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力車架新境界

空氣力學在腳踏車界上的展現

空力車架新境界

已經到另一個新的境界了!

但這個想法類似於自行車的寬撐桿——讓平穩的空氣在中間不受限制地移動,並將湍流氣流移出騎手旋轉的腿附近。

空力車架新境界

從新的分體式空氣動力學座管開始,因為這是第一個引起大家注意的座管——上面裝飾著雷尼紹的名字,雷尼紹是賽道自行車3D列印元件背後的增材製造公司。憑藉新的扭結和空心形狀,它以某種方式讓人想起了新的 Madone,即使它幾乎是相反的設計。

空力車架新境界


空力車架新境界

如捷安特所提
CADEX Aero 4輻輪毂和Aero Disc輪毂均採用空氣動力學輪輞形狀設計,這些輪輞形狀是通過廣泛的風洞分析開發、測試和驗證的。CADEX工程師使用動態踩踏人體模型,在多個偏航角下進行空氣動力學測試,以分析風阻。他們使用收集到的數據的總和來創建一個在常見風向下表現最佳的輪輞形狀。這種獨特的協議,採用一致和重複的方法,在實際條件下產生最佳的整體空氣動力學性能。

大家怎麼看
潛水500年浮起來還是綠蛆一樣綠,白鳥一樣白,藍狗一樣藍!沒辦法改變甚麼只好繼續潛水去!
2023-11-06 9:33 發佈
文章關鍵字 空力車架 境界
allenhuang1971

這種場地車 沒有煞車 單盤 碟輪

2023-11-08 12:09
瘦的狠 wrote:
東奧在自由車上就出現...(恕刪)



對呀!
跟傳統比較真的有差嗎?
潛水500年浮起來還是綠蛆一樣綠,白鳥一樣白,藍狗一樣藍!沒辦法改變甚麼只好繼續潛水去!
也要趴的下去才有用,路上看到一堆空力車架,可是龍頭墊圈墊一大堆跟長頸鹿一樣,一點空力效果都沒有
不賭不知時運到...不滾不知身體好
singfeng3388 wrote:
也要趴的下去才有用,...(恕刪)


可以發現每次車架風阻大躍進就是reach stack大變動...
幾何要是沒變動都是40~48KM/H下,頂多就是1~5W的差異........
各大廠都是如此

雖然沒墊圏時可以達到更空力的姿勢....
但是FITTING後又修正回來...
除非是職業選手能挑戰極端的幾何...
不然多空力的幾何.只要兩個墊圈就能破壞殆盡了...
金銀俊
金銀俊 樓主

你是說大蘋果車隊嗎?[窮][囧][^++^]

2023-11-07 13:35
長的真神奇 真的會差這麼多嗎
我覺得到職業級別 騎啥車應該都很威吧 輸出瓦數怎騎都爆炸快
allenhuang1971

這種大腿都粉粗壯 衝刺型選手也是

2023-11-07 10:16
金銀俊
金銀俊 樓主

2000瓦衝過終點很正常[XD]

2023-11-07 13:36
空力越來越誇張了
潛水500年浮起來還是綠蛆一樣綠,白鳥一樣白,藍狗一樣藍!沒辦法改變甚麼只好繼續潛水去!
市民組最後的希望....

MING賢

風阻太高 我都抓龍頭而已.車把是什麼..輕量化不好嗎?

2024-03-08 21:40
場地車在室內繞圈完全無風阿,人家是要拚世界紀錄的,
eric62 wrote:
場地車在室內繞圈完全...(恕刪)


室內場地車設計跟空力車設計原理是不一樣的.因為需求不同

第一室內場地無風不需要抗側風..氣流方向好預測

第二室內場地車速比公路車最大速度還低很多..


這就會造成場地車大多是前後叉開開..讓風順利通過的設定.因為撞風風流向很好預測..
管型以長扁為主

公路車則是相反. 自然風很難預測.所以需要設計一個範圍的角度.管型相對場地會圓一點
頂級競賽車會有比較多邊界層流脫離的設計
雖然低速下會增加空氣附著黏性而增加阻力.但是下坡高速下風阻會比較低
(對騎不快的人是反效果)

前輪靠前車的後輪檔風
後輪靠立管包覆檔風策略會優於開開讓風通過...
因為只要風向歪一點本來要順順通過的氣流
變成直接撞上去...不就...尷尬了


而且前後叉正面看起來一直線對公路車意義不大..因為前後叉距離太遠
.不像立管跟後輪貼貼.只要有風向角前叉就擋不到後叉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