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遇颱風, 沒得騎車, 索性試著把閒置的Venzo 2017中變雙盤再升級, 終於改成 56T/39T 大齒差(17T)的設定, 變檔還OK. 這應該是雙盤的最大齒差了吧! (註: 手動雙盤60T/39T不要拿來比喔!)
9/20(六) 早上帶著隨身工具上路實際測試.
因從52T改56T主要是提升高速檔所以不爬坡以保留體力測加速.
測試路線:
三重<->台北橋(上橋上坡)<->北市淡水河自行車道<->社子(回程環島)<->洲美橋(上下坡)<->關渡
速度方面, 高速檔等於加了一個檔位, 以前車子單盤48T有出現速度加不上去的情形, 大盤換52T後這種情形很少, 但車子瞬間急拉速度跟不上大車或高價小折, 主要是車子原廠六速後變飛輪最小齒(14T)比較吃虧, 這次利用56T/14T以瞬間加速尬車來測試, 車子速度拉上30km/hr~35km/hr以上沒問題, 個人的肌力耐久力反而變成問題. (體能流失比較快)
另外有一些操作上的問題也會浮現:
1. 大盤39T/56T落差大, 變換大盤檔位 產生銜接度落差太大的感覺. 此時後變要升降一兩檔補這落差!
2. 低速重踩或上坡重踩時, 39T變換成56T比較不順. 但這種情形我認為52T也許一樣, 由於我的大齒盤非整組的, 是否如網友所說齒盤缺變檔時的上齒設計所使然就要請專家解惑了? 或者這是操作上的問題(低速重踩或上坡重踩不應該做39T->56T變換)?
3. 一般大盤變換檔的順暢度, 以轉把操作來說52T與56T的差異不明顯(無負載測試或上路速度平順時測試), 但轉把與油壓指撥(以Giant SE2為例)的變檔差異, 感覺上應以指撥變檔較順暢.
結論:
1. 雙大盤設定仍建議維持39T/53T(各廠的標準盤), 換檔間的落差比較可接受.
2. 至於順暢度與齒盤的上盤設計, 講究的話就採買整組(變把也以指撥為佳), 不要像我用土製方式來兜(組成).
改裝Venzo 2017, 從DIY中學體驗了一些(花錢學經驗). 學越多越能瞭解車子的設定原因, 同時有助於故障排除.
小折有小折的方便性. 各種道路的適用性則以登山車較廣泛. 公路車則為追求速度的設定. 所以看個人需求考量!
目前我的需求比較偏向登山車.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