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师YR组车后小试遇雨,之后连续的无奈加班,只能看着车子发呆,今天终于有了一次路测的机会。下了班急匆匆赶到家,扔下四轮换上两轮,出发啦!
傍晚时分,空气已不象白天那么炽热,穿出下班的人流车海,直奔徽州大道而去,今天先试试平路的状态。进入徽州大道南段,道路立刻变得宽阔起来,可以拉出正常的巡航速度了。上次小试时,就觉得这车提速有点慢,今天仍是同样感觉,没有那种脚力一到、车子立刻就向前窜出去的感觉。但是保持匀速骑行还比较轻松,平路巡航性能良好,以一般的踩踏力量,基本可以保持在30码左右巡航。途中超了几辆电驴,但又被更多的电驴和摩托超过。。。现在的电驴可不比从前了。
这款车架尺码比较适合我,角度很好,踩踏发力与操控都很顺,很满意!这次选配的是短规格的头管,但似乎仍稍长了点,上把位的姿势略偏休闲,不过握在下把位却很轻松,一点也没有别扭的感觉,估计若是把横再降一点的话,下把位也许就不一定这么自然了。。。年龄不饶人,身体柔韧度不比从前了。
一路向南,微逆风,骑到徽州大道尽头时,单程15公里AVS27,速度不快、也不气喘,其实也没太敢发力,有点担心膝盖问题。
停车抽烟,顺便摆拍一番:













顺便也说说一些细节方面。
这个车架拿到手看,感觉做工还不错,包括焊接、漆装、几何对直等,中规中矩。。。非常喜欢那根细腿的前叉,很有质感,拿在手上掂量,很轻。至于那处小坑凹,其实很浅的,之前未曾发现,用手也摸不出,看照片后才发现,原因不详。
随车架附件中的三个快拆都不太好用,凸轮行程太小,很难大力锁死,迟早换掉。
把双节座杆换成单节长座杆,应该没问题,只要能找到足够轻量、足够长度的31.8规格座杆就行。不过原配的下半段铝座杆相当轻,如果换成单节全长座杆,外观更简洁,不过减重效果可能有限。
随车架附件中的铝头管,比想象的重些,不知是否有减重空间。
之前还曾对另一个细节有过担心--由于后叉转点斜置,折叠时两轮交错,而展开后前后轮能否确保在一条直线的问题。拿到手后观测没发现问题,才放了心。今天骑行中也测试了双手脱把骑行,可以但不太稳定,不知是否前叉挠度做得还不够大?
以上一些细节方面的感受,供参考。。。整体上说,除了重量不够轻,其它均较满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