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決定"SL"化(Sporty「跑車化」和Light「輕量化」)的方向之後...
加上中01的毒太深(資訊豐富)
結果事情就發生了
1.ERGON GX1 人間肉球

2.PZ平把全碳纖把手

3. 25.4mm SMICA超輕量龍頭

4.一體成形全碳纖維坐墊

5.KCNC座管及座管束

6.KCNC煞把(含V夾)

7.HT輕量化踏板

8.馬牌Grand prix 20"1-1/8 輪胎

9.司百克Sparco 20"輪圈

10. KCNC 肯昌 7075 輕量鋁合金60T大盤

11.全車照

12.當然最後還是要有數據來証明輕量化的結果(8.58KG)

改裝心得:
1.改車要有計畫,設定目標
2.多善用網路資源,貴的可能比較輕...但是便宜的也有好貨(比如SMICA龍頭及MANOCOcarbon車把)
3.多參考車友的分享(在此感謝VT的車友的技術討論分享)
4.當然技術及價格優良的店家是必備的
接下來就人體輕量化的道路前進囉
謝謝觀賞...多多指教
PS.
附上幾張車身貼紙照片
A.星星

B."1"號

C.源自英國

D.官方認證

另在Sporty「跑車化」方向設定
前60T大盤...後11-34T 9速飛輪
60/11...平路
60/34...登山
-------------------------分隔線---------------------
8/3更新...
上週颱風過後....
在網路掃到一組..."芒果胎"(據說有輕量的效果....果真沒錯)
在昨天終於把它換上..(騎乘效果...在相同100psi胎壓下真的比馬牌gp胎Q..)

在加上後變也更換的X-0..(當然前變把也更換成X-9囉)


這一下子又輕了60g

輕量...加上視覺效果...雙重改裝..

-----------------------------8/16 分隔線----------------------------
8/16更新..關於折疊及龍頭豎管照片
今天下午有空檔...拍了一些照片..
不囉唆...直接po圖了..
修改龍頭後的摺疊照
上方

側面

底部(雖然很接近地面..但60t大盤還未因此而碰到地面)

醜醜的手工龍頭立管(下一批要用機器做


"有隻蜥蜴"牌頭碗

--------------------------------8/21分隔線----------------------------
8/21更新
這2天新增項目在於..立車架
心想...立車架為什麼一定要黑的..
所以手癢...將手邊2個立車架...來"處理"一下..
只PO成品...因為過程不難..所以不PO圖了.
花費也不高...大約7....80元吧
將砂紙把原先烤漆磨粗(去漆)
再用紙膠帶將塑膠的部份包起來..
然後分幾次噴漆..
乾了之後再組裝起來..
最後還用了透明塑膠管...包覆在底部...以免傷漆...還兼止滑功能..
至於選色...就看自己囉..

黃色

紅色

----------------------------9/16新增龍頭改裝...............................
有鑑於龍頭改裝的部份..
特別整理一下...同學大家交流啦...若有誤之處請多指教..
今天將車頭部份又恢復原廠式樣..
一一圖解說明..
直接po圖了













完工
原廠立管198g

第一批輕量化立管67g

立管上蓋安裝參考..
1.梅花片上蓋(一般買頭碗均會附上...也可單獨購買...比較便宜)

梅花片上蓋需用打梅花片工具...亦可DIY自行敲下去(但怕會歪掉)

2.免打梅花片上蓋(可輕易直接安裝...單價高)

以上兩種均可安裝...規格是1 1/8"(28.6mm)
-----------------------------9/26分隔線----------------------
換上加工後的豎管之後..
車車又變輕了(內外徑都洗...還不輕嗎?

來到了8.28kg

還有之前回vt同學改培林頭碗(滾珠式改培林式)所提到重量的問題...
其實可以再輕24g(實際減了67g)
看圖囉..
原場頭碗143g

原場頭碗上蓋24g

改裝品1 1/8有牙隱藏式頭碗77g+上蓋23g(這顆不是我的...車友訂的..)


