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過客兄的指引l大的文章小弟經常拜讀,不過,可能是受制於騎過的車款不是很多,所以對許多前輩會針對對不同材質的騎乘感比較,就沒什麼概念了.因此才會提問,況且,小弟沒機會用同一車架換不同輪組來做親身體驗的時候,只用自己的車跟唯一的輪組....如何感受到輪組的剛性呢??謝謝
enigma_shu wrote:感謝過客兄的指引l大.....只用自己的車跟唯一的輪組....如何感受到輪組的剛性呢??...(恕刪) 假設只有唯一的車跟輪組,要如何讓你感受到其它輪組的剛性呢??大大如果沒有吃過排骨飯以外的食物,要如何和你描述牛肉麵的滋味?有個很簡單的測試方法,用你的輪組爬一次山路,再換另一組較佳的輪組跑同一個地點;如此,就算沒感覺出不同,跑完全程的時間也會顯示出差異所在。可以加入01的小惡魔地區車隊,認識其他隊友之後,借車來試試。基本上一分錢一分貨,越貴的輪組剛性越佳。
最近為愛車裝了 fulcrum racing zero踩了一、兩分鐘的平路就把之前的 mavic sl ( 2008 ) 給比下去了 ( 這一比,使我把它丟出去賣了 )同樣的車 ( 條件 )換了不一樣的輪子騎了之後一定會感受出來
hironari wrote:最近為愛車裝了 fulcrum racing zero踩了一、兩分鐘的平路就把之前的 mavic sl ( 2008 ) 給比下去了 ( 這一比,使我把它丟出去賣了 ) 大大可否詳細說明這兩輪的差異感激不盡
裝上車試騎一下當然是要的啦!不上路也有方法。把前輪裝上後用大腿夾住,然後轉動龍頭試試。後輪則可以傾斜車架從輪軸處用腳施一點力去感受他的側向剛性,BB處也順便試一下。多試幾組輪組、車架你會有新的體驗。若不能試的話外觀上有沒有辦法初步辨別?從鋼絲、鋼絲頭的尺寸、數量上還有鋼絲的張力,還有輪圈的造型...最後就是口碑啦!
感謝各位前輩的指導不過suhumi大大提供的方式比較符合小弟目前的情況..呵呵小弟等一下就來試試看.這二招看來是測試輪組側向剛性的好方式不知道垂宜剛性有沒有類似的方式可以測試呢??另外,曾向手編輪組買家詢問過一組前20後24鋼絲數的剛性的問題買家回覆說只要不是暴力抽車,應該沒問題不知道暴力抽車是怎麼個抽車法??小弟抽車都是在長途爬坡時讓肌肉群休息才抽不然就是上助航站這類的變態坡,這樣會是屬於暴力抽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