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lly8192 wrote:我想現階段的ss3 -cr-mo車架如果管徑跟碳鋼差不多的話,車架彈性上應該也是呈現著碳鋼車架的特性吧,因為管徑還沒有抽薄 那我只能自我安慰.我還有後氣壓避震..換一個方向想.是不是表示我可以更用力的操它
vegawing wrote:那我只能自我安慰.我...(恕刪)還有後氣壓避震..鬱卒換一個方向想.是不是表示我可以更用力的操它 鉻鉬鋼的強度比高碳鋼更好,所以他的載重力及結構安全性一定會更好!這樣想就比較舒服了!
計較那1-2公斤也太辛苦了吧!又不是輕量化魔人買車...生活已經很苦悶,大家不要為了那一點重量也還在斤斤計較了啦!如果跟KHS的T3重11.3相比只多0.7公斤卻省了將近一萬元....這一萬元其實真要拿來改車要減超越0.7公斤應該也不難...我是覺得不很需要啦!目前幫女友改車我也只換了Deore而已~改太高級就失去當初買這台車的意義了。
joestar wrote:雖然CY二代也才買沒半年...(恕刪) 有在注意的話,會發現其實最近大部分小折已經降價不少了,要脫手要快阿。Y拍上一堆萬元內24-27速鋁合金小折大軍出現,是一種徵兆。joestar wrote:但是看到SS3的價格那麼漂亮,實在是很想換...(恕刪) 同上,各大廠低價位車已經傾巢而出了,不像之前要買都沒有。最熱門的T2T3現在要買也都不用等,DAHON也是,當然少部份非常搶手的型號還是缺車,不過總的來說已經跟以往差很多了。想買SS3我是覺得可以再等等,規格方面有非常大的改進空間,比如小折的靈魂:折疊盒,以及車架,還有飛輪等等,至於售價.....個人大膽猜測一個月內肯定會有一點變化。
whpan1 wrote:這個問題,我請教過老...鉻鉬鋼很有彈性,可以做的很薄,仍然保持一定的強度,...(恕刪) 聽起來CrMo鋼管跟鋁車身的鋁管一樣可以做二抽、三抽等等來減輕重量--1.2大概是三抽了吧,也許可以讓全車重減到11kg或更輕其實鉻鉬鋼材質本身以標準鋼管來說,不見得一定會比高碳鋼貴很多,真正貴的部分應該是抽管的製造成本。看看鋁車架就知道了,同樣60xx的車架,三抽的就較一般的貴不少,而沒抽的還要較三抽的重一、二公斤,價錢卻要便宜許多。
我今天下午到工廠,定了一台芒果黃、大盤改52/39的SS3,老闆說黑色把手立管今天到了,所以我也要黑色的,其他都照原來規格。他們會送一個布套,把把手立管套著,免得折疊的時候刮傷,真細心。車重的問題我也問了,老闆的解釋whpan1大已經說了,但是聽whpan1大這樣說,好像以後就會用比較薄的。我又有點猶豫,要不要再等等。車重其實有差,鉻鉬鋼車架的價值就在於可以減輕車重而仍有同樣的強度和彈性,這並不是說比人家多1.5kg材料就賺到。鉻鉬鋼管是抽薄的比較貴。還有今天發現一位和昨天那位密碼本大大一樣喜歡11-25的飛輪。今天下午有位車友到工廠拿車,他的飛輪就換成11-25。他還讓我試騎他的新車,好人一個。不過我還是覺得,52/39 + 11-32比52/42/30 + 11-25合理。哈哈,這是我的偏見啦!如果是用53/39 + 11-25那就真的是厲害,或者是不爬坡。
gary0408 wrote:老實說那個討論啊.....(恕刪) 雞同鴨講啊!一個齒比至上理念的人。跟其他不一樣理念的人迸出了火花,但難有交集。誰也沒錯,但誰也容不了誰!這要怎麼說呢!只是一般玩小摺的人,沒有那麼講究齒比的綿密度罷了。我知道齒比綿密度的好處。但我們玩的只是一台406輪圈的小摺耶。(但是對一個想飆小摺的人,我能理解啦!)當初發明小摺的人,大概沒有想到小摺會有這一天,還能裝中變耶前兩天在永福橋附近,前輪卡在木製行道的夾縫。差點翻車耶(騎小摺還是要小心一點喔)!
gary0408 wrote:老實說那個討論啊.....(恕刪) 本來就沒什麼重點。以SS3的價位和車架的定位,一定要要求公路車的"齒比綿密",未免太超過了。這個價位能做到52/11的齒比,已經難能可貴了。T2也才50/11而已。不過大盤用52/42/30的話,飛輪用11-25是有道理的。因為30/25=1.2,絕對夠用了。前30後32,齒比都小於1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