有實際的效果...還加上輕量化
我覺得是不錯的投資
----------------------9/28颱風天新發現,防止管線刮傷你的愛車喔---------------------
颱風天閒閒沒事...
想起來後陽台一些工具材料要整理..
居然發現一樣"好物"...
可以用來"防止刮傷你的愛車"的替代品(市面上有售)...
一條將近12尺的矽膠軟管..
決定3公分一裁(市售品是4公分)如此可以做成30台份
不囉唆...
PO圖了
市售品

替代品

左右安裝

題外話....
將煞車變速線整理的小東西...
那就是車用矽導線的固定扣
切忌不能用加粗的喔(會掉)


不要問我多少錢...因為我也買不到
我也是在保養場找到的..

----------------------10/4最新重量-------------------
8190g...目標7999g

----------------------10/10最新重量------------------
就在今天10/10...終於邁向7開頭了..
為了邁向7公斤之林..
決定再將登山車飛輪(PG990-11/34t 305g)輕量化..
終於到貨了..
TOKEN 11/32T 160g

7075鋁合金+合金鋼陶瓷飛輪

加上找到更輕的53t齒片(78g)...
最後終於邁向7開頭了..(7.94kg)


交車1個多月...6月底發文..1個多月減了2.5kg
經過了3個多月...才減了0.5公斤
只能說越到最後...越難走..
但終究是達成了我的目標

--------------------------10/18心得報告...............................
這2天在陽極處理龍頭..踏板..齒盤..
結果發現2件事..
先po代用品..
1.丹麥 biomega 120mm龍頭

代用品..(把玩..收藏...因為有設計感...但是太重了)

因為是120mm(原先用90mm)結果騎乘姿勢較為前傾..
也因此手臂打的比較直...短程還好...長途就不舒服了..
所以同學在找龍頭時..尺吋要多注意
2.折疊踏板
代用品(店家提供...暫代使用)

因為面積較大...覺得在採踏時..是100%在踏板上...還蠻舒服的..
但跟之前HT那組比較(鞋子90%還在踏板)..紮實感不見了..感覺消失了一些力道
代用品短程還好...長途就不知了
龍頭慎選尺寸...踏板就見仁見智..
純個人觀點...有誤請多指教
---------------------------10/25-----------------------
提供一些原廠VT零件的數據...跟同學分享...也給想整理車車的同學參考
單位g
1.把手 254
2.握把2隻 168
3.輪組: 快拆132g 前100mm/656g 後135mm/901g
胎皮 272g/條 內胎113g/條
4.大齒盤加曲軸 1019
5.連桿式BB 277(68*118)
6.鏈條 261
7.中空式坐墊 390
8.座管(規格30.4mm...輕量化難找) 496
9.腳踏(不詳...因為一交車就換了...應該不輕)
10.後導輪2顆 18
11.SRAM 950飛輪 222
12.座管束(34.9mm) 49
13.腳架 178
14.全車可換小螺絲 66
15.滾珠式頭碗143+上蓋24
16.AVID 7煞把 177/對 AVID 7 V煞 345/對(交車就改了)
17.前叉570g
改裝之後的重量對照表
1.MORTOP 碳纖直把手 85(現役)
2.ERGON GX1 握把 128/對
3.SPARCO輪組 前100mm/537g 後135mm/704g
SCHWALBE 芒果胎 180g/條
SCHWALBE 內胎 90g/條
KCNC快拆44g
4.53齒盤加FSA碳纖曲柄 78+450=528
5.isis 十爪BB 207(還有空間到140)
6.中空鏈條 220
7.碳纖坐墊 110
8.KCNC座管(規格30.4mm...轉27.2)142+30(轉接管)
9.HT輕量化踏板176/對
10.KCNC後導輪2顆 9
11.token 登山車11/32t飛輪 160
12.KCNC座管束(34.9mm) 24
13.腳架 0(拆下)
14.全車換鈦螺絲 45
15.培林頭碗77+碳纖梅花片上蓋15
16.SMICA 輕量化龍頭 105
17.KCNC 煞把 48/對
18.KCNC V煞 201/對
19.X.9前變 125
20.X.0後變 178
21. iLINK 線組 80
----------------------10/28 更新重量-------------------
這次換了panaracer 的輕量內胎54g


真的有夠輕...比SCHWALBE輕量內胎90g
還少了36g
此時車重應在 7940-36*2=7868
但因為騎乘姿勢之故...把坐管換成kcnc 27.2mm 長400mm的規格(173g
因此又加重了30g
故車重又回到7908...自動進位..變7910..(若換回350mm...就變7.8kg了


