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星期五下班後,騎車來回淡水、中和,因為那天斷斷續續下雨,而我也摔了二次,一次在往淡水過關渡橋,明明是自行車道卻有車子開上來,我也看到了,就往旁邊騎到水溝蓋上,就車過去,等車過去後,要回到車道上(沒有下車),這時前輪一打滑,整個人跌在地上,由於是自己不注意,小弟只好自認倒楣,檢查一下傷勢,只有右腳膝蓋擦傷,就繼續往淡水方向前進,在回程時,小弟經過萬華中華路,這條路上有蠻多公車的,為了安全,我就預計騎上人行道,在騎上人行道時,前輪又打滑了,這次更慘,整個人跌倒躺在人行道上。事後回想,二次都是前輪打滑,而且當天是下雨天,但照理說,前輪與後輪相比較,後輪應該是比前輪磨損的還重,要打滑也應該是後輪打滑,會是原廠外胎的原因嗎?或是因為是細胎的原因?還是只是單純下雨天的關係?請問各位有遇過類似情形嗎?是否把外胎換掉比較好(不到一千公里)。PS.好險這兩次都沒有車從旁邊經過,不然……,我想之後看到有可能會下雨的天氣,還是乖乖不要騎車好了。
souts wrote:在上星期五下班後,騎...(恕刪) 會打滑的因素很多胎壓 路面 平衡感 都是可能的因素之一目前個人經驗中出現打滑現象都是胎壓不足造成的如果你的是MR4F 原廠 那條建大胎使用的感想是很不耐操..大約1000km左右 胎面已經磨出裡層了後來是換這條胎 Panaracer Pasela Tourguard除了是防刺胎以外 胎面有些紋路..對於我這種胖子來說視覺有些許的安定感....當然下雨天...放慢騎 才是王道啊..
既Sram Apex變速套件上市之後合法作弊的時代到了!!台灣的公路車運動,不論是職業賽/車隊約騎或是個人運動娛樂,有超過一半的公路車使用者都是以征戰各大山坡岳嶺為目標,針對爬坡的使用,變速系統只有三種選擇:三片式的大盤,CT壓縮盤50/34T,更大齒數的飛輪許多廠車的飛輪都是用26T以內的 (因為是公路車設定),需要齒數比較綿密來維持迴轉數的調控(可能國外的平路比較多吧?!)而如開頭所說的大部分的台灣公路車車主都用來爬坡,何必自虐呢?但SHIMANO 並沒有在此部分推出對應的變速系統因此針對腿力不足的車友們BIKfun發現一個很有趣的數據,一般我們幫車友組車的爬坡設定50/34 搭配11-28飛輪,最輕齒比為34/28=1.2143而如果很不幸地,你車子買來就是搭了"爬坡比較硬"的53/39標準盤,那當你改了這個11-36T飛輪的方案,最輕齒比將變為39/36=1.083,標準盤改裝的話:最高速不下降,爬坡力還比CT盤搭11-28還輕!而這個手術,只需要動到後變速器與飛輪 (鏈條與變速線視情況更換),換下的飛輪還可裝到練習用輪組上或是換到平路專用的輪組上若更換三盤,雖然齒比可能可以達到1.071(三盤+11-28飛輪)但需要換的零件非常多 三盤大盤/前變/三盤變把/長腿後變/鏈條/飛輪.....費用爆增)我們挑選了2011年 XT 11-36T 10速飛輪+XT登山車後變+鏈條這樣就可以解決齒比不夠的問題快跟小盤一樣大的飛輪當然齒片部分也一併升級RIDEA 53/39 橢圓齒比讓踩踏能更有效率的畫圓這台車是好友老婆的車辛苦他了!!如此費心打造一台適合老婆大人的愛車感謝收看
mightyduck wrote:不知有沒有其他用過的網友可分享。 就算是登山車,也很少裝到36的飛輪吧?這是我見過最猛的軟腳蝦救星方案...與其踩不動下來牽,我寧願有超輕齒比可以用,膝蓋要好好保養啊~~我朋友可以騎登山車上五指山不落地在那邊唱秋,要是給我1:1的齒比我騎MR4也辦得到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