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很多朋友PM詢問時,總是有好幾個問題,到最後自己已經忘記買車的目的,只是一眛地在乎價格、升級。這一點我能體會,畢竟我自己也是消費者,也是這一樣一路走來(敗家),如果回歸到原點,我的預算有限,想買一臺折疊車!可以4+2帶著去旅行,那~我需要多好的車呢?即使一個答案讓我猜了好幾個車種,也猜不透你自己心目中的理想車子。因為,好壞,其實不在於價格、等級、數據,而是在於你的觀感、喜好。

這台車在路上的能見度還不是很高(跟KHS和DAHON相比),品牌形象也不是非常好,其實在於之前發生的折疊盒出問題,讓人詬病。我特別詢問老闆這個問題,就是保險卡榫在不當地施力下容易受損的問題,後來已經確定原廠已經解決(弄得壞直接換新)。即使沒有照原本設計地用力扳,也不會弄壞折疊盒。其次就是輪胎內襯不良造成爆胎,也因為問題太多而得到改善。所以這台車在一鋪貨上市後的問題,其實已經都解決了。

這台車就是美利達小摺FREEWAY CT03。聽說是由代工廠OEM生產,而保固書上有著三年車體保固、一年零件保固。以消費者來說,國內大廠的車子保固應該會比DAHON的有效率、反應快(我是猜的)。至於有些人對於美利達的車子印象不好,大概還是來至於某些劣質的車行的服務態度吧!?這台車到底好不好?剛好拍照的這一天,有兩位車友好奇看我在拍同樣的車,我就順便問問看評價,畢竟騎乘過的人總是會有不同的評價。不過不知道他們是要安慰自己還是真的不錯,兩位車主都認為這台車子騎起來還不錯!而我,只能從賞車的角度和平常摸DAHON和KHS的車的眼光來看這台車......如果對我所評價的部分不滿意的車友,我願意接受最虛心的教導與指正。

一開始,我嫌惡方方正正的車身設計,不過整體看後,這個方正車身卻給了我不同的觀感。車體的剖面是一個六角柱,在這個幾何結構上有著某一程度的耐用度!而久久多看幾眼,也不會很排斥這個六個平面車身。只是喜歡圓滑面的車友也不用太煩惱,FREEWAY系列還有往下兩個等級的車是圓管車體,因為零件等級較CT03次之,所以價格也相對便宜,有著更大的改裝空間。

煞車與變速管線的走線方式,是沿著車體的左下方延伸至車後。大致上算是流暢,設計上是為了整體的一致性。因為必須考量到折疊後的形狀會不會因為走線受到阻饒、走線的方式會不會影響管線的順暢度等等。而改裝車還得傷腦筋走線的位置......


這台車有前避震的連桿。我一開始以為是做好看的,不過實際上的確是有作用地勒~至於這台車的前避震效果,大概看到這麼短也知道是重視騎乘時的把手減震舒適性而已。畢竟路面上的細微振動會比屁股直接很多,屁股還有一點點肉當人體緩衝肉墊,手掌的肉又不夠多......關節和手臂肌肉又是首當其衝。

煞車夾器和煞車把手是我覺得最有改善空間的,換一組Avid 5沒多少錢,卻可以大大提升煞車的手感和性能!當然不改也不會影響安全性,只是爽度會提升不少倒是!

原車就有搭配土除,樣式還滿好看的,如果為了減重、減少累贅,倒是可以拔除。就是因為前叉和車身搭配,不會覺得很突兀,當我把車騎到陽光下,讓我對這台車的第一眼映象有了許多改觀。這就是所謂大廠的整體設計與拼拼裝裝的視覺效果最大的差異。

這一組比DAHON原廠的土除有質感很多,我聽說也可以裝在DAHON上面。

外胎是國產建大KENDA 20" x 11/8(37-451),最大胎壓65 PSI。輪框也是國產ALEXRIMS D22,20"x11/8(14-451),美式框,輪框重330g。這個輪跟一般我們所謂的20"(406)不一樣,輪子直徑大了兩吋,騎乘起來會比小的20吋來得快、有慣性,比較有利於長程巡航。


前輪快拆特寫。說實在的,依照原廠所說的久裕前花鼓 A051、後花鼓 FH802DSE 卡式飛輪座,前花鼓長度為85mm,後花鼓長度為135mm。一般在說DAHON水貨配得是久裕花鼓,其實......(當然也是不錯的花鼓,但久裕也只是算俗又大碗),水貨配的久裕花鼓也是有滾珠花鼓,很多人看了文章之後,還以為那有多高級.......再好的品牌都有等級之分,何況......Orz,怕被抨擊,點到為止,當然爽度......就看你怎麼花這一筆錢了。