輕量真是不歸路...越到後面越難走

--------------------10/30---------------------
今天趁中午休息時間..幫一位2代vt車友安裝立管及龍頭..
安裝完畢之後..
因為它還有代購培林頭碗..
在交貨之際..
在確認規格之際..
發現他的蓋子...寫"VP-A41AC"

我拿的是"VP-A45AC"(上面有圖)..
原以為規格不合(孔徑)..
為了謹慎...還是沒交給他...最後我又騎車去了
也建議他到車店(我也問過店家..型號差異)去...合看看了
-------------10/30今晚最新-----------
剛剛店家來電說..
OK...了..
原來2代頭碗跟壹代一樣...均為滾珠式..
也發現了..1.2大的差別在於前叉
一代有牙..
二代無牙..
而且二代還比較好安裝..
當然..滾珠與培林頭碗的差異
在穩定度及順暢度這2方面囉..
給2代車友參考囉..
-------------------11/05更新重量-----------------
7890g...剩下就慢慢來.

聽說假日又要變天了.
明天趁天氣好應該會去騎車

-------------------11/7 玩"水" 兼 環"島" --------------
11/7變天前..
趁天氣大好...
趕快出門...
玩"水"...淡水

然後又環"島"2次..來回都經過社子島

-------------------11/9 過去&現在 ---------------
今天看到了交車不到10天的照片

比對一下最新車況

發現了一件事..(先不管改裝的物件)
騎乘的設定在改變..
真的有差..越騎越遠了..
vt..真的不錯
--------------------11/19 更新重量..接近極限--------------------
這個數據應該是上週六就出來的..
7650g我想也接近極限(極限應該在7.5kg)..
最多是碳纖前叉..再減個100g
陶瓷bb再減個50g
碳纖前叉..牽涉到c夾...又是問題
所以目前應該停在這裡


加油..
目前騎乘里程已到1100km了

-------------------11/25 更新重量..更接近極限-----------------
這2天換掉的零件之後...
再去稱重(此次換掉的是超輕量作管束9.6g/個...加上上次碼表忘了拆)
7650-15*2(管束重量差額)-30(碼錶)=7590
結果..真的7590g出現了...又邁向一大步了(距離極限剩90g)


------------------2009 1/1 祝VT車友 新年快樂-------------------
新的一年
新的開始
小弟在此
祝 VT車友






-----------------1/21 更新重量7290---------------
繼上次改裝"快拆立管"後..
1/19決定測底研究"它"..
發現居然中間一段管壁厚度達"7mm"..(整隻重達390g)
就再今天把"那一段"車掉...(年後再送陽極)
結果剩268g

然後轉換套筒也被我輕了30g...剩129g

原廠前摺疊機構600g

其他如快拆..緊迫螺絲..等沿用
600-268-129=203
這下應該進化到7390g

經過壹天...又發生了一件事
看圖囉

暫時把人間肉球(128g)換成海綿握把(27g)..又減了100
也因此今天特別騎車去找民族西路的廠商(來回50km)

騎乘感覺是剛開始手感是空虛的...
也因此騎乘時放慢速度...沿路輕鬆騎..最後感覺手(腕)並沒有任何酸痛
這樣我就放心將它列入標準配備了

終於進入7290的境界了..
------------------1/22 VT車架重量大公開-------------
年後預計車架去陽極處理
趁今日工具到了..
結果下午3點多...開始拆
細部分解如圖

也因此獲知VT車架(1940g..)及前叉(592g...不含螺絲是570g)的重量


VT車架比預計的還輕

---------------1/24 VT車架變身ing--------------
終於退漆了...發現只減20g



沒有預期的多...可能是消光黑之故
又因為前插上管是"鐵"..
故陽極怕有問題
現在方案有3
1.拋光之後直上金油
2.送電鍍
3.前叉烤漆...車架陽極
思考ing...年後決定
-----------------2/2 清漆版-----------------
花了一下午...終於把他組裝起來(第一次拆車..也是第一次組車)
未上金油的清漆版稱之...."清漆素顏版"

更新重量7150

---------------------2/5 "神秘的105"-----------------
看到最近在玩451..我也心動了...
但礙於車重..我暫緩了(一但裝上...就不管了

