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自製電動摺疊車_20140814試騎

blackeyefum wrote:
感覺上比較接近電動滑...(恕刪)


關於"電動代步車"是否能上路,我真得需要去查閱相關法規條文,但最近真得有點忙.

下方黏貼之簡易版規格表,可比較一下折疊尺寸.
由影片也可看出展開摺疊時間.

前輪使用大輪子原因為
直接使用Hub Motor"無需再加裝"減速機"或"傳動裝置","且附剎車碟固定孔",
且主觀認為大輪子不是比較不會被石頭或階梯卡住輪子嗎?
#6鄉民 wrote:
不知道量產後的價位在哪邊?...(恕刪)


請點擊下述網頁,瀏覽有關於售價之內容.
http://cc-chen.freewebspace.com/JandR/
但此售價尚未底定,用email連絡我留下連絡資料,有最新訊息便會通知您.
分享WB21簡易版規格表
chen0935627154 wrote:
不過符合電動自行車(電動機車)應有一定之特徵條件,
我再去了解"車輛安全審驗"之項目及辦法....(恕刪)

你看A-bike、Carry me都是屬於腳踏車沒有爭議。

另外電動自行車跟電動機車的規定應該是差很多的。
應該可以歸類為電動自行車。
chen0935627154 wrote:
我也正在尋找目標客群...(恕刪)

你這設計看起來像是前輪放大的滑板車,然後站姿改成Segway,目前還是看不出來優點是什麼,站姿類似Segway乍看比較輕鬆,但是Segway的穩定性是老弱都能上,兩者差距很大,EVO電動滑板車前後腳的站姿比較符合力學,畢竟這東西是向前移動的,所以要找出大前輪的優勢,還要解決站姿的問題
Pooky wrote:
你這設計看起來像是前...(恕刪)


深怕我的回應讓您覺得是反擊,
有時間回顧歷史發文,"外型糟糕","後輪加大"等鄉民提出之建議,我一一接受並改善,
說了如此多只是不想讓你誤解我的心態.您們全是不支薪顧問,感激都來不及.
1,
Segway裝了"陀螺儀""加速度計"會去計算傾角尋求平衡,高科技感(快速逐漸消失中..)
此設計原用在iBot上其意義是必須的,但用在Segway上娛樂性高於實用性,
自行車等之車架結構讓他因有速度因慣性而能騎行,其中道理不下於"陀螺儀""運動控制器"之應用.
Dean Kamen曾是我的偶像無意詆毀此產品,我曾為了"爬樓梯輪椅"(參考下連結)曾寫信尋求合作過.
http://youtu.be/XpTtMICNL_A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k1MTcyODE2.html
不過"價錢""重量""寬度"就是Segway地弱點.
攻擊對手也成就不了自己,況且我也沒資格成為Segway的對手.
總之香焦同蘋果如何比較,青菜蘿蔔各有所好.
2,
前後站立較合乎力學?
騎乘"電動滑板車"身體需作一些因應來改變重心位置,以配合加減速狀態,
此平衡乃靠身體前傾或後仰來達成,非靠前後站立,如您必須前後站立,小弟粗淺猜測與滑板寬度有關嗎?
技術摩托車(有座椅但幾乎不坐在上面)之腳踏裝置為何不是一前一後,衝浪板為何需前後站立(實為側身站立),如您了解就可知道我在說些甚麼.
3,
前面已針對此議題回覆,
使用大前輪即是我能夠使用最容易取得之Hub Motor規格,不需在馬達之外加傳動裝置,
且已有剎車碟盤固定孔方便固定碟式剎車,這是我降低成本的重要考量,當然任何東西的成因均非單一,在此不再贅述.

最後還是感謝您提的意見.:)
輪子小但重心高,側身站立是很合理的,公車上大家也都是側站比較穩,安全考量還是第一優先,不然就拿EVO電動滑板車直接加裝踏板就好了,這跟騎馬或自行車畢竟不同
這台車,依外型與運用方面,我個人覺得還是偏向滑板車一類.....

前輪用大輪,雖然有其考量,但是也失去了體積小與輕量的優點,除非有其他的亮點(如價格、維修或操控性之類),不然很難和市面上的電動滑板車競爭



我倒是覺得,如果將外型稍微修改,加上個座墊,以折疊型電動機車來推出應該會更好,應該也會比電動滑板車比較不會有適法性的問題(不過電動機車的驗證可能也蠻麻煩的,可是總比滑板車連上路都有問題好)

asd7986 wrote:
國外已經有類似的產品...(恕刪)


仔細一看,確實很像,甚至可以說是一樣的產品
不管是前方大輪驅動,後方小輪轉向,連外型都很接近

這樣看來,除了原有的適法性問題外,還多了仿冒與專利權的問題........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