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

請教451真的能和700C比嗎?

這裏討論的是能不能快,並非是否符合UCI標准,UCI是禁止小輪徑參加比賽的,如果符合UCI標准,根本不需要討論。
再者,我們平時騎車,用得著去考慮是否符合UCI規定麽?就好比F1賽車禁止渦輪增壓,排量不能超過2.4升,是否玩賽車也必須堅持2.4升以下?
引述這幾個紀錄只是表明,小輪徑不是提高速度的障礙,反而在某些方面有利于提高速度(比如空氣阻力更小)。


其實我知道700C的公路車比小輪徑車更快。在我看來,原因和結果同樣重要,但是論壇人才濟濟,卻沒人能對此作出高質量的解釋,讓人有些失望。

輪徑和騎行速度的關系這個論題,看似簡單,實則深奧
funders wrote:
這裏討論的是能不能快...(恕刪)

親自去騎看看不就知道結果了嗎?

前面很多人也說過了
同樣一個人去騎451與700C的車
結果是700C會比較省力也比較快阿(但是很多人根本沒騎過700C就說與451一樣阿)

NeverStop沒有限定車種
為何前幾名都不騎451的車?
且都是700C公路車比較快阿


daineseku wrote:
直到後來換了公路車以後
才發現一樣的腳力速度竟然能提昇那麼多...(恕刪)

認同...+1

小弟個人的經驗
無任何科學根據
小徑車451 齒比前52/39後12/23
公路車700c 齒比前52/39後11/28

中短距離輕鬆騎.....選擇小徑車(因為起步快,轉向靈活...慢騎也不會很累)
競速.長途.............選擇公路車(因為輪徑慣性好,比較省力....騎快騎長途比較不累....相對地騎時速20公里以下就很累人囉)

451與700C根本沒甚麼好比的
個人心態最重要啦...
比來比去....只有氣死人啦!!!

感謝樓主發這種頗受爭議的文章
讓大家在苦悶工作之餘,有發洩的管道....來爭個面紅耳赤
讓冷清的版面,頓時熱鬧起來!!!
kk-hsu wrote:
親自去騎看看不就知道...(恕刪)


前面我也說過了,現象我也知道,我想要知道的是原因,是解釋。到底是輪徑本身引起了差別,還是原因在別處?

而且前面討論裏面提到的那些同時騎過小徑和700C的例子,小徑都沒有完全按照公路騎行優化,或者車架,輪組完全不在一個等級。相反,AM網頁列出了一些比賽中使用小徑車獲勝的例子(當然是非UCI的比賽,否則禁用)。
funders wrote:
前面我也說過了,現象...(恕刪)

要知道詳細原因可以要請車廠來解釋了
或者可以寫一篇論文了

我有GIOS PANTO 應該是與公路車接近吧!
可以看一下Franklu的Blog有很多小車與大車的比較
且Franklu是小車的愛好者

小車與大車兩者給我最大差別就是騎小車可以很悠閒,輕鬆,沒壓力~
騎上大車就好像要戰鬥一樣,
funders wrote:
這裏討論的是能不能快,並非是否符合UCI標准...(恕刪)


套句美式中文──“再也不能同意您更多”

前面有先進質疑,那郭最快速度是小徑車用整流罩的結果,不知有沒有公路車也用整流罩後的最快紀錄?

如果要用自己的經驗來探討,我有個有趣的經驗,由於比較基準只有一、兩次,所以準確度不高,就只是提供大家參考而已;另外,由於我是肉腳,也許肉腳的經驗和勇腳不同,這是人的差異,或可作為另一種思考方向的參考。

從前我住永和,常去騎六張犂到南港研究院路再折返,每當回程時都會走基隆路,基隆路過了汀州路?(還是辛亥路?)以後直到羅斯福路前,整段都是平直路,其間大概只有兩、三個紅綠燈,因此我常會拼一拼速度,希望一口氣衝到底,那時最常騎的車是KHS的F20 T3及F20 W,當時很不解的一件怪事就是F20 W極速可以破40(幾秒鐘),但F20 T3破38就很困難了,原本一直以為是因為F20 T3過38就感覺不穩以致下意識不敢再加速所致,現在猜想也許是F20 W的輪胎略重(20*1.5 v.s. 20*1.35),慣性的影響,當然穩定度也有影響啦。
搬到桃園後常騎忠義路,同路段我實際測過自己騎公路車和小徑車的時間差異,結果是小徑車略勝一籌,我想是因為齒比問題所致,我騎的小徑車是原廠未改的KHS TKT-S,公路車是斷續騎了20年的G牌老鐵人、只改了STI煞變把,老鐵人只有14速,大齒盤是52/42,最大飛輪是23,這個齒比對我這年老力衰的肉腳來說,爬坡還是太重,自然迴轉速受到影響。
提這是爲什麼呢?就是呼應funders先進主張的,每個人的最大出力是有限度的,因此同一個人騎大輪的齒比會比小輪的齒比受到人力的限制(踩不動;而小輪可以採用適當的齒比來追求和大輪一樣的速比;當然前提是小輪可以得到所需的齒比),所以與其以齒比作為討論基礎不如以速比作為討論基礎來得合適些。

還想到一個問題?既然輪胎慣性有影響,那麼人騎車(人+車)全重對慣性又有何影響?爲什麼還要講究車輛的輕量化?
chmiao wrote:
公路車是斷續騎了20年的G牌老鐵人、只改了STI煞變把,老鐵人只有14速,大齒盤是52/42,最大飛輪是23,這個齒比對我這年老力衰的肉腳來說,爬坡還是太重,自然迴轉速受到影響...(恕刪)

下次你可以騎一下8kg的公路車
然後在跟你20年的G牌老鐵人比較一下
就知道差別在哪裡了

也可以用你的T3或20W然後載2KG的物品
騎看看會不會變慢

你說的也對,減輕車子重量不如減輕自己的體重
但是如果有2台車一台是你的20年的G牌老鐵人與8KG的公路車
你要騎那一台?
輕量化不是絕對,當速度提高後風阻才是問題

小輪徑的問題是滾動阻力卻會因輪徑變小而提高
kk-hsu wrote:
為何前幾名都不騎451的車?
且都是700C公路車比較快阿
...(恕刪)


如果這些比較快的700C公路車手改騎451的車而被海放,那麼這問題就有意義。
否則,啊~災?

也許他們沒有451的車
也許他們沒有騎過451的車
也許他們騎不慣451的車
也許他們發現騎700C公路車確實比451的車快
無論如何,在他們沒出聲前都是也許。

受到傳言的影響,我也相信長程700C公路車比較快,然而,爲什麼?這總要有個道理。
這是科學精神!
騎車不只是騎車,順道可以改善國民習性(少打麻將多求知),終極可以強國!
G牌老鐵人大概10公斤左右吧,對肉腳而言,2公斤差不了太多。
如果要換車,唯一的理由是齒比。
這是題外話,就此打住。
chmiao wrote:
受到傳言的影響,我也相信長程700C公路車比較快,然而,爲什麼?這總要有個道理。
這是科學精神!...(恕刪)

我覺得應該是輪組大小的影響
目前有些小徑車如GIOS PANTO標榜是公路車幾何設計的
變速器也與大車的一樣
唯一只有差在輪組大小

慣性要好輪組就要(輪圈重>鋼絲重>花鼓重)
因為大車所以輪圈大所以輪圈比小車重
導致大車的慣性比較好維持

  • 1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5)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