但我還是找了"105"來玩..
還在規劃設計中..
夢想目標:(我說的是"夢想")
1.V+C並存
2.406&451共用
3.長短途旅程兼備
先PO一下
"神秘的105"


-------------------2/9 立管拆除與調整-------------------
關於VT拆除原廠立管急更換快拆立管步驟如下






至於轉換套統規格
因為VT前叉上管是1 1/8 內徑是25.4mm
故須選擇25.4的規格
而快拆立管外徑與VT原廠一樣均為34.9mm
所以可以共用
PS.實際安裝經驗
因為二代車為無牙式前叉,前叉固定須靠原廠立管固定,
除非克服前叉固定的問題(聽說加裝固定套環即可),否則二代車不建議安裝
另外若有龍頭晃動的問題,亦可以檢查圖2那顆螺絲是否鎖緊(一般交車之後都會鎖緊,除非有另外動過)
-------------------2/13 VT 451 前V夾/後C夾版-------------------
就在今天...終於拿到樣本
還沒作表面處理..
晚上試裝..451
測試結果(
1.V夾表現..100%
2.C夾85%
因事關安全..還在初步測試階段..不便完全發表
實際綜合結果
1.451表現在速度上及穩定度略優於406
2.451比406略為重踩(同樣53T)
3.煞車部分前後分配力道得宜...煞車表現不錯
4.就單一表現..V夾成熟度高..C夾待修正
5.1吋胎上路後表現輕快...但更要小心水溝蓋
6.雖說上了451以後不管重量...但我還是要說一下...增重了近500g

沒圖沒真相..此車現為前V夾..後C夾設定(測試車...當然要包含下坡路段和急煞部份)

-------------------2/16 451/105C夾上身-------------------
昨天測試451輪組煞車夾器..
前V夾的部份已OK..
後C夾的部分安裝已OK..但需加強強度

然後晚上又將前面V夾拆下...直接換上C夾...
結果是會夾到胎皮(危險...這是先前已知的結果)

當然...解決之道就是用轉接座
結果是100%...就剩測試



-------------------2/21 406+451並存-------------------
早上又跑碧潭
來回2趟20km
還是測451+451

下午決定來個不一樣的(還蠻引起路人側目)
不敢跑遠...往山裡跑了10km
這次測406+451

測試結果
1.前Q(1 1/8芒果胎)後硬(1吋 KENDA胎)
2.前輪已磨合過..反應比後輪好(後輪還有陽極層)
但還是比不上V夾
-------------------3/30 3k碳纖座椅回來了-------------------
回來了..
我的3k碳纖座椅回來了


素素的...而且有層次感..聽說金油上很厚(因為增重30g


再比較一下原來的樣子

雖然增重了

但質感真的不錯...

-------------------5/12 碳纖前叉來了-------------------
還剩一個多月...就發文週年了..
預計來個完結篇..邁入6公斤境界(回歸406設定)
將從3部分下手
1.碳纖前叉(已收到)


規格 :
2手RCA碳纖1 1/8"前叉
重523g
上管長25cm(將裁管13cm..估計輕60g)
內徑24.5mm
此管改法有2
a.直接改無牙前叉..換無牙頭碗
若成功..至少少個250g
b.裁管後內徑車成25.4mm
外管攻牙..就是把無牙前叉改成有牙前叉的意思
預計減重120g
2.輕量c夾(這是搭配前叉的改裝)
這部份會增重25g
除非又是搭配kcnc 的c夾

3. 100g以內碳纖座椅
關鍵時刻就靠它了
最近小忙...
不急改車..
但有了計畫後...就可慢慢實施
-------------------5/18 邁向6公斤之路-------------------
上周...輕量C夾也到了
5/18....終於達成
連續3天...
下班後強打著精神...
抱著"亂"改精神(符合我的標題

將碳纖前叉換上去了(只裁7cm...重44g)

固定方式ok(緊迫之後用了2個束環...緊束)
但還是會牽去車店給店家確認安全性
當然上輕量C夾也前後都發生一些小問題
1.RCA碳纖前叉我裝的是短C夾..
理論上是會差1mm...但經過修正後以ok

