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平把跟彎把車爬坡騎不出差距

今年也跟著湊熱鬧買了一輛TCR X AD2,很興奮地帶著新車的心靈馬力去爬自己最熟悉的大湖街上五指山路線。

沒想到7次的爬坡成績都沒能夠破原來去年騎的很勤的平把Fastroad所建立的PR。
輪組和功率計,水壺數都相同,去年和今年的體重浮動差距在1公斤以下。TCR比Fastroad輕1公斤以上。
平把跟彎把車爬坡騎不出差距

為了替新的TCR找理由,也替自己的能力找理由,我把數據撈出來看看能不能找到說服自己的地方。也請大家幫我健診一下,在年齡漸長的威脅下還能不能再進步下去。

以下是兩輛車分別騎乘的最佳數據。TCR 反而慢了1分鐘,完全沒有彎把新車的威力。
平把跟彎把車爬坡騎不出差距

除了騎平把Fastroad當天身體狀況似乎比較好,出的力氣比較多一點以外,我也把使用的後檔位拿出來比較。
平把跟彎把車爬坡騎不出差距

看圖以為TCR檔位前34後32和36分配的很正常,因為五指山路線前半段平均坡度7.4%後半5.2%。反而Fastroad前34後34一檔到底很不正常。

我再把功率和踏頻放進來比較,發現騎Fastroad輸出相對比較穩定一點點。
平把跟彎把車爬坡騎不出差距

也許我還不習慣TCR12速的齒比分配,加上換檔時機與操作不熟悉。不知道大家有甚麼建議。(Fastroad的平路PR成績倒是完全被TCR給清光。)
2024-05-14 13:39 發佈
文章關鍵字 彎把車
先不論平把彎把
你這兩台車,等級差蠻多的
你這台fastroad原廠車還不到2萬

不過有數據就先給讚
你兩台車輪組都是PR2
你用TCR的平均功率就比平把低了阿,有省力一點點.
不過天氣會有影響(特別是風力風向), 如果這幾天天氣沒差很多,可以兩台車輪流再去測一次看看
小緯0510

至於平路,我覺得平路變數太多,我自己不會刷平路pr,風向影響比爬坡大太多了,光一個偷吸在別人後面10秒,就足夠破自己pr

2024-05-14 14:15
oyster369
oyster369 樓主

這個路線的確有一點點路段有順逆風的變化。

2024-05-14 15:13
剛剛才注意到,為何TCR的距離少了600M
oyster369
oyster369 樓主

少60m,可能騎TCR在彎道切比較多中線,或是在誤差範圍內。

2024-05-14 15:07
其實就我自己騎車騎了也算一段時間,我騎車都有上傳strava
大約6萬公里的經驗

我們不是選手,有辦法很精準的掌握自己的體能和技巧

所以破pr這件事
就會變得變數很大
要當天的天氣,風向,體能,路況,溫度全部都正好搭配上

所以有時候你會覺得很玄
為何設備比較好還破不了

所以我後來騎車,都不會去管設備
我只買我喜歡的東西,不管重量,也不管車系,因為騎車不是只有pr享受過程比較重要

以我自己的例子
我換過好幾組輪組,外胎皆相同
車子同一台
但是凌雲上觀音山這段pr(我有100多次紀錄)
很奇怪的是我的pr是原廠輪pr2騎出來的(我pr2騎了兩萬多公里才換輪組)
其他輪組到現在最快紀錄還是慢4秒

再舉另一個例子,我之前有po過數據

我原本是用馬牌gp4000/28c
我換馬牌gp5000/32c
換完首騎三個路段
風櫃嘴,巴拉卡,劍南路,均第一次就破自己pr

所以要解釋成32比28好騎嗎?

附帶一提
我是fastroad愛用者
我騎過三台fastroad
目前也還是騎fastroad
小緯0510

我最早是騎fastroad slr2,從小折突然換過來,有一段適應期,後來發現自己愛上騎車,就賣給同事,然後換comax1最大感受是碳車真的比鋁車舒服,不過拼pr是我入坑大約一年後才開始的

2024-05-16 19:08
小緯0510

現在則是騎fastroad ad1,你如果住雙北,如果對fastroad有興趣,可以找一天約騎,我可以全方位解釋你想知道的東西,從拼pr,騎乘方式,到改裝保養,我對這台車應該都算很熟悉

2024-05-16 19:10
應該是你還不習慣tcr的節奏
最近大家都喜歡討論硬體差異,
這幾天我看了自己strava許多區段成績,
很多區段都只有高手們一半的能力值而已,
衡量了自己騎乘習慣,
我覺得像我這種爛爛的一般人,
或許不一定騎不出差異。

導致絕大部分都騎不出來的原因是,
能力太差騎乘不夠穩定,
偷懶太多縱使努力了,
也會在下一區段偷懶回來,
差異太小導致感受性薄弱,
如果有用功率器,
應該會清楚的看到一段很不穩定的騎行,
以及數據的差異。

其實會說上面那段是最近我在想,
對於我這種沒體力的一般人,
控瓦騎乘是好還是壞?

