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ORI車頭改裝構想

hugobozzshih007 wrote:
光大 的問題 其實 ...最近又去水哥那改了雙盤 現狀很滿意 (恕刪)


請問一下,您改雙盤是用DAHON車系的轉接座加墊片完成的嗎?由照片中看來似乎是圓X轉接座

或者是ORI專用款式?
另外,您改雙盤BB有換嗎?換多少寬度的?或是沿用?

改了雙盤,後變的調整有沒有出現問題?因為我在最小齒無論怎麼調都有嚴重的顆粒感

聲音並不大,但是踩起來非常討人厭…
您是想改這樣嗎
這是之前在網上購入現在應該還有
搜尋立管看看
國父幾次革命就有了
上管部份原本附的是28.6的鋁管
下圖是另一款摺疊管的上管
http://img440.imageshack.us/img440/8767/1013jo.jpg
a119722 wrote:
您是想改這樣嗎這是之...(恕刪)


這種可伸縮或是最頂端龍頭沒有延伸的版本最適合我

畢竟ORI已經有個鵝頸了,上面加龍頭等於兩個延伸了!!

這樣可能座艙幾何跑掉,也更不穩定了

我會往這個方向去找零件的,感謝提供資料

只是需要找T3那種款式,就是直接鎖無牙龍頭那種的
是圓點的中轉 沒錯 不過有加上特製的橡膠墊圈
BB 限用外掛式的 (意思是 大概都得用shimano) 這樣才有墊出來的效果
另外 我的最小9T 沒有顆粒感
不過鏈條會磨到下叉 不過我用防油布墊起來 感覺就還好 不過太重了 我很少用到9T

目前騎得很滿意

雖然我不是很喜歡你的計畫 但是如果用我的方式 只是更花錢而已 我也不是說很推薦
(我大概是買ORi 到現在改花最多錢的人之一)
只是現在的狀態我頗滿意

希望你也能將ORi 改到你滿意的程度
不要放棄她
hugobozzshih007 wrote:
是圓點的中轉 沒錯 不過有加上特製的橡膠墊圈
BB 限用外掛式的 (意思是 大概都得用shimano) 這樣才有墊出來的效果
另外 我的最小9T 沒有顆粒感
不過鏈條會磨到下叉 不過我用防油布墊起來 感覺就還好 不過太重了 我很少用到9T

目前騎得很滿意

雖然我不是很喜歡你的計畫 但是如果用我的方式 只是更花錢而已 我也不是說很推薦
(我大概是買ORi 到現在改花最多錢的人之一)
只是現在的狀態我頗滿意

希望你也能將ORi 改到你滿意的程度
不要放棄她(恕刪)


還在思考要不要放棄,以CP值而言

MR4會跑又便宜,折疊性還OK我也是一個月折一次而已

但是以獨特性而言,ORI當然是狂勝!

也因此我才會想保留鵝頸

ORI真的還是有最後的罩門,就是輪徑…

不過BF也是16吋,人家就可以當作小跑車來用

同樣是縱折的ORI除了龍頭以外,沒理由不會跑阿…難道是輪組太差嗎?

有人有推薦的16吋輪組嗎?
光大,ori不用改啦,再買一台mr4或是reach比較實在,ori的好處就是折起來小台,mr4或reach你也不可能帶著搭火車,我這樣講有沒比較實在
放鳥光 wrote:
還在思考要不要放棄,...(恕刪)


平平349
ORi原廠設定比較不會跑的原因是出在車身幾何上面
跟輪組差沒關係..嚴格說起來ORi的輪組還比MODEL T要好上那麼一點

以M系列來說BB前置、鍊支長、座管有SEATBACK
讓立管跟地面的夾角小,幾乎等於淑女車(見下圖)