2.後406上c夾..經我之前自製406/451共用c夾轉接座(19g)
也ok了

經過這樣一改..輕量結果
原7185-原鋁前叉570-立管緊迫組203+碳纖前叉479(已裁管)+夾器重量差45g(含延長座)+束管其他45=6981

當然沒圖沒真相...
找時間到店加確認前叉之後...
會拍照公布正確數據
以上是到6月的完結篇所設的的目標
小弟在此報告先

真的好輕...可以單手提起...90度的喔
-------------------6/10 邁向6公斤 6880g-------------------
上週又將快拆立管重新車過...輕了50g
今天將前叉固定後(經店家確認)..將前叉管束拆下一組(之前裝2組)
最後重量落在6880g
公佈照片囉...




-------------------6/21 重量更新 6760g-------------------
最近又拆了一次車...(再來組一次)
決定拋光上金油
最後結果是"亂均勻"的髮絲紋..
然後用"噴師父"上了金油(用了一罐..)防止氧化
這2天都在打蠟....測重量
結果應該是6760左右
先看一下照片吧
車架前半段543g

後半段1160(這部分被我減了35g)

輕量梅花片(我的車要2顆)..又減了10g

傳統的1顆要10g

還有預計將九速變把..X.9換成X.0(已到貨)
如此加加(上金油)減減(換零件)
應該又向6760邁入..
等組好在來拍照

-------------------6/29 走火入魔篇 6720g-------------------
之所以稱"走火入魔"
是因為在不破壞結構的情況下...車架還是被我減了6..70g
大盤保護的那段(-20g)

後上叉V夾座(-25g)

摺疊拉柄(-15g)

再來附上幾張清漆版(上金油)照
車頭(以姓為開頭英文字)

車身貼紙

簽名

這台在最後應該是以6700-6600g作為結束
6880-60(bb)-10(梅花片)-10(螺絲)-80(車架60+鋁合金軸心20)=6720
至於車重照片...下周在po囉(最近較忙...沒去車店稱重)
ps.碳纖座墊目前是145g...
真要進入6600就靠它了..(找一張不到100g的座墊就ok了)
這是我所能掌握的部分
-------------------8/20 終極版 6670g------------------
凡事總是有個結尾
這台車也一樣
就在昨天收到另一張碳纖座墊(官方89g 實測93g)
雖然不如預期減重56g
但也讓整車重量進入6670g


我想短期內應該不會再減了(也不知從何減起

多騎車才是重點
有空大家約騎喔
-----------------09/10預告 重量更新 6550g-------------
這次是從手編輪組及kcnc c夾...再次輕量
保守預計減個120g
這2天在po圖吧

如此重量將在更進一步到6550

----------------09/22 20吋/ 9速 小摺重6040g-------------
下午火力全開..將收集好的材料(包括重新編輪)
一一組裝起來
最後又被我吊起來了...

直接看圖(一台20吋 9速 小摺的重量)



6040g達成
還是進不了5kg

但...這不是重點
因為還有後續

----------------10/09 單速小摺達成 只有一個字形容-------------
最近偏向城市休閒騎乘路線...
因此在上個月有了改裝單速的念頭
在備料一周後...終於達成
大致上規格是42t/後18t
搭配單速鏈條..一樣是c夾配置..也搭配c夾專用煞把(真的有差)
單速車座墊
騎乘感受...輕鬆自在...但遇坡就要任分一點(變會重踩..該下車就要下車)
但依舊要稱一下重量
7.8kg

只有一個字形容...好重阿...超不適應的
先來一張全車照

再來前車照...黑色那條是後煞車...也是除車架外唯一原廠零件

42t電鍍大盤加拋光曲柄

單速半目鏈條

九轉一套件(附16t/18t...我裝的是18t)

張力調整器(防掉練)

s/ r550 C夾煞車把手

前電鍍C夾

後電鍍C夾+轉接座(451/406共用)

正面再來一張

單速車座墊(小朋友說...狗狗也要坐)

關於配色
將來或許會將座墊改色..以白..黃為主
還有外胎也一樣..它配白色

至於選擇零件時...
在專業店家採購時...
店家曾問過我要裝在什麼車架...那時並沒明說(怕店家說...哪有人這樣改的)
其實心裡就擺明要拿這台小摺來改...
也知道自己要什麼
我終究還是達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