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在大多數的情況,當消費者又很喜歡某廠牌之時,是相對弱勢的,因為代理商也深知消費者的心態與購買上的不便。代理商跟原廠簽約壓低進價,一次進口量大,跑單幫的消費者如果要個別購買,時間加上運費,相關手續等費用,其實不見得划算。加上保固條款等軟硬兼施,消費者很難不就範,除非消費者放棄轉而購買他牌。
而上面紅字才是代理商真正在意的,而不是一些個別有能力跑單幫的消費者,因為畢竟是少數。所以代理商要做的就是藉由品牌的炒作,培養消費者的忠程度與認同,網路等媒介口耳相傳,自然不怕消費者不買帳,因為當消費者就是要買這個品牌時,那最後跟代理商購買的機會就很高,畢竟上面提過的,自行購買不見得划算多少,但不代表代理商在台灣的定價合理,這是兩回事。
給各位最簡單的參考方式,只要上個網,看看哪些品牌,或型號,水貨或自行購回的消費者特別多,大多就是該品牌在台灣的定價不合理的多。汽車也適用,如雙B
雖說這是一個自由市場機制所決定的遊戲,消費者可以決定買或不買.但這是最消極且無奈作法
個人覺得代理商的定價確實有討論的空間
車架的終身保固乍聽之下可能有棒,但保固五年或終身保固是否代表同一等級或是同一個安全等級呢?是否有這個必要性?車架的材質在出廠前一定有材質品質保證,銲點也有一定強度規定,銲接處也有一定檢查方法,應力之消除也有一定程序.所以5年之保固,跟終身保固個人覺得差異不太(況且正常使用之保固...這是很難定義的..到時苦主是否又要舉證...)...
廠商之定價有其出發點與考量...如前人所言之抓住消費者心態,廠商本身利潤,風險.....等等我們不得而知..
但可以確定的是消費者永遠處於弱勢..我想版大開這篇文章的用意應該在此
君不見
1.英國Birdy 的售價跟AM (TSR)差不多.
2.日本鳥車售價比台灣便宜(挖勒,還從台灣運過去勒)
3.鳥車改裝品Paul 夾台灣賣9000,美國賣約6300NTD(自己換算)
4.BikeFriday也是啊
看樣子小布的售價就還OK......
這樣的售價我們姑且不討論合不合理(因為要不要買看消費者)
但就消費者而言其實是非常不公平的(因為要買就要接受其售價)
其實!不只自行車產業啦,,,藥品或健康食品也是如此,猶有過之啊
在這當時,我們還能做些什麼事啊!
真是看來看去啊



alexwsj wrote:
1.英國Birdy 的售價跟AM (TSR)差不多.
覺得臺灣代理賣價不合理的車友, 我建議買 am 系列的 moulton (若是沒有預算問題),
tsr 系列的比較有水貨的問題, am 系列的應該就少多了。
這樣會釋懷一點吧!
要買的去車行問一下 pashley moulton 和 alex moulton 到底差異在哪裡?
沒有看到實車, 有些點很難說明 (這些資料沒在玩 moulton 的車友, 是很難查得到的),
要不然直接打電話去問台灣代理,
不願意跟他買, 至少問問看, 絕對沒損失。
要不是看在 moulton tsr 是用 20 吋胎, 以及售價便宜許多 (和 am 系列相比),
我是比較偏好 am 系列的。
要 alex moulton 20 吋的胎就得買 double pylon, 這我還沒那個膽買阿!
我對 17 吋胎還是蠻感冒的, 雖說這是 moulton 的特色之一。
買車是看車的特色有沒吸引你, 不是看價錢吧,
若 moulton 的特色沒吸引你, 100 萬你也不會買。
什麼高不高貴的, 那是其次, 別想太多了。
哪裡比較便宜
農產品
不可在產地買
因為你不是大盤
因為你不是買整台車的果菜
工業產品也一樣
Birdy 產地 台灣
台灣的經銷商一年賣不到100台
沒資格根日本比
日本的經銷商一年賣超到10000台
台灣的經銷商 連談價格的資格都沒有
....
....
誰說產地會比較便宜
誰說便宜是好事
台灣能買到貴是一種福氣
只要給錢
就有好東西
反正錢也是別人給我們
我們只要發揮職務上的專業錢就會送上門
....
....
如果買一些便宜的東西
還以為我們是
技術不好的專業工程師/專業工程顧問師
...
...
總之貴不是問題
服務好就好了
我也是根客戶強調
每月顧問費多10萬是值得的
我們早晚都會問安報到
讓你安心
一個月如果只有 3 / 5 萬的顧問 會讓你 擔心顧問 的 專業與熱誠
....
....
AM 貴得好
越貴越好
不要讓 領全職博士生獎學金的博士生
都可以買 那就不好了
TOYATA ... LEXUS
不會放在同一個接待室
....
....
有時台灣總代理議價能力差,台灣市場小等等,雖或可以是事實或一部份售價壓不下來原因,但絕對不是在商業行銷上的藉口,拿來合理化!那一些市場比台灣小的國家或貧窮的國家,他們產品的售價應該比台灣高出許多才合理嘍?台灣總代理的考量與心態,國外原廠重不重視台灣這個市場,願意給多少資源,這些才是重點。消費者決定跟誰買很清楚。
個人雖不是學商,但至少會去思考,而如果您是單純的消費者,豈能有先幫廠商合理化的心態呢?
albretachen wrote:
台灣能買到貴是一種福氣
只要給錢
就有好東西
反正錢也是別人給我們
albretachen wrote:
如果買一些便宜的東西
還以為我們是
技術不好的專業工程師/專業工程顧問師
非常不認同這種心態,個人是醫療從事人員,如果照樓上的講法,在醫病不對等的情況,病人絕對會被踩到腳底下,讓病人認為看自費比看健保好,收費高等同醫術高,還是你的福氣?!只能說你部分的心態用錯地方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