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

車友不敗家之最低價27速小折─Stepdragon

來吧!比較一下今晚收到的正式版...結尾有個驚人的發現....

後方是之前的測試版高碳鋼...,前方未拆封是新的正式版


一樣都有送配件,前後車燈、馬鞍袋與坐墊袋,夠超值了吧!


哪裡有不同...V夾的顏色不同,不過其實是一樣的V夾


測試版的有龍頭上蓋,正式版的直接取消了封起來(怎麼我要的短龍頭沒有幫我換啊!)


這個東西...太棒了,有這個小東西是否意味著我可以在車子上裝後擋泥板了呢?


正式版的有直接焊上了X型腳架(不能打注音),不過...好像挺脆弱的感覺。



話說可以客製化訂車...我是後來才知道的,車手立管我也要全黑的啦!坐墊也可以選喔


最勁爆的結尾來了...本車重12公斤,樣車重.........也是12公斤

這要怎麼解釋我是雙手抓著車在體重計上面秤的結果,所以請不要叫我在去拍照證實,我怎樣也不會多
生出手來可以按相機。

兩台的差異我想到只有X型腳架(不能打注音)、樣車用的是單層框與正式版的雙層框...其他還有嗎?
所以我想如果真的是不同材質的車架...造成的重量差異真的不大到其他車友所說的1-2公斤。


明天白天會再拆車改裝,有新的發現再貼。
gary0408 wrote:
本車重12公斤,樣車重.........也是12公斤...(恕刪)


這是有一點奇怪,SS1(高碳鋼)車重是13公斤(有些高碳鋼的小折重達15公斤),而KHS T2(鉻鉬鋼)是11.5公斤。為什麼SS3的高碳鋼車和鉻鉬鋼車會一樣重?
gary0408 wrote:
來吧!比較一下今晚收...(恕刪)


這螺絲鎖點有可能改C夾嗎...我比較喜歡C夾說

我的SS3 27速是明天到.....

另外.車身上有剛材的貼紙嗎
我在忙的不是你肉眼能感覺到的,我所想的也不是馬上見著的…
gary0408 wrote:
來吧!比較一下今晚收...(恕刪)


Gary 大:

可以確認一下正式版車子的軸距是1050 mm 嗎?
Brad
gary0408 wrote:
來吧!比較一下今晚收...(恕刪)
最勁爆的結尾來了...本車重12公斤,樣車重.........也是12公斤狂笑


這個問題,我請教過老闆。他們認為保守點,漸進改善的策略比較適合他們這種新進的小廠。

鉻鉬鋼很有彈性,可以做的很薄,仍然保持一定的強度,但是他們現階段的鉻鉬鋼管徑是1.6的厚度,幾乎與高碳鋼的材質厚度相同,所以重量應該只會減輕一點。爲什麽?怕車架斷了,大家(stepdragon與車架廠)都賠不起呀!接下來就會做1.4的管徑,最後才會生產與KHS相同的1.2管徑。

只能這樣自我安慰吧!您拿到的比較『大隻』,重量雖然下降有限,先感受一下鉻鉬鋼的彈性吧!而且鉻鉬鋼的價值比鋁合金還高,你多了1.5KG的貴金屬了。
對不起 我不是來找碴的 但是我覺得車廠技術未成熟時 不可以推出鉻鉬鋼的車型 畢竟消費者多花比碳鋼高的價錢就是要車子能輕量化而又能保持碳鋼車的強度啊
雖然CY二代也才買沒半年
但是看到SS3的價格那麼漂亮,實在是很想換(只是不曉得CY二代要怎麼處理)

不過那重量,如果未來還可以更輕一點的話
那其實現在再忍著點,以後應該會有更好的車子出現
也希望廠商不要再一直漲價了
小折熱潮趕快過啊~我想要買便宜划算的車子
雖然以這台車的價格而言已經是很便宜划算了
aaron2248 wrote:
對不起 我不是來找...(恕刪)


你說的有道理,『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凡事起頭難。

以高碳鋼的材質來說他們的技術非常成熟。高碳鋼的ss2, SS3的車重才11.8KG其實已經不錯了。SS3鉻鉬鋼的定價11900并不算高,應該沒有剝削消費者的企圖。但,我覺得SS3的改進演化速度應該再快一點,下次,就做1.2厚度管徑的鉻鉬鋼車架一步到位,不要再做什麽1.6管徑或1.4管徑的車架了。至於強度問題,花一點錢給大學土木系裡面都有的『結構實驗室』試試看『結構強度就』再做做『疲勞試驗』就可以了。



昨晚等不急就已經動手改車了...還發現了更多變化的地方。

每次都令人驚奇~廠商有聽到我們的心聲啊!


例如~原本很鳥的輪圈襯帶更換成綠色的高壓襯帶了...雖然裝在裡面外面看不見,
整個心情就爽度大增...

其他~等我的改裝弄好發文再一倂解說吧!
aaron2248 wrote:
對不起 我不是來找...(恕刪)

我覺得這也是個見仁見智的問題,在車架的設計與製造只要符合安全規範。沒有理由車廠不能推出cr-mo車架的產品。其實很多工業產品。也都是尋著這個模式在走。產品開發初期。用料材質比較審慎。隨著製成的成熟與初期產品的驗證。廠商在各項數據驗證完整後。用料會越來越精簡(量產後cost down)。這是很正常的。這也就是一般消費者所認知的,初期的產品用料比較好。

只是ss3的cr-mo車架上。以現在的的這個管徑(應該是管壁厚度吧?)可能在車架彈性及重量上。還沒辦法跟先進車廠的車架媲美而已。這跟電腦的cpu一樣。當amd的製程比不上intel的時候。它還是賣。只不過它賣得比較便宜,就是這樣。但不能說因為你的cpu比較慢。所以你不能賣。

但是就廠商而言。必需告知消費者。產品現階段的特性,不能對消費者打迷糊仗。畢竟消費者很多就是衝著cr-mo的材質特性購買的。

我想現階段的ss3 -cr-mo車架如果管徑(應該是管壁厚度吧?)跟碳鋼差不多的話,車架彈性上應該也是呈現著類碳鋼車架的特性吧,因為管徑(應該是管壁厚度吧?)還沒有抽薄。

所以說,消費者其實買到了一台cr-mo材質但卻有著碳鋼特性的車子!我想大概就是這個樣子吧!
  • 4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4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