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空力vs剛性vs重量vs輪組 哪一個快。

空力vs剛性vs重量vs輪組 哪一個快。

每天聽結構大師的諄諄教誨,懇切耐心的教導,
讓我們對於空力vs剛性vs重量vs輪組vs碳布種類,受益良多。

今天特別出了實路測試三台車找了三個人,一路上輪著騎來試試看結構大師教導的心得,

三台測試的車種如下:

A.最左邊的一台就是13公斤的三鐵車,東麗布,corima刀+corima碟
B.中間就是8公斤的propel adv pro,捷安特碳,corima刀+zipp碟
C.右邊那台是絕對有超越13kg的3盤登山車,應該是鋁,有點偏擺的輪組還會發生怪聲

測試的方法很簡單暴力,就是騎一個路段換車,再一個路段再換車,依此下去
然後問問看不同的三人對於三台車的成績。

第一段成績: 順序排名1->-2->3
1.A
2.B
3.C

交換車後第二段成績:
1.C
2.B
3.A

再換車後第三段成績:
1.C
2.A
3.B

後面幾段的成績:
C都是第一名
A、B車就是一直互換。


所以今晚的結論就是:

成績排名1->-2->3
1.腿力最強的人
2.平有有練的人
3.今天被找來的人

以上三個不管用哪一台車,成績排序都是絕對不變的
結論還是腿力最強的連騎登山車都跑得比公路車快,說真的車子不重要
這是我騎了一整晚登山車的結論,由此可知不管你換什麼車什麼裝備都是追不上那個腿力最強的
2024-05-04 3:05 發佈
我看你是想被黑名單喔
Ahoo Chen
Ahoo Chen 樓主

單車版又損失了位人材,期待未來的重返

2024-05-04 13:55
掛了炮兒既爽又快!
有分享文
就先給五分

雖然過程不是很嚴謹
結果也跟預期一樣

不過我有一個關於我們兩可以做的企劃案

你應該算是板上重踩派的車友
而我是完全跟你相反
我是迴轉派的車友

你光小盤,跟我的單盤大盤一樣是36T

我們兩可以來騎一趟西濱
來測試我在高速齒比受限的狀態下
你可不可以讓我開掉

還有高風阻的平把車和低風阻的三鐵車
在市民組平路下有沒有優勢

我們在車子配置上
應該是兩種完全走相反路線
對比起來應該很有趣

我會全程運動鞋,T恤
身上有心跳帶
車上有踏頻器,功率計,電變
可以觀察齒比使用率,各齒比功率

當然數據我們兩私下看就好
等01有strava實名制再考慮公開

我不想讓一些平常不會發分享文
只會看別人發文就出來補刀
自以為的,酸民在那邊口水

我們可以在廖添丁廟開始
然後到永安漁港結束解散
中途竹圍漁港補給一次

全程紅綠燈要停
如果先過的要等停的人,再繼續
瘦的狠

看完企劃,引發我比較想要看緯大你用52大盤騎一次,跟以往的數據比較一下,在別的文裡有看到緯大的弟弟有彎把公路車,你可以用那台騎一次來比較看看平把彎把,單盤雙盤有沒有差異阿。

2024-05-04 22:15
Ahoo Chen
Ahoo Chen 樓主

我的strava就是我的id

2024-05-11 20:23
記得要穿緊身衣喔
Ahoo Chen
Ahoo Chen 樓主

衣服已經被我肚子撐得很緊了算不算緊身衣

2024-05-04 17:36
TONY1978

那就刮腿毛吧

2024-05-04 19:31
我覺得騎車快樂最重要
小緯0510 wrote:
有分享文就先給五分雖...(恕刪)



有點期待,但我已經大概可以預見結尾了。

不同的流派是指自己身體肌耐力最舒服適應的方式騎車,

我自己也有單速車,大概嘗試了單速高運轉的效能,
最大的發揮值通常還是自己的極限
這次我用了登山車拼命跑,但極限還是跟騎公路車的差不多,
差別在於,恩,我真的比較喘一點。

就如同今天給你換了重盤的車,
我相信你應該還是會發揮在你的水準左右
就我的經驗,這應該是不會變的。

如果你只是想知道重齒比在西濱到底有沒有比較吃香,
我相信這點你只要多一台重盤車自己出來試大概就有心得了,

但我認為重盤在高速巡航還是有優勢的尤其是順風情況下,不然為什麼TT賽事還是以56T以上的重盤為主。
我個人很享受這個優勢所以愛重盤,就是個純樂趣愛好而已,
刀+碟那種夢幻的騎乘感,真的就是阿斯的順~

但我也承認小盤爬坡變應能力還是強大的許多,
因為我太愛重盤了所以屈就我自己腿練粗一點用重踩去爬坡,
我只是覺得不代表不能爬,偶爾上來洗刷一下大家的成見,並不是說重盤爬坡一定快,
自己用登山車爬坡是不輸給公路車的。

感覺邀約大家出來另一點是多增進了一份樂趣,
應該叫法老把他家的車全部搬出來,
找個更多人,一路上互騎看看,但我相信你還是第一名,你的持久力跟推力真的算驚人。
但不管換什麼車,我覺得樂趣是不變的。

-------

但是依照我在路上的經驗來說,兩個假設實力都中上程度差不多的人
通常的差距是路上的狀況造成的,

例如我通常看到前方比較狹小或前方有人就會預先減速,安全駕駛的觀念
另一種人就是我是高速車,我是強者我最大,我為了strava成績我不想減速,
我常看到他們是完完全全不減速而衝進前方人車的,通常這種人就是不願意脫卡的闖紅燈族
這兩種騎乘的差距,正是影響均速的最主要原因。
同一人、同一路線、不同車,這樣才有比較意義......
hsing0218

我父親60多騎7kg碟煞彎把,楓林橋-風櫃嘴40m,我同路段騎13kg平把鋁29m、騎8kg框煞彎把可以in25。不管用啥車我一定都比他快,兩台車加起來才能買他一個輪子,我也不會覺得什麼裝備無用論。

2024-05-05 13:30
Ravenclaw

他自己都說了 娛樂效果

2024-05-05 15:27
近期職業賽事我們也親眼目睹過摔了車爬起來還得單站冠軍的,
少了一個卡扣還拿單站冠軍的,
用60mm板輪奪下台灣最速武嶺的,
轉隊換了gusto一樣拿登山王的,

裝備的不同絕對不會是影響排名的主因。是商人的陰毛呀。
Ahoo Chen wrote:
近期職業賽事我們也親...(恕刪)

口袋深騎品味的就買高級品牌啊.
口袋淺或是不想花太多錢的買自己能負擔中喜歡的買就好.
騎出去上路就都是快樂的事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