
沒代理商與部分經銷商亂搞促銷價,消費者哪知道原來空間可以這麼大?!
(空間是代理商滯銷後給出來的,不管是促銷前/促銷後,代理商給經銷的利潤%都是固定的)
就因為促銷前/促銷後的價格落差太大,才引起早期忠實消費者的抱怨
若是價格定價訂過高,那早期消費者怎會掏錢買?!
不也是因為認定他的品質與售價在當時是可以接受的範圍,才掏錢買的嗎?
難不成在沒有人架刀子在脖子上,還可以陸續買5台?
至於售後服務~
基本調整/內外胎/煞車/變速調整...這些扣除車架折疊機構問題以外的調整
消費者住家附近的車店,都應該有能力服務(不然憑什麼開單車店?)
而且以dahon的經銷點布點,坦白說是非常密集的(區域經銷)
除非是中南部偏遠市區才可能會少一些
若是北部,每個區至少都會有一個經銷點(甚至有可能超過兩個)
若是車架折疊機構問題,除非是軸心緊迫螺絲鬆掉,可以調整
不然機件斷裂/瑕疵/故障,那縱使是經銷點也是一樣要送總代理(例如:城市綠洲)
或是跟總代理申請才有的修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