之前有大大提到Z2訓練,
GCN也有做了這系列的影片,
但我覺得Z2訓練比較像是重新徵招肌群的回復訓練,
但我本質就是弱,
沒力量有氧練再多也還是騎不快阿,
騎到最後就是迴轉推齒比,
力量也不會提升,
根本就踩不到下一個齒比,
迴轉再快也就那樣而已,
頂多就是可以比較輕鬆的有氧踩當前齒比,
同一段訓練路線從很累到不累,
最後什麼車種都可以踩一樣的齒比,
用一樣的迴轉騎出差不多的速度,
有時候並非真的不能再騎快,
而是身體已經習慣固定節奏了,
對於騎乘反映出來的是自身狀態,
而不是硬體的差異性。

回想一開始騎車都亂騎亂衝,
反而那個時候極速比較快,
可能我比較膚淺,
我覺得亂騎好像也沒比較差,
就像小孩子磕磕碰碰的亂走亂跑,
沒有定性但成長得比較快,
你給他限制規範反而處處綁手綁腳,
成長受限似乎也不太好。

我想說的是跟我一樣的一般人,
對於硬體跟騎乘方式都沒有必要太侷限,
多方嘗試有經驗都會有收穫,
沒必要拿高手們的那一套放在自己身上,
失去了騎乘的樂趣。
june-sue

可能是塗裝不夠炫造成的[冷笑]

2024-05-15 6:47
isohera

june-sue 會被你笑死

2024-05-15 9:07
還不習慣彎把的幾何與發力,再騎一陣子看看。我假日騎小折,平日騎公路車,轉換車子前半小時還真的要習慣一下啊。

簡單的說是找不到彎把的甜蜜點
你好

我跟你一樣也是很喜歡騎大湖山莊上五指山這段
其實我覺得天氣影響很大啦
我看你一個是11月,一個是5月
我也翻了我差不多這兩個時間的紀錄
一個是12月30分
一個是3月34分

12月的紀錄是30分,均270瓦,心律均166,均速18.3



三月底則是要34分,均250瓦,心率均170,均速15.1



所以我覺得單純就是天氣影響
心率高,反而瓦數拉不高,而且後段有點沒力

而也許你的甜蜜點在齒比1:1,太輕有點浪費力氣,太重又無法持續
這個可能只能多騎幾次抓抓看,交叉比對不同功率|轉速|心律的影響
看你覺得在怎樣的心律,用怎樣的轉速|功率是可以維持最久的,然後根據狀況去切換齒比

然後五指山要騎得好,我覺得也有小技巧,如果狀況OK
趁體力還在高檔的時候,最前面那個陡坡就全開衝過去
中間就是維持SST
後段平坦還有力再把瓦數拉高,擠出最後的力量

如果狀況普通,一開始就是輕齒比,先渡過那個陡坡,過了土地公廟之後,中後段再把瓦數拉高
這樣比較不會爆掉...Orz
oyster369
oyster369 樓主

謝謝你提供的私房技巧,狀況好的時候我試試看有沒有辦法一口氣推到瓦斯行。夏天早一點起床涼一點的氣溫出發。(你的成績好厲害,30分完成這個路線)

2024-05-14 16:23
NineDone

身體狀況, 食物質素都有影響。

2024-05-14 18:03
oyster369 wrote:
沒想到7次的爬坡成績都沒能夠破原來去年騎的很勤的平把Fastroad所建立的PR。


7次而已 fastroad也算很高檔的平把車
我去年3月從騎了一年多的Escape 1 Disc換到TCR AD2 Disc
有一個累計爬了100多次的1.45K 9.2%的坡 我也花了20多天才好不容易打破Escape 1 Disc的PR
車子輕了2.6公斤都耗費我這麼多時間
oyster369
oyster369 樓主

我們都很執著是吧!

2024-05-19 15:24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