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ppydaniel wrote:
沒想到高老大親自回文...(恕刪)
您好唷!用力想一下吧!
其實不用算這麼底層。
一樣都是踏板,一樣都是靠鍊條傳導。
力量輸入都是棘輪座上的飛輪。
所以上面所述到後輪組輸入端根本沒有所謂的能量損失差異。
一般輪組靠棘輪座輸入力量,讓輪子轉動,這時候棘輪卡住,所以傳導力道是直接到輪子上。
實際上阻力兩者相同,一個是輪胎的摩擦力,一個是花鼓本身的磨擦力。
一般花鼓不是使用培林(其實也是滾珠)式,就是使用滾珠式花鼓。
不管哪一種,這個內變花鼓和傳統兩者都會有!內變花鼓的效率也不差。
也就是有人說空轉滑動動順暢度,這個就會牽涉到棘輪與滾珠的摩擦力。
看是跟什麼比!不然內變花鼓跟便宜的花鼓比起來,還是順暢太多了!
內變在傳動時,藉由行星、太陽運轉讓轉速改變,所以力量傳導會分散到三顆行星齒輪上。
反過來說,摩擦力就會因為齒輪間的咬合產生所謂的內阻。
但是......
在不同檔位間,也只不過只有一組齒輪在磨合(另一組要咬合)。
所以齒輪精密度夠,就不會有太多的能量損失,不然就會互咬抵銷你傳導到花鼓的力量。
另,一般兩、三大盤在換檔時的力量傳導也有損失(短短的上鍊過程)。
就以小輪徑的車子來說,內變的內組產生的阻力是不致於大到讓你感覺到。
你可以試著把輪子在手上,右手抓棘輪座轉動,感覺力量傳導到輪子轉動就知道了。
你就會知道那個阻力,搞不好都比你的培林踏板還小。
而因為三個檔位用到的齒輪檔位不同,各有不同的滑行阻力(其實也是傳動阻力之一)。
不相信你可以做個小實驗,檔位一也就是最輕檔,可以滑得比較遠!(搞不好比你手上其他車滑得還遠)。
但是三檔之間的差距,不致於讓你在同樣的一段山路、平路,跟其他車種比較起來較吃力。
一般人的錯覺,還自於檔位的錯亂。
因為內變車的換檔等效的三大盤(比較廣),不等於一般三盤的齒比。
『一樣都左1、右6,但是內變踩起來比較重呢!?』其實跑起來也比較快呀!
如果要比較踩得重量......請先計算好齒比再比較唷!
重點來了......要不是小輪徑的折疊車天生的限制,我比較喜歡傳統式的花鼓。
因為改輪組不會被遷就著......
影麻吉 Image - 攝影對我來說,只是想留住那份感動。
http://gaujei.blogspot.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