一般來說,煞車要先煞後輪,是以安全性考量。因為緊急煞住前輪,可能會有翻車危險。不過在力學的角度來說,以煞車效率來講,在前進時緊急煞車,前輪煞車才是佔最重要的角色。因為在煞車過程當中,車身與人身的重量、重心會往前移動,前輪的負荷會比後輪大很多,也就是說煞車的致動性,前輪會大於後輪。所以有些車種會故意設計讓後輪胎紋相反,目的是為了增加後輪的抓地性、增加後輪煞車的致動性。不過考量到真正煞車的反應,先煞住後輪是為了減速、不置於前輪打滑、翻車。

在前、後變上,採用的零件等級不差,SRAM X-7的前、後變,讓變速的反應速度較快。有人會執意要改SRAM系統,因為他的拉線比是1:1,又來了一個理論派的數據。拉線比1:1又如何?Shimano的拉線比是接近2:1,兩者的差別?在於前變指撥的力道和手感。因為1:1的拉線比,讓反應比較直接乾脆,但是缺點就是要比較用力,如果後變比較硬朗,也會直接反映在手指上。Shimano的指撥行程較長,實際上的設計考量是因為施力力矩的關係,指撥感覺會比較輕鬆,但是直覺反應就是手指傳導到變速換檔的反應比較緩慢一點點,但是實際上換檔過程,隨著飛輪轉動跨上去的那瞬間,是不會差多少的。只要變速器調整得好,換檔應當都算是順暢。

不過運用X-7的指撥把,讓我很欣賞。因為這個金屬質感和手指觸感是我非常滿意的。如果不是為了配色和爽度,我是覺得升級的意義不是很大。

CT03的煞把搭配的不是非常優,實際上,如果花點小錢改裝前,可以先適應一陣子,等到需要再來換,才會知道升級後的差異在哪裡。這時候你就會完全懂得什麼是一分錢一分貨這個道理。就不會有『長得差不多,價格差這麼多』的疑問了!


在傳動系統方面,曲柄為DRIVELINE BCD130,三大盤齒數52/42/30T,大配九速飛輪,讓CT03有著27速的本領。即使後飛輪(SRAM PG-950 12-26T)的最大齒片只有26T,但在爬坡性能上也不差。

中變是台灣微轉(Microshift)的FD-R439。中變就沒啥好考量,主要就便宜,如果改公路車前變,價格就直直上而已。以大部分的使用者來說,比較頻繁使用的還是後變。與大盤一起搭配,就是一個便宜又好用的組合。


從後方看整個變速系統,就覺得他是公路車設定,綿密的齒比、451的輪組。不過因為輪徑小,爬坡扭力比較大。

SRAM X-7的後變。一般來說,後變都是裝登山車的變速器,我想主要的考量還是.......價格。


CT03也是前後快拆的車,有前後快拆不在於折疊方便,而是在於維修方便。有些人會來信詢問黃小真有關防刺胎的問題,其實,你運氣不好,買防刺胎也遇不到輪胎被穿刺,運氣好一買回去防刺胎騎到河濱步道一次就破了。防刺胎不代表不會破、不會刺穿內胎,只是比較不容易而已。所以有快拆可以很方便換胎,不過這還是有個前提,你身上一定要帶一分內胎當備胎(前前提,帶的內胎也不能破胎),然後你自己要懂得換內胎,除非你是有個可愛的臉蛋臉蛋,一下車馬上會有路見不平的車友會幫你看。不然換內胎應該是騎車的人的基本技能。


此台CT03已經配有後貨架,貨架本身也不會影響折疊性能。以整台車的配置來說,小摺車這樣的完整度已經是很完整了。前後土除、貨架齊全。


側腳架也不缺,CT07還多銲了一個座來裝置側腳架(中駐型)。其實只要買回家,這台車完全不改也可以爽爽地騎了!

說起原廠的座墊,外型可以說是很不討好,不過如果連這個都來評論實在有失公平。畢竟大家喜歡的款都不一樣。我個人比較偏好比較瘦扁的座墊,不過對不喜歡穿車褲的人來說,座墊的舒適比樣式重要多了。反正這個座店可以隨著各人喜好換掉。貴的座墊好幾萬都有......不到100克的碳纖座墊......真的是看看就好.......CT03的座管規格是31.6D鋁合金材質。

從前方看車,大概就只有手把有點不順眼而已。

說真的,整體而言,這台車外型不置於不好看。先前我是多慮了。

車重12.1公斤,摺疊後尺寸長約87公分、寬38公分、高78公分。由於美利達的折疊車系折疊方式都相同,所以我們就以下一次要介紹的車種在來示範折疊(這一篇寫得好長、好累,看得人應該也累了!)

剛好路過一台CT03白色,所以就拍了下來。這台車其實幾何不像DAHON,比較像KHS,座桿和豎管的距離比DAHON短,所以騎乘起來比較輕鬆。

同步發表於影麻吉 Image - 美利達CT03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