M9


淑女車


疊圖


跟tikit的比較1,可以看到tikit的BB比較低,軸距比較長
帶來的是低的重心跟較好的直進性


跟tikit的比較2,可以明顯的看到tikit的立管角度比較小(鍊支差不多長可不管)
踩踏角度會比較適合發力跟拉回轉速


當然兩車之間還有騎姿造成的風阻不同也有相關
以ORi的原廠結構要調趴是不可能的,除非龍頭反裝XD

比較得來+實際騎乘的結論是
不管踩踏角度跟長鏈支,ORi都不適合坐姿衝刺(我不會抽車所以沒法試立姿)
在平日通勤騎行的過程當中
過橋的時候也感覺到爬坡的發力相對困難(所以淑女車上坡用站的比坐的好騎)

不過Ori本身的設計也不是跑快這個用途就是了...
如何取捨就看個人摟

原車要改善速度感的話
第一個砍了鵝頸換快拆豎管+一般龍頭配羊角把或彎把
第二個換成M10的SDG座管或者天秤座管+座弓很長的座墊
可以把座椅推到最前面加大虛擬立管的角度

參考看看
wizzchang wrote:
平平349ORi原廠...(恕刪)


恩 精闢

的確 為了拉大座艙 座管的角度的確比較斜
這樣一來有個最大的缺點是 在拉轉速的時候
力量會莫名其妙去造成類似簡協運動的震動感
因為坐管的斜度和折後輪點壓力上的巧妙配合
這個其實一直很困擾我 不過只要知道身體重心和施力的方式
可以減少這個震動 還是可以拉高速度
畢竟這是一台完全沒有避震的硬派車 (這也是矛盾的點)
不過完全沒改的騎乘感 是很Q的 我承認 但就是因為太Q 我才大改 哈哈

之外 改完雙盤後 我最近出門運動都騎ORi 不騎公路車
其實ORi 並不慢啦 大盤也是有52T 雖然我換成了18吋輪組
但我也比過原本的輪組大小
半徑上其實只差大概一公分內 (輪框位置)
說老實的 我有點懷念以前優雅優雅的ORi
不過已經不能回頭了啊

但是就如光大所說的 獨特性
騎ORi 很難撞車低 到哪都是吸引目光囉
這個也是肉包大他們自豪的地方了
騎ORi 出去 就是要帥 哈哈

原來光大的公路車是MR4 我的是停產OCR2
我個人覺得車子不同就有不同的樂趣
同時擁有 也很棒囉

hugobozzshih007 wrote:
恩 精闢 的確 ...原來光大的公路車是MR4 我的是停產OCR2 (恕刪)


感謝樓上兩位大大精闢的解說,對於座艙幾何我沒有什麼研究

受教了!下次應該多加強這一方面的知識(好歹也算是人因相關研究室出來的,沒有看出門道真是丟臉)

提到MR4是說可折疊的跑車來說CP值高啦

類似取向的REACH貴多了…

我的公路車是CFR 2啦!

也是2



比起OCR更是停產多時…

雖然是老車一台,不過還是很棒!!(我沒有騎很大,拿他來休閒騎,真是大材小用了)

其實會想改ORI是因為歐車是我賣登山車換來的,主要還是因為搬家後希望能帶車跟朋友一起騎

所以肩負著挑戰稍有難渡路線的責任

也才會改雙盤,也才會嫌他穩定性的部份

其實是我超越了他原來所被賦予的使命

所以提到MR4可以提供折疊性跟速度還有強度的平衡

看來我還是得思考一下ORI原始的設計,不要只是要求他能夠完全取代原本的IGUANA
16吋要速度+爽度升級
除了配齒比換18吋也是捷徑


牽一髮而動全身連c夾也用r358&r365混搭

前胎皮僅差4mm

後胎就要長c夾才剛好

原後彎的坐管也改直式未上18前16輪組~真的不夠~

直上鳥車的56t大盤與輪組(二手品比女王的16吋升級輪組價格還便宜)+屎滿路11-32t飛輪
視覺效果一拜


以上昇級二手品比女王的16吋升級輪組價格還便宜
女王輪組前喬伸後久裕培林花鼓ARIM AR-DM18 16'框
原本前輪久裕花鼓20/74mm前叉是100mm改喬申20/100mm花鼓

更爽的是收摺後體積增加多少(約5cm)
http://img440.imageshack.us/img440/8767/1013jo.jpg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